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转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7218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8
本技术提供一种车身转运装置,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撑架,其中两组支撑架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不仅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还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本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转运小车通用性不强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尤其涉及一种车身转运装置


技术介绍

1、在汽车制造过程中,根据制造工艺以及实际的现场生产需求,经常对汽车车身进行外观匹配、返修、改造和转运等工作,从而需要一种可以快速转移和运输车身的辅助小车。传统的转运小车是根据各厂家自己的车身结构进行定制,尺寸与定位各不相同,难以通用,若使用不匹配的转运小车易顶到车底造成车身磕碰变形的质量风险,且操作需要多人协助、定位,耽误大量的操作时间,影响工作效率,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同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专利技术一种新的车身转运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身转运装置,解决传统的转运小车通用性不强的问题。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车身转运装置,包括架体,所述的架体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撑架,其中两组支撑架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不仅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还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4、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为矩形框架结构。

5、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上连接有第一横梁架和第二横梁架并与架体形成“目”字型结构,所述的第二横梁架与架体活动连接并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活动连接在第一横梁架上并可沿着第一横梁架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活动连接在第二横梁架上并沿着第二横梁架左右移动。

6、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套管,所述的支撑架套管套设在第一横梁架及第二横梁架上,所述的支撑架套管与第一横梁架、第二横梁架活动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架套管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将支撑架套管锁止在第一横梁架、第二横梁架上的定位螺栓。

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横梁架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梁套管,所述的横梁套管套设在架体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横梁套管与架体活动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的横梁套管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将横梁套管锁止在架体上的定位螺栓。

1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卡住车身下端的卡槽。

11、进一步地,所述架体的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固定设置有连接管。

12、进一步地,所述的架体底部设置有若干组万向轮。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转运装置通过在架体上设置可前后左右移动的多组支撑架,来适用于各种不同长宽的车身转运,本装置结构简单,灵活性高,通用性强,安全性好,生产成本也很低。

14、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转运装置,包括架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撑架(6),其中两组支撑架(6)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6)不仅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还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为矩形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上连接有第一横梁架(2)和第二横梁架(3)并与架体(1)形成“目”字型结构,所述的第二横梁架(3)与架体(1)活动连接并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6)活动连接在第一横梁架(2)上并可沿着第一横梁架(2)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6)活动连接在第二横梁架(3)上并沿着第二横梁架(3)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架(6)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套管(4),所述的支撑架套管(4)套设在第一横梁架(2)及第二横梁架(3)上,所述的支撑架套管(4)与第一横梁架(2)、第二横梁架(3)活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架套管(4)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将支撑架套管(4)锁止在第一横梁架(2)、第二横梁架(3)上的定位螺栓。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横梁架(3)的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横梁套管(5),所述的横梁套管(5)套设在架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的横梁套管(5)与架体(1)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横梁套管(5)上设置有若干组用于将横梁套管(5)锁止在架体(1)上的定位螺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撑架(6)的上端设置有用于卡住车身下端的卡槽(61)。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架体(1)的前后两侧的中部位置均固定设置有连接管(7)。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底部设置有若干组万向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转运装置,包括架体(1),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上设置有至少四组支撑架(6),其中两组支撑架(6)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6)不仅可沿车身的宽度方向左右移动,还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为矩形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架体(1)上连接有第一横梁架(2)和第二横梁架(3)并与架体(1)形成“目”字型结构,所述的第二横梁架(3)与架体(1)活动连接并可沿车身长度方向前后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6)活动连接在第一横梁架(2)上并可沿着第一横梁架(2)左右移动,其中两组支撑架(6)活动连接在第二横梁架(3)上并沿着第二横梁架(3)左右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身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的支撑架(6)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架套管(4),所述的支撑架套管(4)套设在第一横梁架(2)及第二横梁架(3)上,所述的支撑架套管(4)与第一横梁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洪波陶绍保许良王希伟冯贵瑞朱守刚杨杨蒋昌军杨金飞谭亚洲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