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3287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包括:保护壳、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所述保护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套在线束上,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轮上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转轮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能够与线束止抵,所述第二转轮上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转轮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并能够与线束止抵;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汽车线束保护器通过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转动可以改变线束的折弯点,从而保护线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


技术介绍

1、汽车属于一种社会与生活中均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同时汽车也较为广泛的应用于运输等行业,随之车辆的生产也在逐渐的增加,但一些汽车中由于车门在开关过程中需要转动,相应的车身与车门之间所连接的线束伴随车门的转动会发生弯折,长时间使用后线束容易因多次弯折受到损坏。

2、中国专利文件cn113594980b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线束接头保护装置,该装置通过设置保护套做防护,可以减小线束与其他部件之间的摩擦,但线束的折弯点在多次折弯后,仍会产生磨损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旨在解决相关技术中线束因多次弯折而磨损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包括:保护壳、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

3、所述保护壳包括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均套在线束上,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外壳安装在车门上,所述第二外壳安装在车身上;

4、所述第一转轮上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外壳内,所述第一转轮能够绕所述第一转轴转动,并能够与线束止抵;

5、所述第二转轮上设有偏心分布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二外壳内,所述第二转轮能够绕所述第二转轴转动,并能够与线束止抵。

6、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棘齿轮,所述第一外壳的侧壁上滑移配合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能够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所述第一转轴的侧壁上转动配合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一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上转动配合有第一拨块,所述第一拨块与所述第一棘齿轮单向啮合。

7、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上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棘齿轮,所述第二外壳的侧壁上滑移配合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能够与所述第二齿槽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上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与所述第二杆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杆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杆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上转动配合有第二拨块,所述第二拨块与所述第二棘齿轮单向啮合。

8、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杆和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均设有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第一拨块或所述第二拨块止抵,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拨块或所述第二拨块脱齿。

9、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设有限位齿轮,所述第一外壳和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限位槽, 所述限位槽内弹性配合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与所述限位齿轮卡扣配合。

10、优选的,所述第一外壳与所述第二外壳之间设有挡板,所述挡板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与所述第二外壳转动配合。

11、优选的,所述第二外壳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所述第三转轴之间通过扭簧连接,所述滑块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块与所述滑动槽之间弹性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挡板包括固定板、第一折弯板和第二折弯板,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的两侧,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均与所述固定板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折弯板和所述第二折弯板对称分布。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轮和所述第二转轮的外周侧上均套设有保护套。

14、有益效果:

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线束保护器,第一外壳和第二外壳均套在线束上,第一外壳安装在车门上,第二外壳安装在车身上,第一转轮挤压第一外壳内的线束并使其呈弧线状,第二外壳内的线束呈直线状。当车门打开时,第一外壳相对第二外壳正向转动,线束发生弯折,当车门关闭后,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均转动,从而使第一外壳内的线束呈直线状,第二外壳内的线束呈弧线状,当车门再次打开后,线束在另一点发生弯折。本专利技术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可通过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的转动改变线束的折弯点,从而减少了线束的单点弯折次数,可以延长线束使用寿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上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转轴(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棘齿轮(5),所述第一外壳(1)的侧壁上滑移配合有第一杆(6),所述第一杆(6)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能够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所述第一转轴(4)的侧壁上转动配合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第一转动杆(7)与所述第一杆(6)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杆(6)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7)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7)上转动配合有第一拨块(8),所述第一拨块(8)与所述第一棘齿轮(5)单向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上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棘齿轮(10),所述第二外壳(2)的侧壁上滑移配合有第二杆(11),所述第二杆(11)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能够与所述第二齿槽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上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杆(12),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与所述第二杆(1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杆(1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杆(12)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上转动配合有第二拨块(13),所述第二拨块(13)与所述第二棘齿轮(10)单向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和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上均设有弹片(14),所述弹片(14)与所述第一拨块(8)或所述第二拨块(13)止抵,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拨块(8)或所述第二拨块(13)脱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4)和所述第二转轴上均设有限位齿轮(17),所述第一外壳(1)和所述第二外壳(2)上设有限位槽(15), 所述限位槽(15)内弹性配合有限位杆(16),所述限位杆(16)能够与所述限位齿轮(17)卡扣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与所述第二外壳(2)之间设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上转动连接有第三转轴(184),所述第三转轴(184)与所述第二外壳(2)转动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上设有滑动槽,所述第三转轴(184)的端部设有滑块(185),所述滑块(185)与所述第三转轴(184)之间通过扭簧连接,所述滑块(185)滑动配合在所述滑动槽内,所述滑块(185)与所述滑动槽之间弹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18)包括固定板(181)、第一折弯板(182)和第二折弯板(183),所述第一折弯板(182)和所述第二折弯板(183)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81)的两侧,所述第一折弯板(182)和所述第二折弯板(183)均与所述固定板(181)之间具有夹角,所述第一折弯板(182)和所述第二折弯板(183)对称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轮(3)和所述第二转轮(9)的外周侧上均套设有保护套。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壳(2)上设有第一齿槽,所述第一转轴(4)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棘齿轮(5),所述第一外壳(1)的侧壁上滑移配合有第一杆(6),所述第一杆(6)上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能够与所述第一齿槽啮合,所述第一转轴(4)的侧壁上转动配合有第一转动杆(7),所述第一转动杆(7)与所述第一杆(6)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杆(6)能够带动所述第一转动杆(7)转动,所述第一转动杆(7)上转动配合有第一拨块(8),所述第一拨块(8)与所述第一棘齿轮(5)单向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壳(1)上设有第二齿槽,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棘齿轮(10),所述第二外壳(2)的侧壁上滑移配合有第二杆(11),所述第二杆(11)上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能够与所述第二齿槽啮合,所述第二转轴的侧壁上转动配合有第二转动杆(12),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与所述第二杆(11)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杆(11)能够带动所述第二转动杆(12)转动,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上转动配合有第二拨块(13),所述第二拨块(13)与所述第二棘齿轮(10)单向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线束保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7)和所述第二转动杆(12)上均设有弹片(14),所述弹片(14)与所述第一拨块(8)或所述第二拨块(13)止抵,用于防止所述第一拨块(8)或所述第二拨块(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松星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森正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