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4202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中承托结构包括对接柱和支撑柱,对接柱的顶部通过承托梁支撑隧道的顶部,还包括动力组件;动力组件放置于支撑柱的顶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动力组件和补偿组件等结构的配合,当装置中的监测系统发现隧道的顶部出现沉降情况,其控制电机启动,并通过履带驱动齿轮进行旋转,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驱动杆同时活动于驱动盘与限位盘的顶部,驱动盘旋转,则会带动驱动杆的底部向外侧进行移动,此时衔接块将会向上移动,以此达到调节装置整体高度的目的,使得装置后续不再需要人工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设备,具体是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地下结构一般是指地下工程的一种,其中包括隧道的开挖或者地下管道的铺设等,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地下管道的铺设,其整体的工作流程较为简单,而隧道的开挖,可用作于地铁的建设,一般是使用盾构机进行开洞,隧道的内壁通过钢筋支架进行支撑,以此防止隧道塌方。

2、公开号为cn102628368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隧道自移支撑棚,包括前拱架、后拱架、前移千斤顶和支撑千斤顶,前拱架包括三个以上前纵梁和三个以上的前拱梁,所有的前纵梁沿着前拱梁的拱形上表面纵向设置,每一个前纵梁连接所有的前拱梁,所述前拱架下方设有支撑千斤顶;后拱架包括三个以上后纵梁和三个以上的后拱梁,所有的所述后纵梁沿着所述后拱梁的拱形上表面纵向设置,每一个后纵梁连接所有的后拱梁,后拱架下方设有支撑千斤顶;前纵梁与后纵梁间隔设置,前拱梁与前方相邻的后拱梁之间设有间距;所述前移千斤顶一端连接所述前拱架,前移千斤顶另一端连接所述后拱架,前拱梁与后拱梁均为拱形梁。采用本专利技术省时省力,安全可靠。

3、在现有技术中,一般使用多个临时支架进行支撑,这种支撑方式不仅会采用大量的钢筋支撑架,且支撑高度一般为固定姿态,如果土质较重,隧道顶部的土壤向下塌陷,并压迫其产生形变,且由于现有技术整体不能够进行一定高度的调节,对于后续的工作来说,还需要人工进行修复,以此保证隧道周身的平整性,十分的麻烦,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高度一般为固定姿态,后续其高度不可进行调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包括对接柱和支撑柱,所述对接柱的顶部通过承托梁支撑隧道的顶部,还包括动力组件;

3、所述动力组件放置于支撑柱的顶部,所述动力组件用于承接对接柱,

4、维护组件,所述维护组件活动于动力组件的内部;

5、补偿组件,所述补偿组件用于提高对接柱的位置,所述补偿组件竖直滑动于动力组件的内部;

6、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放置于支撑柱顶部的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固装有内衬,所述内衬的内部固装有电机,所述电机通过履带连接有齿轮,所述履带贯穿内衬的外表面;

7、所述补偿组件包括固装于外壳内部的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顶部旋转安装有驱动盘,所述外壳的内部通过弹簧一连接有内齿轮,所述驱动盘与限位盘的顶部共同贯穿有驱动杆,所述驱动杆通过衔接块连接有支板,所述衔接块竖直活动于外壳的内部,所述维护组件位于工作状态时,其压迫内齿轮与齿轮啮合,内齿轮的外表面与驱动盘卡接。

8、优选地,所述补偿组件还包括铰接于内衬外侧的锁止板,所述锁止板通过弹簧一与内衬的外侧连接,所述锁止板的外侧与内齿轮的内壁啮合,所述内齿轮与锁止板的齿牙均呈倾斜状且相互交错。

9、优选地,所述限位盘的顶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竖直槽,所述驱动盘的顶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圆弧槽,所述驱动杆同时活动于两者的内部。

10、优选地,所述电机通过履带驱动齿轮旋转,所述齿轮通过内齿轮带动驱动盘旋转,所述限位盘顶部的竖直槽限制驱动杆只能够向外侧移动,所述驱动盘旋转并带动驱动杆向外侧移动,所述驱动杆由倾斜变为竖直状,所述驱动杆此时带动衔接块以及支板升高其位置。

11、优选地,所述维护组件包括滑移安装于外壳外表面的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底部滑移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通过稳定工件套设有加压组件一,所述加压组件一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加压组件二。

12、优选地,所述加压组件一包括铰接于外壳外侧的弹簧伸缩杆,所述外壳的外表面铰接有套筒一,所述套筒一的内部套设有延伸杆,所述弹簧伸缩杆与延伸杆铰接,所述延伸杆的外侧与支护板铰接,所述延伸杆贯穿稳定工件。

13、优选地,所述加压组件二包括套筒二,所述套筒二的外侧与外壳的外表面铰接,所述套筒二的内部套设有拖杆,所述拖杆的一侧与支护板铰接,所述拖杆的另一侧通过链条连接有卡盘。

14、优选地,所述卡盘旋转安装于内衬的内部,所述卡盘的外侧通过弹簧片与链条连接。

15、优选地,所述维护组件中除连接架与卡盘以外的结构均有四个且分别等距设置于外壳的内部。

16、优选地,所述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7、s01:当操作者需要进行支撑工作时,需要预先建设支撑柱,其顶部预留用于对接的钢筋,随后将动力组件放置其顶部,动力组件的顶部放置对接柱,对接柱的顶部与承托梁相接触,通过旋转连接架,使其脱离外壳外侧的横向槽,连接架通过外壳外侧的槽口即可向下移动,通过弹簧伸缩杆的压迫,套筒一将始终呈现水平状态,且弹簧伸缩杆同样会通过延伸杆推动支护板一侧的上端向外侧移动,而卡盘的弹簧片则会拉动支护板一侧的下端向装置的内侧移动,此时支护板能够帮助装置固定支撑柱与动力组件之间的位置;

