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溜坡控制方法和系统。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汽车发展的趋势。车辆的防溜坡功能是当车辆行使到坡上而未能及时踩刹车,出现车辆后溜而触发的一种短时安全保护措施。
2、目前,针对自动机械式变速箱(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amt)双电机驱动系统进行车辆防溜坡控制时,驻车制动系统的控制器通过直驱单电机控制车轮转速来实现防溜功能。
3、但是通过直驱单电机来实现防溜控制,在车辆处于满载工况或者驻坡的坡度较大时,会出现车辆防溜效果较差甚至失效的情况,驻坡危险性仍然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溜坡控制方法和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溜坡效果差的问题。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溜坡控制方法,应用于防溜坡控制系统,防溜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同轴串联;方法包括:
3、确定车辆满足驻坡条件后,控制第一电机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控制第二电机进入转矩控制模式;
4、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后,控制第一电机由零转速控制模式调整为转矩控制模式。
5、可选地,控制第二电机进入转矩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6、实时监测轴转速;
7、轴转速波动大于预设值时,开启第二电机的主动阻尼功能;
8、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后,还包括:
9、关闭主动阻尼功能。
>10、可选地,控制第一电机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11、控制第一电机转速为零,并在第一电机转速不为零时进行转速补偿。
12、可选地,确定车辆满足驻坡条件,具体包括:
13、监测车辆状态,车辆状态包括手刹信号、油门踏板开度、制动踏板开度、档位信号、第一电机转速、第二电机转速、电机运行方向与期望方向匹配情况、车辆故障等级;
14、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确定车辆满足驻坡条件;
15、条件包括:未获取到手刹信号、油门踏板开度与制动踏板开度小于或等于车辆信号有效的初始量、前进档位或倒车档位信号有效、第一电机转速的绝对值大于或等于预设转速、电机运行方向与期望方向相反、第一电机和车辆故障等级不为三级。
16、可选地,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具体包括:
17、监测车辆状态,车辆状态包括手刹信号、油门踏板开度、制动踏板开度、档位信号、请求扭矩、驻坡扭矩、车辆故障等级;
18、满足以下任一条件时,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
19、条件包括:手刹信号有效、制动信号有效或制动踏板开度大于预设制动开度值、空档信号有效、油门信号有效且请求扭矩大于驻坡扭矩、驻坡时间达到预设时长、第一电机或车辆故障等级为三级。
20、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防溜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微控制单元、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微控制单元、变速箱以及变速箱控制器,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同轴串联,第一电机与变速箱连接;
21、变速箱控制器,用于确定车辆满足驻坡条件后,发出第一控制模式指令以及第一防溜坡标志位;
22、第一电机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模式指令控制第一电机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
23、第二电机微控制单元,用于根据第一控制模式指令和第一防溜坡标志位控制第二电机进入转矩控制模式。
24、可选地,变速箱控制器,还用于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后,发出第二控制模式指令以及第二防溜坡标志位;
25、第一电机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根据第二控制模式指令控制第一电机由零转速控制模式转换为转矩控制模式。
26、可选地,第二电机微控制单元,还用于在控制第二电机进入转矩控制模式之后,实时监测轴转速;
27、轴转速波动大于预设值时,开启第二电机的主动阻尼功能;
28、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后,关闭主动阻尼功能。
29、可选地,第一电机微控制单元,还用于控制第一电机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后,控制第一电机转速为零,并在第一电机转速不为零时进行转速补偿。
30、可选地,变速箱控制器,还用于确定第一电机微控制单元与第二电机微控制单元按照初始使能及控制模式指令置位完成。
31、本申请提供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和系统,通过控制防溜坡控制系统中的两个电机分别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和转矩控制模式,使得,同轴串联的两个电机能够保证车辆满载工况或大坡度工况下的转矩需求,从而改善防溜坡效果。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防溜坡控制系统,所述防溜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轴串联;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进入转矩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车辆满足驻坡条件,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车辆满足退出驻坡条件,具体包括:
6.一种防溜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溜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微控制单元、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微控制单元、变速箱以及变速箱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同轴串联,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变速箱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溜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溜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溜坡
10.根据权利要求6-9任一项所述的防溜坡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应用于防溜坡控制系统,所述防溜坡控制系统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所述第二电机同轴串联;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电机进入转矩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一电机进入零转速控制模式,具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车辆满足驻坡条件,具体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溜坡控制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金瑞,王友臣,曹广辉,王艳雄,牟俊杰,汪鑫炜,刘豹,钱亚男,郭广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