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茂艳专利>正文

易控量药剂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5701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控量药剂瓶,包括瓶体(1),该瓶体(1)的瓶口处连接设置注射筒结构,注射筒结构包括套管(2)、芯杆(3)、位于套管(2)前端的出液管(4)和位于套管(2)下部的吸液管(5),吸液管(5)下部置于瓶体(1)内,其上设置单向进液阀(6),瓶体(1)上设置进气结构,出液管(4)上设置密封帽(7)。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药量容易控制、操作方便的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药剂瓶,特别涉及一种易控量药剂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药剂瓶多为结构单一的瓶体,瓶体上部为圆形瓶口,存在的问题是倾倒 药液时量不好掌握,用力大容易多,用力小容易少,液体还容易挂到瓶口,不清洁,特别是需 要准确控制药剂服用量时,使用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药量容易控制、操作方便的易控量 药剂瓶。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易控量药剂瓶,包括瓶体,该瓶体的瓶口处连接设 置注射筒结构,注射筒结构包括套管、芯杆、位于套管前端的出液管和位于套管下部的吸液 管,吸液管下部置于瓶体内,其上设置单向进液阀,瓶体上设置进气结构,出液管上设置密 封帽。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该进气结构为单向进气阀,该套管上设置刻度。本技术通过注射器结构吸取药液,再推出服用,药剂量很容易控制,而且操作 简便,清洁卫生。附图说明附图为本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瓶体,2、套管,3、芯杆,4、出液管,5、吸液管,6、单向进液阀,7、密封帽,8、单向进气阀,9、连接口。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瓶体1上部的瓶口处连接设置注射筒结构,注射筒结构包括套管2、芯 杆3、位于套管2前端的出液管4和位于套管2下部的吸液管5,吸液管5下部插在瓶体1 内,其下端靠近瓶体1的瓶底,上端开口处设置单向进液阀6。瓶体1上设置进气结构,进气 结构采用单向进气阀8,出液管4上设置密封帽7。套管2下端设置与瓶口相配合的连接口 9,通过连接口 9可将注射筒结构与瓶体1连接。为便于计量,套管2上设置刻度。使用时,向外抽拉芯杆3即可通过吸液管5将瓶体1内药液吸入套管2,达到需要 的量后,打开密封帽7,向内推压芯杆3即可将药液由出液管4推出。在抽液操作过程中,单 向进液阀6处于打开状态,同时通过单向进气阀8向瓶体1内吸入空气,在推液过程中,单 向进液阀6与单向进气阀8均处于关闭状态。权利要求一种易控量药剂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该瓶体(1)的瓶口处连接设置注射筒结构,注射筒结构包括套管(2)、芯杆(3)、位于套管(2)前端的出液管(4)和位于套管(2)下部的吸液管(5),吸液管(5)下部置于瓶体(1)内,其上设置单向进液阀(6),瓶体(1)上设置进气结构,出液管(4)上设置密封帽(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控量药剂瓶,其特征在于该进气结构为单向进气阀(8), 该套管(2)上设置刻度。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易控量药剂瓶,包括瓶体(1),该瓶体(1)的瓶口处连接设置注射筒结构,注射筒结构包括套管(2)、芯杆(3)、位于套管(2)前端的出液管(4)和位于套管(2)下部的吸液管(5),吸液管(5)下部置于瓶体(1)内,其上设置单向进液阀(6),瓶体(1)上设置进气结构,出液管(4)上设置密封帽(7)。本技术具有药量容易控制、操作方便的优点。文档编号A61J7/00GK201727733SQ20102023645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25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25日专利技术者任绪斌, 刘贵民, 吴茂艳, 魏述凤 申请人:吴茂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控量药剂瓶,包括瓶体(1),其特征在于:该瓶体(1)的瓶口处连接设置注射筒结构,注射筒结构包括套管(2)、芯杆(3)、位于套管(2)前端的出液管(4)和位于套管(2)下部的吸液管(5),吸液管(5)下部置于瓶体(1)内,其上设置单向进液阀(6),瓶体(1)上设置进气结构,出液管(4)上设置密封帽(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茂艳魏述凤刘贵民任绪斌
申请(专利权)人:吴茂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