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81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4:00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包括细管体、与其一体成型连接的粗管头、组装于粗管头表面内的封尿组件以及设置于细管体中段处的封头组件;封尿组件包括软封套、压套、压环以及一对拉丝;封头组件包括定位套、罩套以及无菌棉垫。本技术通过设置的细管体和粗管头的结合,即可利用粗管头塞入尿道而撑开,细管体则通过尿道变得顺畅,避免过度摩擦尿道壁造成大范围的疼痛;且在粗管头内设置了封尿组件,利用外部的拉套的螺纹移动带动压环挤动压套而撑开压套展开,使得软封套展开后密封住膀胱的尿道口,避免尿液渗透,促使尿液进入粗管头内被引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护理用具,具体为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


技术介绍

1、申请号为cn202110190773.0提供一种防漏尿的导尿管,包括尿液管路、充气管路和冲洗管路,尿液管路的一端设有第一进尿口,尿液管路的另一端设有接尿口;尿液管路外部靠近进尿口设有气囊,气囊与充气管路连通;尿液管路位于气囊的后部还设有第二进尿口,尿液管路中设有单向阀;导尿管还包括套设在尿液管路外部的导尿套,导尿套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患者的阴茎或外阴密封粘合的粘贴部,导尿套的后端密封连接在第二进尿口的后部,导尿套与尿液管路之间形成漏尿集液空间。第二进尿口作为辅助开口,可供渗漏于导尿套中的尿液重新回进尿液管路中,解决因尿液管路与尿道口接触不好而引起尿液渗漏的问题,达到了有效导流尿液的目的。

2、然而,由于阴茎的尿道长达16-22cm,且尿道口内径为5-7mm,因此上述导尿管的内外设置了充气管路和冲洗管路以及气囊,则会自然增加导尿管的外径,加上导尿管为柔软状态,在塞入尿道时,不仅缓慢,而且长时间摩擦尿道壁,造成疼痛,尤其在拔出时最为疼痛;另外,其制作难度较高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包括细管体、与其一体成型连接的粗管头、组装于粗管头表面内的封尿组件以及设置于细管体中段处的封头组件;

3、所述封尿组件包括套设于粗管头表面下的软封套、与软封套内壁套设的压套、与压套斜内壁滑动连接的压环以及用于带动压环轴向运动的一对拉丝,所述拉丝延伸至细管体中段处且卡接有拉套,所述软封套呈套筒状且其外径与粗管头外径相等,所述软封套的前端处开设有若干裂缝槽,所述压套呈套筒状且其内壁呈圆锥面结构,其前端口内径大于其后端口内径,所述压套的前端处开设有若干分裂槽,其中分裂槽的长度大于裂缝槽的长度;

4、所述封头组件包括与细管体中段处粘接的定位套、螺纹连接于定位套前段的罩套以及设置于罩套内端的无菌棉垫,所述拉套螺纹连接于定位套后段。

5、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细管体和粗管头采用硅胶制成,其中粗管头的中部侧面贯穿开设有与细管体内腔相连通的引尿口,所述粗管头的直径为6mm,所述定位套的中部与粗管头后端间距为20cm,所述拉丝采用不锈钢丝制成且其直径为0.8mm。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粗管头的前端呈弹头结构且其后端设有锥形段,所述粗管头的后段表面开设有与压套套接的环形槽,所述压套的后端处表面开设有尖角环槽,所述分裂槽延伸至尖角环槽。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槽的径向上下侧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细管体的中段处上下侧开设有通槽,所述拉丝的前端与压环插接配合,所述拉丝的前后段分别与导向槽和通槽插接并可滑动。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环的前端内侧一圈设有斜面,所述压套的前端内壁设有呈l型的卡件,所述卡件与压环卡接。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压环的前端对称插接有拉轴,所述拉轴的前端套接有撑环,所述粗管头的前端中层开设有呈环形的套槽,所述套槽的内端上下对称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贯穿环形槽侧端面。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撑环与套槽套接,所述拉轴与插孔插接,所述套槽的前端套设有密封环。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套呈喇叭筒状且其前端口设有扩环口,所述罩套的后端进行两侧连通设有注液管,所述注液管的外端口套接有橡胶塞。

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罩套的后端设有与定位套螺纹连接的螺纹套,所述细管体的中段上下侧开设有与拉丝后端插接的穿槽。

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s1、先将组装好的细管体的粗管头慢慢塞入阴茎尿道中,直至膀胱中,此时细管体后端流出尿液;

15、s2、然后将引尿管套入细管体后端;

16、s3、再旋转罩套直至罩住阴茎头部;

17、s4、接着旋转拉套远离罩套,而经拉丝带动压环挤入压套内,进而撑开压套呈环形展开,同时撑开软封套倒扣于膀胱尿道口处而封堵;

