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86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4:01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和车辆,备胎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稳定梁,所述稳定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稳定梁连接在所述固定梁的沿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正交,所述备胎适于固定在所述固定梁上且与所述稳定梁止抵;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固定梁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与所述车辆相连。根据本技术的备胎固定结构,备胎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与备胎相连时,提高了备胎的稳定性延长了备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和车辆


技术介绍

1、轮胎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因发生意外而需要临时使用备胎的情况。相关技术中,通常将备胎固定在车辆的车架上。然而,在车辆受到颠簸时,支架对备胎的稳定效果较差,备胎会随车辆一起晃动,使备胎易受损,从而降低了备胎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备胎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与备胎相连时,提高了备胎的稳定性延长了备胎的使用寿命。

2、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采用上述备胎固定结构的车辆。

3、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包括:固定梁,所述固定梁沿第一方向延伸;稳定梁,所述稳定梁沿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稳定梁连接在所述固定梁的沿第三方向的一侧,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正交,所述备胎适于固定在所述固定梁上且与所述稳定梁止抵;第一连接接头和第二连接接头,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分别连接在所述固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固定梁适于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与所述车辆相连。

4、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通过从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加强了对备胎的稳定,从而避免了备胎晃动,提高了备胎与备胎固定结构的连接稳定性,进而延长了备胎的使用寿命。此外,能够消除备胎的压紧变形,有效保证备胎的使用性能及寿命。另外,备胎固定结构的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和安装,从而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安装效率。

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梁包括:第一梁壁,所述第一梁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第二梁壁和第三梁壁,所述第二梁壁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梁壁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梁壁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相连,所述第二梁壁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和所述第三梁壁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均朝向所述稳定梁延伸且与所述稳定梁相连,所述第一梁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所述第二梁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和所述第三梁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相连。

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梁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梁壁的升降机构安装孔。

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均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梁壁,多个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向间隔排布。

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包括第一子减重孔、第二子减重孔和第三子减重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

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包括所述第一子减重孔、所述第二子减重孔和所述第三子减重孔,所述第一子减重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子减重孔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所述第一子减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二子减重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子减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第一连接接头之间的所述第一子减重孔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三子减重孔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子减重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梁壁的两端。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梁壁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梁壁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孔相对。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减重孔,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和/或,所述第三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三减重孔,多个第三减重孔包括第四子减重孔和第五子减重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四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五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梁壁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梁壁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三梁壁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梁壁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稳定梁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相连。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翻边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连的第一翻边段和第二翻边段,所述稳定梁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段处,所述第二翻边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稳定梁之间,所述第二翻边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翻边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稳定梁翻边,所述稳定梁通过所述稳定梁翻边与所述固定梁相连。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所述稳定梁翻边相连。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加强筋,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和两个所述稳定梁翻边共同构成沿所述稳定梁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加强件。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梁具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由所述稳定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梁的方向凹入形成,所述固定梁配合在所述凹入部处。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稳定梁上形成有多个稳定梁减重孔,多个所述稳定梁减重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均包括:

20、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壁的另一端沿所述第三方向朝向所述稳定梁所在的一侧延伸;两个第二连接壁,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壁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一侧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壁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侧相连,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壁的沿所述第三方向的另一侧朝向所述稳定梁所在的一侧延伸。

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壁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头减重孔。

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壁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二加强筋。

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固定梁与所述稳定梁焊接;和/或,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分别与所述固定梁焊接。

2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

25、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梁壁的升降机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均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梁壁,多个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包括第一子减重孔、第二子减重孔和第三子减重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壁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梁壁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减重孔,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壁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梁壁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三梁壁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梁壁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稳定梁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连的第一翻边段和第二翻边段,所述稳定梁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段处,所述第二翻边段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稳定梁之间,所述第二翻边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翻边段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稳定梁翻边,所述稳定梁通过所述稳定梁翻边与所述固定梁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侧的所述稳定梁翻边相连。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梁的沿所述第二方向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第一加强筋,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和两个所述稳定梁翻边共同构成沿所述稳定梁的周向延伸的环形加强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梁具有凹入部,所述凹入部由所述稳定梁的一部分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梁的方向凹入形成,所述固定梁配合在所述凹入部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梁上形成有多个稳定梁减重孔,多个所述稳定梁减重孔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接头和所述第二连接接头均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壁和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壁中的至少一个上形成有至少一个连接接头减重孔。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壁的所述一端设有第二加强筋。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

2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梁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壁上形成有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梁壁的升降机构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孔包括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多个第二安装孔均沿所述第三方向贯穿所述第一梁壁,多个第二安装孔沿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向间隔排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一减重孔,多个所述第一减重孔包括第一子减重孔、第二子减重孔和第三子减重孔中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所述第二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子减重孔的横截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邻近所述第一连接接头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邻近所述第二连接接头的一侧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壁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梁壁凸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与所述升降机构安装孔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壁上形成有多个第二减重孔,多个所述第二减重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排布;和/或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梁壁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三梁壁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第三梁壁的所述另一侧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二梁壁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稳定梁与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辆的备胎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边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彼此相连的第一翻边段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飞邓容容王国峰刘峰蒋智强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