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6949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20:5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属于建筑模型的技术领域,其中,包括底座、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均安装在底座上,门洞模块与墙体模块磁吸配合,窗模块与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栏杆模块与墙体模块磁吸配合,墙体模块、门洞模块以及窗模块之间形成模型空间;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均具有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第一磁吸件与第二磁吸件相配合。采用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可以拼接出模型空间,而且利用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实现任意拼接出模型空间,且方便拆卸或安装各个模块化部件,循环利用价值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模型的,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型装配结构


技术介绍

1、物理模型有时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用于测试或交流想法,或用于最终展示和营销。许多人不擅长绘图或想象物体,并很难从立面图和平面图中构思3d建筑。与试图在二维表面上给出三维错觉的图纸或计算机生成的3d建模图像相比,精确制作的物理模型提供了更好的视角。由于这个原因,3d建模图像不容易关联,并难以理解。然而,虽然物理模型更容易理解,但它们生产成本高昂,难以修改,而且用途单一,事后可能会被抛弃。

2、除了专业设计人员使用的单一用途模型建筑外,各种可拆卸和可重复使用的结构套件在市场上也有销售,主要用于业余爱好者和儿童玩具。有3d拼图模型建筑套件,该建筑套件不能修改,由互锁的零件组成,产生单一用途的模型,通常是著名建筑或建筑类型的纪念品。

3、综上所述,计算机虚拟仿真模型制作耗时久,技术门槛高,感受不够真切,而且修改较为不便。虽然,中国专利号为:cn202020042195.7,其公开了一种建筑设计模型。但该建筑模型制作费工费时费料,而且用后即弃,无循环利用价值,易造成环境污染。...

【技术保护点】

1.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所述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门洞模块与所述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所述窗模块与所述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所述栏杆模块与所述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所述墙体模块、所述门洞模块以及所述窗模块之间形成模型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模块包括墙身、第一转角结构、第二转角结构以及第三转角结构,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角结构上或所述第二转角结构或所述第三转角结构的侧壁上,所述墙身的至少一部分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墙身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角结构、第...

【技术特征摘要】

1.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所述墙体模块、门洞模块、窗模块以及栏杆模块均安装在底座上,所述门洞模块与所述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所述窗模块与所述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所述栏杆模块与所述墙体模块磁吸配合,所述墙体模块、所述门洞模块以及所述窗模块之间形成模型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模块包括墙身、第一转角结构、第二转角结构以及第三转角结构,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角结构上或所述第二转角结构或所述第三转角结构的侧壁上,所述墙身的至少一部分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墙身分别与所述第一转角结构、第二转角结构以及第三转角结构磁吸配合;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洞模块包括门洞主体、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所述门洞主体、第一支柱以及第二支柱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顶部均与所述门洞主体的底部连接,且所述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以及门洞主体之间形成开口;所述墙身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柱、所述第二支柱以及所述门洞主体磁吸配合。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模型装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模块包括第一横梁、窗体和第二横梁,所述窗体的第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底部,所述窗体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瑞张运萍刘丽敏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