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40423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5 18:55
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涉及清淤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底座的顶部转动设有旋转臂,旋转臂的摆动端铰接有摆动臂,摆动臂的下方设有吸收机构,吸收机构的外部套装有清理组件;通过吸收机构能够提高同时间内对淤泥的吸入量,并且对淤泥的吸取不受与地面间隙的影响;通过清理组件能够对淤泥中的杂草进行快速收集,并统一清理。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清淤机器人机械臂携带入料管对淤泥吸取的过程中对远距离的淤泥吸入量低及管口容易触地,淤泥无法被吸取的问题;对滤罩上的杂草进行清理时必须要停机的问题;对硬质淤泥往复冲刷操作量大,并且冲刷不均匀的问题;管口与地面发生磕碰,导致入管口破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清淤设备,具体为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


技术介绍

1、在水中,不管是自然水域,还是下水管道、涵洞、沟渠,又或者是工业水处理池、鱼塘等等,都会出现淤积情况,所以清淤的需求应运而生。随着科技生活的不断提高,清淤机器人代替了人工清淤的原始清理方式,清淤机器人清淤效率快,效果好,并且能够进入各种复杂、危险的环境。

2、清淤机器人由可移动式底座、机械臂、冲淤管及渣浆泵组成,渣浆泵的入料管管口安装于机械臂上,冲淤管喷出高压水对硬质的淤泥进行冲刷,机械臂带动入料管管口对淤泥进行吸取,通过与渣浆泵连接的排料管排至指定区域,可移动式底座携带渣浆泵不断移动对内部淤泥进行彻底清理。

3、现有的清淤机器人的机械臂携带入料管对淤泥吸取的过程中,逐渐的暴露出了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第一,机械臂带动入料管吸取淤泥的过程中,入料管的管口处吸力最大,离管口越远,吸力损失越大,使得管口附近处淤泥较少,而距离管口较远的淤泥吸取不到,导致淤泥吸入量降低,并且随着淤泥的不断减少,入料管的管口与地面不断接近,当距离较近时,入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转动设有旋转臂(9),所述旋转臂(9)的摆动端铰接有摆动臂(6),所述摆动臂(6)的下方设有吸收机构(2),所述吸收机构(2)的外部套装有清理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19)包括沿铅垂线转动设置的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周壁上固定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旋转板(17),所述旋转板(17)的侧壁上设有沿转轴(18)径向滑动设置的滑动板(16),所述滑动板(16)其中一个端部为弧面结构,并与所述固定弧形板(15)内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设置的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转动设有旋转臂(9),所述旋转臂(9)的摆动端铰接有摆动臂(6),所述摆动臂(6)的下方设有吸收机构(2),所述吸收机构(2)的外部套装有清理组件(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19)包括沿铅垂线转动设置的转轴(18),所述转轴(18)的周壁上固定设有若干均布设置的旋转板(17),所述旋转板(17)的侧壁上设有沿转轴(18)径向滑动设置的滑动板(16),所述滑动板(16)其中一个端部为弧面结构,并与所述固定弧形板(15)内壁摩擦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10)的内壁上竖向升降设有若干个控制入料孔(22)开闭的封板(23),所述封板(23)为圆弧形结构,并且所述封板(23)的外壁与入料管(10)的内壁摩擦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清理组件(3)包括若干沿入料管(10)轴线转动设置的固定板(34),所述固定板(34)的端部均布设有若干钉齿(33),所述钉齿(33)的头部均沿固定板(34)的旋转方向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多功能机械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料管(10)的外部分别套装有与其同轴设置的上圆环(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意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市莱芜区新材料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