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52889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的外伸梁端部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的端部之间,包括钢制连接件和可更换的摩擦耗能装置,在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安装有钢制连接件;相邻两个钢制连接件之间通过预应力筋以及摩擦耗能装置连接,钢制连接件上还设置有公差调节螺杆,施工时,先进行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的制作,然后进行吊装安装,并在外伸梁和预制混凝土梁的安装间距内进行公差调节,随后进行节点连接以及摩擦耗能装置的安装;最后在公差范围内进行灌浆料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该节点采用预应力及高强螺栓连接的方式,无需大量的二次浇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具体涉及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

2、为了保证结构框架的安全性以及实现快速施工、环保性能好、节约人工等目标,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大量的装配式混凝土节点连接形式。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形式总体上分为“干连接”和“湿连接”两类。“干连接”通常采用螺栓、焊接、连接件等方式实现预制构件间的有效连接,方便快捷。“湿连接”通常采用在节点区域后浇混凝土实现预制构件间的有效连接,施工简单。

3、但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连接还存在固定不牢固的问题,导致其抗震性能差。

4、由于预制柱先于预制梁进行施工,在预制梁施工时,预制柱间距往往已经确定,这促使预制梁在工厂生产时要小于预制柱间距,传统预制结构在预制梁安装就位后需要在梁柱间的公差范围内浇筑混凝土,待其养护完成后才可以进行梁柱节点的连接,该浇筑养护工序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

5、传统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更多关注于节点连接的安全性,以“大震不倒”最为结构抗震设防目标,震后节点变形较大,该类设计忽略了结构在震中及震后的使用舒适度及功能恢复能力。

6、传统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节点通常通过自身材料的损伤变形来抵抗地震作用,以实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能量耗散,结构自身震后损伤较大,往往修复困难,无法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发展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及其施工方法,该节点采用预应力及高强螺栓连接的方式,无需大量的二次浇筑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了现场的湿作业。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的外伸梁端部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的端部之间,包括钢制连接件和可更换的摩擦耗能装置,在所述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安装有钢制连接件;

3、所述钢制连接件包括底板,底板表面沿装配连接方向依次设置有前壁板、受力板和后壁板,前壁板表面设置有u型过槽,u型过槽对应的受力板上设置有圆形过孔,前壁板与受力板两侧边之间均设置有侧向连接板,侧向连接板表面开设有若干安装圆孔;

4、位于上侧的两个钢制连接件,至少一个前壁板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公差调节内螺纹孔,两个受力板之间通过预应力筋连接,且位于同一侧的侧向连接板之间通过摩擦耗能装置连接;位于下侧的两个钢制连接件中,至少一个前壁板表面设置有至少两个公差调节内螺纹孔,两个受力板之间通过预应力筋连接,且位于同一侧的侧向连接板之间通过摩擦耗能装置连接;

5、所述调节螺孔内安装有公差调节螺杆,所述公差调节螺杆伸出与对应的前壁板表面抵接并用于固定外伸梁端部与预制混凝土梁端部之间的间隙。

6、进一步的,所述前壁板与受力板之间以及受力板与后壁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7、进一步的,所述预应力筋端部穿过受力板至受力板和后壁板之间且通过锚具固定,所述预应力筋中部设置在u型过槽内。

8、进一步的,当外伸梁端部与预制混凝土梁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时,间隙内采用灌浆料填补。

9、进一步的,所述后壁板上焊接有横向插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抗剪键。

10、进一步的,所述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安装凹部,所述钢制连接件预埋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凹部内。

11、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耗能装置包括连接板和摩擦片,所述连接板分为固定区和摩擦区,所述固定区内设置有第一锁固圆孔并通过螺钉锁固在对应的侧向连接板表面,所述摩擦区内设置有活动长圆孔,所述摩擦片上设置有第二锁固圆孔,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摩擦区表面并通过螺钉穿过第二锁固圆孔和活动长圆孔锁固在对应的侧向连接板表面。

12、一种施工方法,基于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节点,包括以下步骤:

13、s1、进行预制混凝土柱和预制混凝土梁的制作;

14、将两个钢制连接件置于搭建的模板内并一体浇筑成带有外伸梁的预制混凝土柱,预制混凝土柱的数量为2;

15、将四个钢制连接件置于搭建的模板内并一体浇筑成两端带有钢制连接件的预制混凝土梁;其中,预制混凝土梁内的钢制连接件的前壁板上设置有公差调节螺孔;

16、s2、吊装工序;

17、首先将两个带外伸梁的预制混凝土柱安装就位并固定,两个外伸梁相对设置且间距大于预制混凝土梁的长度,然后将预制混凝土梁吊装至两个外伸梁之间;其中预制混凝土梁一端为贴合端、另一端为公差调节端,当预制混凝土梁的贴合端与相邻外伸梁的端部抵接时,完成吊装就位并进行临时支撑;

