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78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9: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涉及逆变器线束技术领域,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输入端均连接有多个线束,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多个所述线束的外表面均缠绕有同一条防护胶带,两个所述连接块上均开设有用于多个所述线束贯穿的开口,两个所述连接块的一侧上均设有第一防护套解决了目前逆变器线束端子的接线处通常暴露在外部,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线束容易产生拉扯,从而使得线束两端的连接处容易松动并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目前对线束进行固定夹持的方式较多都用于扎带,但扎带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容易出现滑动的情况,并且当线束需要检修时扎带拆卸后无法从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逆变器线束,具体为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


技术介绍

1、汽车逆变器是一种能够将12v直流电转换为220v交流电,供一般电器使用的车用电源转换器,在国外因汽车的普及率较高,外出工作或外出旅游即可用逆变器连接蓄电池带动电器及各种工具工作,车载逆变器电源作为在移动中使用的直流变交流的转换器,会给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是一种常备的车用汽车电子装具用品。

2、目前逆变器线束端子的接线处通常暴露在外部,在长时间的使用中线束容易产生拉扯,从而使得线束两端的连接处容易松动并产生一定的安全隐患,同时目前对线束进行固定夹持的方式较多都用于扎带,但扎带在长时间的使用中容易出现滑动的情况,并且当线束需要检修时扎带拆卸后无法从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解决了上述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的输入端均连接有多个线束,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包括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输入端均连接有多个线束(12),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多个所述线束(12)的外表面均缠绕有同一条防护胶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四个移动块(14)和四个卡扣(17),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套(4)前端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8),四个所述安装槽(18)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6),每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6)为一组,每组所述第一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包括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输入端均连接有多个线束(12),所述第一端子(1)与所述第二端子(2)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多个所述线束(12)的外表面均缠绕有同一条防护胶带(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组件包括四个移动块(14)和四个卡扣(17),两个所述第一防护套(4)前端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18),四个所述安装槽(18)的内壁上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弹簧(16),每两个所述第一弹簧(16)为一组,每组所述第一弹簧(16)的另一端分别与四个所述移动块(14)的底部固定链接,四个所述移动块(14)的顶部分别与四个所述卡扣(17)的底部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防护套(5)后端的顶部与底部均开设有卡槽(19),四个所述移动块(14)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按钮(13),四个所述按钮(13)的另一端均贯穿所述第一防护套(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逆变器穿缸线束,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固组件包括u形块(22)、固定块(29)和固定槽板(30),所述第二夹持套(24)的顶部与所述u形块(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u形块(22)内壁两侧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柱(32),所述连接柱(32)的外表面活动套设有固定板(31),所述固定板(31)底部的前端与所述固定块(2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夹持套(20)的顶部与所述固定槽板(30)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槽板(30)的顶部开设有用于固定块(29)卡接的开槽。

4.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良尹朋军赵建美陶建杰权秀克王丹阳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康耐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