18、s5、隔天再向罩套内注入清水而清洗无菌棉垫;

19、s6、清洗一段时间后,再用注射器吸入75%的酒精注入到无菌棉垫内,旋上橡胶塞。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21、1、该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通过设置的细管体和粗管头的结合,即可利用粗管头塞入尿道而撑开,细管体则通过尿道变得顺畅,避免过度摩擦尿道壁造成大范围的疼痛;且在粗管头内设置了封尿组件,利用外部的拉套的螺纹移动带动压环挤动压套而撑开压套展开,使得软封套展开后密封住膀胱的尿道口,避免尿液渗透,促使尿液进入粗管头内被引出。

22、2、该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通过设置的封头组件,利用罩套在定位套上稳定轴向运动而调节与粗管头的距离,以此紧贴罩住阴茎头,再利用罩套内的无菌棉垫封堵阴茎头的尿道外口,而与封堵膀胱尿道口的并呈展开状态的软封套形成双重封堵的效果。

23、3、该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通过在罩套内设置的无菌棉垫,用于吸湿,起到进一步的防尿失禁的作用,同时可在注液管内向无菌棉垫注入清水进行清洗,注入酒精进行消毒,保证患者阴茎处干净无菌。

24、4、该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细管体和粗管头可通过一体注塑成型,再将封尿组件和封头组件组装到设定处即可,其制作简单且成本较低,适用于批量的需求。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细管体(100)、与其一体成型连接的粗管头(110)、组装于粗管头(110)表面内的封尿组件(200)以及设置于细管体(100)中段处的封头组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体(100)和粗管头(110)采用硅胶制成,其中粗管头(110)的中部侧面贯穿开设有与细管体(100)内腔相连通的引尿口(111),所述粗管头(110)的直径为6mm,所述定位套(310)的中部与粗管头(110)后端间距为20cm,所述拉丝(240)采用不锈钢丝制成且其直径为0.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管头(110)的前端呈弹头结构且其后端设有锥形段(116),所述粗管头(110)的后段表面开设有与压套(220)套接的环形槽(112),所述压套(220)的后端处表面开设有尖角环槽(221),所述分裂槽(222)延伸至尖角环槽(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12)的径向上下侧开设有导向槽(113),所述细管体(100)的中段处上下侧开设有通槽(101),所述拉丝(240)的前端与压环(230)插接配合,所述拉丝(240)的前后段分别与导向槽(113)和通槽(101)插接并可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30)的前端内侧一圈设有斜面(231),所述压套(220)的前端内壁设有呈L型的卡件(223),所述卡件(223)与压环(230)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环(230)的前端对称插接有拉轴(232),所述拉轴(232)的前端套接有撑环(233),所述粗管头(110)的前端中层开设有呈环形的套槽(114),所述套槽(114)的内端上下对称开设有插孔(115),所述插孔(115)贯穿环形槽(112)侧端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撑环(233)与套槽(114)套接,所述拉轴(232)与插孔(115)插接,所述套槽(114)的前端套设有密封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套(320)呈喇叭筒状且其前端口设有扩环口(323),所述罩套(320)的后端进行两侧连通设有注液管(321),所述注液管(321)的外端口套接有橡胶塞(34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套(320)的后端设有与定位套(310)螺纹连接的螺纹套(322),所述细管体(100)的中段上下侧开设有与拉丝(240)后端插接的穿槽(31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细管体(100)、与其一体成型连接的粗管头(110)、组装于粗管头(110)表面内的封尿组件(200)以及设置于细管体(100)中段处的封头组件(3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细管体(100)和粗管头(110)采用硅胶制成,其中粗管头(110)的中部侧面贯穿开设有与细管体(100)内腔相连通的引尿口(111),所述粗管头(110)的直径为6mm,所述定位套(310)的中部与粗管头(110)后端间距为20cm,所述拉丝(240)采用不锈钢丝制成且其直径为0.8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管头(110)的前端呈弹头结构且其后端设有锥形段(116),所述粗管头(110)的后段表面开设有与压套(220)套接的环形槽(112),所述压套(220)的后端处表面开设有尖角环槽(221),所述分裂槽(222)延伸至尖角环槽(2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尿失禁的导尿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槽(112)的径向上下侧开设有导向槽(113),所述细管体(100)的中段处上下侧开设有通槽(101),所述拉丝(240)的前端与压环(230)插接配合,所述拉丝(240)的前后段分别与导向槽(113)和通槽(101)插接并可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件根武亮靳沙沙范维娇张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小汤山医院北京小汤山疗养院北京市小汤山康复医院北京国际药膳博物馆北京市健康管理促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