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茶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及制备设备。
技术介绍
1、红茶,为山茶科植物茶的嫩叶或嫩芽,红茶并不是天然生长的,而是在明末清初,在绿茶的基础上制做成的,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属于全发酵茶类,是以茶树的芽叶为原料,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经过发酵后红茶中的茶多酚产生的化学反应减少了百分之九十以上,并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成分;
2、红茶加工工艺、工序、时间、温度等均会影响产品品质,茶叶的口感、产品质量等的提升需不断研究实践改进加工工艺等手段来提升,例如揉捻工序中,揉捻力度的大小直接影响茶叶产品完整度、是否能完全激发出茶叶茶香,且现有揉捻工序多采用同一力度对茶叶进行揉捻,力度不够不能完全激发茶叶茶香,力度较重容易对鲜叶造成损伤影响其完整度;并且现有虽然出现多种设备用于茶叶的辅助加工,但多为半自动化加工,并且多工序或工序间需人工参与,依旧存在需使用大量劳动力的状况,自动化程度较低。
3、因此,专利技术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及制备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块,该工序置于S4二次轻捻后,对揉捻后的茶叶解块打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萎凋机(2)包括滚筒(201)、支撑轮(202)、第一驱动机构(203)、保温罩(204)和热风导管(205),所述滚筒(201)两端敞口且卧式设置,所述支撑轮(202)设置为多个位于滚筒(201)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3)用于驱动滚筒(201)转动,转动轴线与滚筒(201)同轴,所述保温罩(204)贴合罩在滚筒(2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块,该工序置于s4二次轻捻后,对揉捻后的茶叶解块打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筒萎凋机(2)包括滚筒(201)、支撑轮(202)、第一驱动机构(203)、保温罩(204)和热风导管(205),所述滚筒(201)两端敞口且卧式设置,所述支撑轮(202)设置为多个位于滚筒(201)的底部,所述第一驱动机构(203)用于驱动滚筒(201)转动,转动轴线与滚筒(201)同轴,所述保温罩(204)贴合罩在滚筒(201)的外侧,所述热风导管(205)位于滚筒(201)的内部且与其同轴,所述热风导管(205)的周面上开设有若干个出气孔,所述滚筒(201)的内壁设有螺旋叶片(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茶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机(3)包括底座(301)、揉捻锅(302)、压板(303)、液压杆(304)、揉捻底板(305)、自动伸缩杆(306)和转动机构(307),所述转动机构(307)安装在底座(301)上,所述揉捻锅(302)安装在转动机构(307)上,竖直设置且上下两端敞口,所述揉捻锅(302)的上部安装有轴线竖直的液压杆(304),所述压板(303)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在液压杆(304)的底端并与揉捻锅(302)同轴,所述揉捻底板(305)设置为两块水平设置组成圆盘结构,两块所述揉捻底板(305)的对端与底座(301)铰接,所述自动伸缩杆(306)设置为两根,设在揉捻底板(305)的下部,一端与底座(301)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块揉捻底板(305)相邻端铰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茶制备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解块机(4),所述解块机(4)包括支架(401)、解块锅(402)、入料斗(403)、搅拌器(404)、第二驱动机构(405)和插板阀(406),所述解块锅(402)固定安装在支架(401)的上部,所述入料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合卫,刘俊娅,陈燕,杨军,张庆力,丁伟,尹禄,王欣楠,
申请(专利权)人:桐柏县桃花崖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