18、s3、安装间距的公差调节;

19、将公差调节螺杆在钢制连接件内旋入预制混凝土梁公差调节端的调节螺孔内,并持续旋出,使得公差调节螺杆伸出并与对应位置处外伸梁上钢制连接件的前壁板表面接触并抵紧,预制混凝土梁在长度方向上与两个外伸梁硬接触;

20、s4、节点的预应力连接;

21、在预制混凝土梁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钢制连接件的两个受力板之间安装预应力筋连接;

22、s5、可更换的摩擦耗能装置的安装;

23、在预制混凝土梁在长度方向上相邻的两个钢制连接件上位于同一侧的两个侧向连接板之间安装摩擦耗能装置;

24、s6、公差范围内浇筑灌浆料;

25、在预制混凝土梁公差调节端与对应外伸梁端部之间浇筑灌浆料,固化后安装完成。

26、进一步的,安装预应力筋的过程如下:

27、先将预应力筋倾斜对准其中一个受力板上的圆形过孔并插入,插入长度等于预应力筋总长度减去未插入长度,未插入长度小于两个受力板之间的间距,插入后将预应力筋水平摆放在两个前壁板的u型过槽内并对准另一个受力板上的圆形过孔,水平移动预应力筋,使得预应力筋插入另一个受力板上的圆形过孔内,然后对预应力筋进行张拉,并通过两个锚具对预应力筋进行锚固,完成安装。

28、进一步的,所述摩擦耗能装置包括连接板和摩擦片,连接板分为固定区和摩擦区,先将连接板的固定区通过螺钉锁在其中一个侧向连接板上,然后将摩擦片与摩擦区压紧贴合,并将摩擦片上的第一锁固圆孔、摩擦区上的活动长圆孔以及另一个侧向连接板上的锁孔对齐,在通过螺钉将摩擦片、连接板压紧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板上,检查并将所有螺钉锁紧,完成安装。

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30、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具有公差调节功能,通过调整公差调节螺杆伸出长度实现预制混凝土梁柱间的公差调节,实现预制混凝土梁柱间的硬接触,可在预制混凝土梁与预制混凝土柱公差范围内未浇筑混凝土时,实现预制混凝土梁和预制混凝土柱的预应力连接,提高了所述预制混凝土梁的施工效率。

3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通过预应力实现预制混凝土梁柱的连接,局部预应力连接可实现连接节点的自复位功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的外伸梁端部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的端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制连接件和可更换的摩擦耗能装置,在所述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安装有钢制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与受力板之间以及受力板与后壁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端部穿过受力板至受力板和后壁板之间且通过锚具固定,所述预应力筋中部设置在U型过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当外伸梁端部与预制混凝土梁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时,间隙内采用灌浆料填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板上焊接有横向插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抗剪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安装凹部,所述钢制连接件预埋设置在对应的安装凹部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耗能装置包括连接板和摩擦片,所述连接板分为固定区和摩擦区,所述固定区内设置有第一锁固圆孔并通过螺钉锁固在对应的侧向连接板表面,所述摩擦区内设置有活动长圆孔,所述摩擦片上设置有第二锁固圆孔,所述摩擦片设置在摩擦区表面并通过螺钉穿过第二锁固圆孔和活动长圆孔锁固在对应的侧向连接板表面。

8.一种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连接节点,包括以下步骤: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安装预应力筋的过程如下: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耗能装置包括连接板和摩擦片,连接板分为固定区和摩擦区,先将连接板的固定区通过螺钉锁在其中一个侧向连接板上,然后将摩擦片与摩擦区压紧贴合,并将摩擦片上的第一锁固圆孔、摩擦区上的活动长圆孔以及另一个侧向连接板上的锁孔对齐,在通过螺钉将摩擦片、连接板压紧固定在对应的连接板上,检查并将所有螺钉锁紧,完成安装。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设置在预制混凝土柱的外伸梁端部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的端部之间,其特征在于,包括钢制连接件和可更换的摩擦耗能装置,在所述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安装有钢制连接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与受力板之间以及受力板与后壁板之间均设置有加强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筋端部穿过受力板至受力板和后壁板之间且通过锚具固定,所述预应力筋中部设置在u型过槽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当外伸梁端部与预制混凝土梁端部之间具有间隙时,间隙内采用灌浆料填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壁板上焊接有横向插板,所述底板底部设置有抗剪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装配式混凝土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伸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以及预制混凝土梁端部的上侧和下侧均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盛刘佳顾建群姚钟伟杨俊吴涛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