18、s02:当维护组件进行固定工作时,加压组件一呈水平状态,且压迫内齿轮向下,此时内齿轮同时接入驱动盘与齿轮,当电机内部设置的动态监测组件发现承托梁顶部的隧道出现沉降时,通过控制终端控制电机升高补偿组件,维持隧道沉降稳定,此时驱动盘呈旋转状态,而限位盘顶部的竖直槽限制驱动杆只能够向外侧移动,驱动盘旋转只能够带动驱动杆向外侧移动,驱动杆由倾斜变为竖直状,此时衔接块以及支板升高其位置,其中需要注意的是,锁止板的形状,使其能有效的避免承托梁由于重力的压迫,导致影响驱动杆的支撑状态,锁止板此时能够防止内齿轮反向旋转。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20、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动力组件和补偿组件等结构的配合,当装置中的监测系统发现隧道的顶部出现沉降情况时,其控制电机启动,并通过履带驱动齿轮进行旋转,而齿轮将会带动内齿轮旋转,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内齿轮与驱动盘卡接,驱动杆同时活动于驱动盘与限位盘的顶部,而限位盘的位置为固定装状态,驱动盘旋转,则会带动驱动杆的底部向外侧进行移动,其顶部与衔接块铰接,此时衔接块将会向上移动,以此达到调节装置整体高度的目的,使得装置后续能够根据隧道的沉降程度进行调节。

2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维护组件和动力组件等结构的配合,当装置需要进行支撑工作时,将其放置于支撑柱的顶部,动力组件的顶部通过对接柱承接承托梁,而支护板则与支撑柱的周身接触,而维护组件中,除连接架以外的结构均有四个且等距分布于外壳的周身,以此固定装置整体的位置,后续亦可通过连接架控制支护板向上移动,此时即可将动力组件脱离支撑柱,通过支撑柱以及对接柱之间预留的钢筋进行混泥土的填充,后续可当作永久结构进行支撑,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使用的便捷性。

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维护组件和补偿组件等结构的配合,当装置不再需要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包括对接柱(100)和支撑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柱(100)的顶部通过承托梁支撑隧道的顶部,还包括动力组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500)还包括铰接于内衬(302)外侧的锁止板(507),所述锁止板(507)通过弹簧一(508)与内衬(302)的外侧连接,所述锁止板(507)的外侧与内齿轮(506)的内壁啮合,所述内齿轮(506)与锁止板(507)的齿牙均呈倾斜状且相互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505)的顶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竖直槽,所述驱动盘(504)的顶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圆弧槽,所述驱动杆(503)同时活动于两者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03)通过履带(304)驱动齿轮(305)旋转,所述齿轮(305)通过内齿轮(506)带动驱动盘(504)旋转,所述限位盘(505)顶部的竖直槽限制驱动杆(503)只能够向外侧移动,所述驱动盘(504)旋转并带动驱动杆(503)向外侧移动,所述驱动杆(503)由倾斜变为竖直状,所述驱动杆(503)此时带动衔接块(502)以及支板(501)升高其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组件(400)包括滑移安装于外壳(301)外表面的连接架(401),所述连接架(401)的底部滑移安装有支撑架(402),所述支撑架(402)的内部通过稳定工件(406)套设有加压组件一(404),所述加压组件一(404)的底部活动安装有加压组件二(40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一(404)包括铰接于外壳(301)外侧的弹簧伸缩杆(4041),所述外壳(301)的外表面铰接有套筒一(4042),所述套筒一(4042)的内部套设有延伸杆(4043),所述弹簧伸缩杆(4041)与延伸杆(4043)铰接,所述延伸杆(4043)的外侧与支护板(403)铰接,所述延伸杆(4043)贯穿稳定工件(4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压组件二(405)包括套筒二(4051),所述套筒二(4051)的外侧与外壳(301)的外表面铰接,所述套筒二(4051)的内部套设有拖杆(4052),所述拖杆(4052)的一侧与支护板(403)铰接,所述拖杆(4052)的另一侧通过链条(4053)连接有卡盘(40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407)旋转安装于内衬(302)的内部,所述卡盘(407)的外侧通过弹簧片与链条(4053)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组件(400)中除连接架(401)与卡盘(407)以外的结构均有四个且分别等距设置于外壳(301)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包括对接柱(100)和支撑柱(200),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柱(100)的顶部通过承托梁支撑隧道的顶部,还包括动力组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组件(500)还包括铰接于内衬(302)外侧的锁止板(507),所述锁止板(507)通过弹簧一(508)与内衬(302)的外侧连接,所述锁止板(507)的外侧与内齿轮(506)的内壁啮合,所述内齿轮(506)与锁止板(507)的齿牙均呈倾斜状且相互交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盘(505)的顶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竖直槽,所述驱动盘(504)的顶部环形等角度开设有圆弧槽,所述驱动杆(503)同时活动于两者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303)通过履带(304)驱动齿轮(305)旋转,所述齿轮(305)通过内齿轮(506)带动驱动盘(504)旋转,所述限位盘(505)顶部的竖直槽限制驱动杆(503)只能够向外侧移动,所述驱动盘(504)旋转并带动驱动杆(503)向外侧移动,所述驱动杆(503)由倾斜变为竖直状,所述驱动杆(503)此时带动衔接块(502)以及支板(501)升高其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地下结构开挖一体化承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组件(400)包括滑移安装于外壳(301)外表面的连接架(401),所述连接架(401)的底部滑移安装有支撑架(402),所述支撑架(402)的内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涵周子涵罗斐李隆平康大勇王林枫刘新荣王自强朱博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