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茶叶加工,涉及一种深度紫化夏秋茶的加工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墨兰”紫茶的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1、为突破数千年来所形成的绿色茶树“一统天下”的品种格局,解决茶产业发展中积累的产品同质化竞争愈演愈烈、夏秋茶鲜叶资源大量浪费问题,上世纪末期至本世纪初以来,逐渐加大了茶树种质资源创新力度,相继育成了‘白叶1号’‘黄金芽’‘紫娟’等叶色白化、紫化茶树品种。其中,‘白叶1号’‘黄金芽’等叶色白化类品种因氨基酸含量较高、内质优异且外观色泽新奇,广受欢迎,成为提升名优茶发展水平的重要支撑,而‘紫娟’等紫化茶却因滋味苦涩,尤其是夏秋茶更“苦不堪言”,不受市场欢迎。但是近年来随着紫化茶树所含花青素的健康价值得到挖掘,新育成的紫化茶品种增多,加上市场对新奇产品诉求上升,这类茶的受关注度日渐上升。
2、因此,如何能生产出既有优秀风味又能保持特有价值优势的产品,成为紫化茶产业化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墨兰”紫茶的加工方法,以深度紫化茶树品种夏秋茶为原料,采用科学的工艺加工成独特优异品质的茶叶,有效地实现了紫化茶品质优化与价值提升的重大突破。
2、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墨兰”紫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3、1)选择夏秋茶新梢色泽呈深度紫化茶品种,在夏秋茶萌展始期或后期,采摘一芽二叶鲜叶原料;
4、2)“递进式”促形加工:在加工室温25~33℃,湿
5、3)“交替式”促质加工:在回软室进行短时高湿还软,然后在醇化室中去湿催醇;在10~15天内,经过三~四次吸湿→回软→去湿→催醇的促质操作,完成包括香气、滋味的内质成分优化的加工;
6、4)轻焙干燥加工:在45℃~50℃环境下烘焙24至36h后,形成形态与色泽似初开墨兰花朵、花蜜香浓郁的干茶产品。
7、作为优选,所述步骤1)的夏秋茶新梢色泽呈深度紫化茶品种是指新梢色泽为紫黑色、深紫色或紫色,品种指但不限于‘紫娟’、‘千秋墨’或‘四明紫墨’紫化系品种;一芽二叶鲜叶原料的要求为:第二、三、四、五轮新梢最后一芽萌展休止前和第三、四轮梢萌展到二三叶时的芽体短小、一二叶大小相齐的嫩度。
8、进一步,所述步骤2)的多次促形为主的加工,优选三次,具体流程为:
9、a、采后鲜叶立即薄摊于不大于1.5m的摊叶框上;经8~12h后,芽下二叶表面微有燥硬感时,进行第一次塑形操作,方法是;轻轻簸动摊叶框,收拢茶叶成堆,然后小幅度来回摊拉五~六次,至茶条基本橫列、芽与叶初步收拢,随后将茶叶再次均匀薄摊后抖平;
10、b、经8~12h后,至芽下一叶稍燥硬时,进行第二次塑形,根据步骤a方法收扰茶叶;上下簸动五~六次、再来回推拉七~八次,进一步使芽与叶初步收拢,然后均匀薄摊、抖平,在光照强度25000~35000lux条件下晒茶半小时,后移至室内;
11、c、再经18h~24h后,叶片硬化、芽体稍软状态时,进行第三次塑形,根据步骤a方法收扰茶叶,然后上下簸动六~八次、再较上次加大力度来回推拉八~十次,至芽叶成包合状,而后均匀摊平,在25000~35000lux条件下晒茶1~2h,后移至室内摊放12~18h,至茶叶基本干燥。
12、所述步骤4)“交替式”促质加工具体过程为:回软室维持气温24~28℃,吹注水雾,控制湿度85~90%,茶叶摊成2~3cm厚度后,放置时间20~24h,至茶叶吸湿软化而不变形为度;醇化室维持气温29~33℃、湿度45~60%,将已软化茶叶在摊叶框中水平来回推拉至全部横列排紧后移入室内,静止时间60~72h,促进茶叶干燥和内质转化。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14、1、本专利技术彻底解决了紫化茶感官品质苦涩、低劣问题,实现了感官品质与生化品质双双优化的重大突破。花青素、茶多酚等是茶树中两大抗氧化最显著的功效成分,这两大成分在深度紫化茶树品种的夏秋茶中含量最高,但按现行工艺加工的这类茶产品感官品质最为苦涩,不受市场待见而沦为低端产品。而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工艺恰恰是在保持其内在品质优势凸现的同时,实现了感官品质的优化,从而有效提升了产品的市场潜力。
15、2、本专利技术有力地提升了夏秋茶资源价值。本专利技术采用夏秋茶芽体短小、一二叶大小相齐的原料,在夏秋茶中属于嫩度很低、不适合加工的的“老化”原料和废料。而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量身定做工艺,开发出独特外形风格的产品,一下子打开了原料的价值空间,实现了“变废为宝”。
16、3、本专利技术是茶叶加工和产品形式的重大创新。本项目采用了叶色紫化品种茶树原料、与白茶工艺为基础的创新工艺嫁接,从茶叶品质特征、品质评审技术规范、消费感受等方面来说,完全不同于现有茶类,形成了全新风格的茶类形式。
17、本专利技术通过技术理念创新和工艺创新,把传统低劣品质的夏秋紫化茶低端原料转化为生化、感官品质优异、风格独特的产品,有效实现了紫化茶品质优化与价值提升,成为夏秋茶资源高效利用的重大突破,对茶产业发展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墨兰”紫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夏秋茶新梢色泽呈深度紫化茶品种是指新梢色泽为紫黑色、深紫色或紫色,品种指但不限于‘紫娟’、‘千秋墨’或‘四明紫墨’紫化系品种;一芽二叶鲜叶原料的要求为:第二、三、四、五轮新梢最后一芽萌展休止前和第三、四轮梢萌展到二三叶时的芽体短小、一二叶大小相齐的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的多次促形为主的加工,优选三次,具体流程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交替式”促质加工具体过程为:回软室维持气温24~28℃,吹注水雾,控制湿度85~90%,茶叶摊成2~3cm厚度后,放置时间20~24h,至茶叶吸湿软化而不变形为度;醇化室维持气温29~33℃、湿度45~60%,将已软化茶叶在摊叶框中水平来回推拉至全部横列排紧后移入室内,静止时间60~72h,促进茶叶干燥和内质转化。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墨兰”紫茶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的夏秋茶新梢色泽呈深度紫化茶品种是指新梢色泽为紫黑色、深紫色或紫色,品种指但不限于‘紫娟’、‘千秋墨’或‘四明紫墨’紫化系品种;一芽二叶鲜叶原料的要求为:第二、三、四、五轮新梢最后一芽萌展休止前和第三、四轮梢萌展到二三叶时的芽体短小、一二叶大小相齐的嫩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开荣,王孟华,张龙杰,韩震,赵绮,朱雨梦,王琼露,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