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及基于该充电结构的充电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3618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及基于该充电结构的充电方法,充电结构包括充电座和机械臂;充电座包括充电桩平台、充电壳体和充电电极;充电桩平台挂设于输电线路,充电壳体可转动地安装于充电桩平台;充电壳体设有容置腔,容置腔朝下敞口设置;充电电极设置于容置腔的中部,容置腔内设有两个导向件;机械臂包括行走轮机构、机械臂主体、升降组件和压紧轮座24;所述巡检机器人的充电座在充电壳体内设置了两个导向件。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压紧轮座24整体插入到充电壳体内进行充电,充电壳体的容置腔容积更大,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压紧轮座24和充电壳体的对接过程更加简单容易;再配合上导向件对压紧轮座24进行导向,极大提升对接成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器人充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及基于该充电结构的充电方法


技术介绍

1、现有机器人充电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召回后直接接电源充电,另一种在充电桩位置进行自主充电。第一种直充式的充电方式无法实现机器人线上充电,特别对于巡检类的机器人,无法在执行任务过程中进行充电。第二种充电方式是现在机器人能量补给的发展方向。远程自主充电技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就是机器人能够通过自动控制程序进行与充电座的自动对接。

2、现有的巡检类机器人充电时,是通过压紧轮座24往上对接,将压紧轮座24上的充电头嵌入在充电座上,由于充电头体积小且周边空间小,只能用充电座包住充电头作为对接,当充电头摆动较大角度时,需要重新多次对接才能成功,对接成功率不高,通常需要人为干预调整充电座的位置才能实现对接,对接过程复杂,因此现有远程自主充电的方式无法适应充电座的位置的改变,无法实现机器人的全自动充电对接。而且需要设有碰捡开关检测对接成功的信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和机械臂;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桩平台、充电壳体和充电电极;所述充电桩平台挂设于输电线路,所述充电壳体可转动地安装于充电桩平台;所述充电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朝下敞口设置;所述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两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前后两侧的内壁;所述充电桩平台的沿巡检机器人行走方向设有碰检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固定件、复位弹簧和导向活动块,所述导向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所述导向活动块的下端与导向固定件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座和机械臂;所述充电座包括充电桩平台、充电壳体和充电电极;所述充电桩平台挂设于输电线路,所述充电壳体可转动地安装于充电桩平台;所述充电壳体设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朝下敞口设置;所述充电电极设置于所述容置腔的中部,所述容置腔内设有两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安装于所述容置腔前后两侧的内壁;所述充电桩平台的沿巡检机器人行走方向设有碰检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导向固定件、复位弹簧和导向活动块,所述导向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所述导向活动块的下端与导向固定件铰接,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导向活动块,另一端连接于导向固定件,使得所述导向活动块的上端远离所述导向固定件;所述导向活动块朝向所述充电电极一侧设有导向圆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圆弧面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内水平设置有多个滚轮,所述滚轮沿所述导向圆弧面的弧度排列设置,所述滚轮的两端分别与滚轮槽两侧的内壁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巡检机器人的充电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极的底部设有充电槽,所述充电槽朝下敞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健源薛家驹吴积贤苏锦华邹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科凯达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