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6359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再对所述专业初步设计模型进行解析,获取构件模型及设计参数,并根据所述构件模型及所述设计参数,生成初版模型,再根据预设参数,对所述初版模型进行冲突检测并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冲突检测包括专业内冲突检测和专业间冲突检测,同时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的参数修改操作,生成基于所述相关专业人员的校审确认后确定的协同设计模型。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将各专业的模型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进行重构,生成可用于协同设计的BIM模型,实现了多专业的正向协同设计,显著提高了多专业之间的协同效率,减少了设计变更及设计修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建筑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1、建筑工程是一项多专业、多角色在多约束、长周期、大投入的复杂系统工程,其涉及建筑专业、结构专业、给排水专业、暖通专业及电气专业等等。在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相互依赖,需要进行频繁的资料提取和信息交互,以完成本专业的设计。但目前,建筑工程设计主要采用二维设计的方式,本专业设计完成以后,将二维图纸、设计报告等文档交付给其他专业。这种设计方式存在设计变更多、变更难发现、协同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多专业间的正向协同设计,提高了协同效率,减少设计变更及设计修改。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

4、对所述专业初步设计模型进行解析,获取构件模型及设计参数;

5、根据所述构件模型及所述设计参数,生成初版模型;

6、根据预设参数,对所述初版模型进行冲突检测并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冲突检测包括专业内冲突检测和专业间冲突检测;

7、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的参数修改操作,生成第一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为基于所述相关专业人员的校审确认后确定的协同设计模型。

8、进一步地,所述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9、获取cad设计图纸,并根据制图标准,对所述cad设计图纸进行规范化处理;

10、对所述cad设计图纸进行翻模操作,获取包含图纸信息的bim模型,其中,所述图纸信息包括构件类型、构件参数、系统坐标;

11、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cad设计图纸的参数修改操作,生成包含对应修改后参数的bim模型。

12、进一步地,所述生成第一模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13、根据所述第一模型,生成可导出的第一模型文件;

14、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第一模型文件的深化操作,获取专业深化设计模型;

15、根据所述专业深化设计模型,生成深化模型;

16、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深化模型的校审操作,生成第二模型;

17、根据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型性能化分析报告,其中所述性能化分析报告以可视化方式呈现。

18、进一步地,所述生成第二模型后,还包括:

19、根据所述第二模型,生成可导出的第二模型文件;

20、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第二模型文件的深化操作,获取专业终版设计模型;

21、根据所述专业终版设计模型,生成终版模型;

22、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终版模型的校审操作,生成第三模型;

23、根据所述第三模型,生成工程量辅助概算,其中,所述工程量辅助概算以可视化方式呈现。

24、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装置,包括:

25、初步模型获取模块,用于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

26、构件获取模块,用于对所述专业初步设计模型进行解析,获取构件模型及设计参数;

27、初版模型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构件模型及所述设计参数,生成初版模型;

28、冲突检测模块,用于根据预设参数,对所述初版模型进行冲突检测并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冲突检测包括专业内冲突检测和专业间冲突检测;

29、第一模型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的参数修改操作,生成第一模型,其中,所述第一模型为基于所述相关专业人员的校审确认后确定的协同设计模型。

30、进一步地,所述初步模型获取模块,还包括:

31、图纸规范单元,用于获取cad设计图纸,并根据制图标准,对所述cad设计图纸进行规范化处理;

32、翻模单元,用于对所述cad设计图纸进行翻模操作,获取包含图纸信息的bim模型,其中,所述图纸信息包括构件类型、构件参数、系统坐标;

33、bim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cad设计图纸的参数修改操作,生成包含对应修改后参数的bim模型。

34、进一步地,还包括:

35、第一模型文件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模型,生成可导出的第一模型文件;

36、专业深化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第一模型文件的深化操作,获取专业深化设计模型;

37、深化模型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专业深化设计模型,生成深化模型;

38、第二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深化模型的校审操作,生成第二模型;

39、性能分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模型,生成模型性能化分析报告,其中所述性能化分析报告以可视化方式呈现。

40、进一步地,还包括:

41、第二模型文件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二模型,生成可导出的第二模型文件;

42、专业终版设计模型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第二模型文件的深化操作,获取专业终版设计模型;

43、终版模型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专业终版设计模型,生成终版模型;

44、第三模型生成单元,用于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对于所述终版模型的校审操作,生成第三模型;

45、工程量辅助概算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第三模型,生成工程量辅助概算,其中,所述工程量辅助概算以可视化方式呈现。

46、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47、至少一个存储器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

48、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一个或多个程序;

49、当所述一个或多个程序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使得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的步骤。

50、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的步骤。

51、本专利技术通过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再对所述专业初步设计模型进行解析,获取构件模型及设计参数,并根据所述构件模型及所述设计参数,生成初版模型,再根据预设参数,对所述初版模型进行冲突检测并生成提示信息,其中,所述冲突检测包括专业内冲突检测和专业间冲突检测,同时响应于相关专业人员的参数修改操作,生成基于所述相关专业人员的校审确认后确定的协同设计模型。本专利技术通过将各专业的模型在协同设计平台上进行重构,生成可用于协同设计的bim模型,实现了多专业的正向协同设计,显著提高了多专业之间的协同效率,减少了设计变更及设计修改。

5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一模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二模型后,还包括:

5.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步模型获取模块,还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的步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专业初步设计模型,包括如下步骤: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一模型后,还包括如下步骤: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成第二模型后,还包括:

5.一种基于bim的协同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随新王倩昕伦荣鸿陈庆姚鹏匡海峰侯锦昌吴智强孙明晓韦昭郭颖陶东燊付巧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