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076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液冷底板,液冷底板内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液的液体流道,液体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箱体内;箱体内安装有多个底部悬空设置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位于液冷底板的上方,电池模组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液喷淋到电池模组顶部的喷淋式结构。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层液冷板对电芯冷却的方式,其分为两层液冷结构,第一层主要是靠冷却液直接与电池模组的外壁接触,以吸收传导电芯的热量,第二层主要是快速将升温后的冷却液转走,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电芯的温度,同时通过特殊的结构能保证电芯间的温差很小,控制在2℃以内,高于行业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化学储能,尤其是涉及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


技术介绍

1、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共识,越来越多的省份需要投资新的灵活性资源,储能是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随着储能产品在不同场景中得到应用,促使产业对储能系统高倍率、安全性以及对模组的热管理技术路线也有创新的探索。

2、现有的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21897555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液冷板,用于冷却n个电芯组,其前端设有进液口和出液口,进液口和出液口间形成冷却液流道;冷却液流道包括总进液流道和若干支流道,总进液流道与进液口连通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各支流道均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并连通总进液流道的支进液流道,各支进液流道中包括第一支进液流道,第一支进液流道所在的支流道为第一支流道,第一支流道中包括第一跨越流道,第一跨越流道与第一支进液流道相连且沿第一方向延伸并位于液冷板沿第二方向的后部,第一跨越流道至少穿过n-1个电芯组在第一平面上的投影。

3、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液冷板与传统的液冷板储能热管理技术类似,都是间接的将电芯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控制电芯的温度,其中不同位置的电芯之间的温差也相差较大,散热不均匀会影响电芯的寿命和安全性。传统液冷板式的热管理技术只能将电芯底部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导给底部的液冷板,再通过冷却液循环将热量带走,但电芯四周和顶部的热量却很难传导出去,从而使得整个系统的温差较大,进而影响储能系统的寿命和安全行性能。


<p>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可以有效的降低pack箱体内的整体电芯温度,同时电芯之间的温差很小,促使提高电芯的充放电倍率以及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2、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3、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液冷底板,所述液冷底板内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液的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4、所述箱体内安装有多个底部悬空设置的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液冷底板的上方,所述电池模组的上方设置有用于将冷却液喷淋到所述电池模组顶部的喷淋式结构。

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喷淋式结构将冷却液喷淋到所述电池模组顶部,冷却液沿着所述电池模组的顶部流向四周,从而流到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形成冷却液水池,所述冷却液水池的冷却液再通过多个所述进水口进入所述液体流道,再由所述液体流道的出水口排出。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底板包括底板和面板,所述液体流道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面板扣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面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面形成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电池模组的底部设有间隔。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体流道相对所述底板的板面凹陷形成槽体结构,所述液冷底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水口,多个所述进水口与所述液体流道连通,所述液体底板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液体流道连通的导流槽,所述液体流道的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导流槽的一端。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体流道与所述导流槽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凸部。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内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可拆卸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电池模组通过多个钢带捆扎固定在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架上的安装板之间;

10、所述液冷底板位于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多个所述进水口均匀间隔设置在所述液冷底板沿所述固定架长度方向的两侧。

1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底板与所述面板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

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面板的厚度为0.6mm-1.2mm,所述底板的厚度为0.6mm-1.2mm,所述扰流凸部的高度为3.0mm-3.8mm

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液冷底板的至少所述承载面上设置有绝缘层。

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电池模组包括横向依次相邻排布的十三块电芯。

15、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喷淋式结构将冷却液喷淋到电池模组顶部,冷却液沿着电池模组的顶部流向四周,从而流到电池模组的底部,形成冷却液水池,冷却液水池的冷却液再通过多个进水口进入液体流道,再由液体流道的出水口排出,从而将整个电池模组上的热量带出整个箱体。

17、相比于现有技术中单层液冷板对电芯冷却的方式,其分为两层液冷结构,第一层主要是靠冷却液直接与电池模组的外壁接触,以吸收传导电芯的热量,第二层主要是快速将升温后的冷却液转走,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电芯的温度,同时通过特殊的结构能保证电芯间的温差很小,控制在2℃以内,高于行业水平。其可以有效的降低箱体内的整体电芯温度,同时电芯之间的温差很小,促使提高电芯的充放电倍率以及循环寿命和安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液冷底板(2),所述液冷底板(2)内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液的液体流道(3),所述液体流道(3)的进水口(4)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式结构(6)将冷却液喷淋到所述电池模组(5)顶部,冷却液沿着所述电池模组(5)的顶部流向四周,从而流到所述电池模组(5)的底部,形成冷却液水池,所述冷却液水池的冷却液再通过多个所述进水口(4)进入所述液体流道(3),再由所述液体流道(3)的出水口(7)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2)包括底板(21)和面板(22),所述液体流道(3)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面板(22)扣设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面板(22)远离所述底板(21)的一面形成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电池模组(5)的底部设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3)相对所述底板(21)的板面凹陷形成槽体结构,所述液冷底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水口(4),多个所述进水口(4)与所述液体流道(3)连通,所述液体底板(2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液体流道(3)连通的导流槽(8),所述液体流道(3)的出水口(7)设置在所述导流槽(8)的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3)与所述导流槽(8)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扰流凸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的底部两侧分别安装有固定架(10),所述固定架(10)上可拆卸固定有安装板(11),所述电池模组(5)通过多个钢带(51)捆扎固定在分别位于两个固定架(10)上的安装板(11)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与所述面板(22)通过真空钎焊的方式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22)的厚度为0.6mm-1.2mm,所述底板(21)的厚度为0.6mm-1.2mm,所述扰流凸部(9)的高度为3.0mm-3.8mm。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2)的至少所述承载面上设置有绝缘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组(5)包括横向依次相邻排布的十三块电芯(5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有液冷底板(2),所述液冷底板(2)内设置有用于排出冷却液的液体流道(3),所述液体流道(3)的进水口(4)设置在所述箱体(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式结构(6)将冷却液喷淋到所述电池模组(5)顶部,冷却液沿着所述电池模组(5)的顶部流向四周,从而流到所述电池模组(5)的底部,形成冷却液水池,所述冷却液水池的冷却液再通过多个所述进水口(4)进入所述液体流道(3),再由所述液体流道(3)的出水口(7)排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底板(2)包括底板(21)和面板(22),所述液体流道(3)设置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面板(22)扣设在所述底板(21)上,所述面板(22)远离所述底板(21)的一面形成承载面,所述承载面与所述电池模组(5)的底部设有间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冷储能pack双层汇流液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流道(3)相对所述底板(21)的板面凹陷形成槽体结构,所述液冷底板(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多个进水口(4),多个所述进水口(4)与所述液体流道(3)连通,所述液体底板(21)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分别与两侧液体流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锴铭张言才马玉军廖泳琪李聪邓昊王平王佳诚
申请(专利权)人:蜂鸟智超新能源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