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伊顿公司专利>正文

用于自动转换开关的电力触点的惯性捕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52743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联接到自动转换开关(10)的操作机构(16)的捕捉组件(80)。捕捉组件(80)构造成当操作机构(16)以高于设计速度运动时阻止操作机构(16)内的运动。也就是说,当操作机构(16)静止或以标准速度、即操作机构(16)应具有的速度运动时,捕捉组件(80)不接合。当例如在耐受试验期间存在强过流时,磁场使得可动触点(24、26)与固定触点组件(28)分离,这又使操作机构(16)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度运动。捕捉组件(80)构造成当操作机构(16)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度运动时、接合并阻止操作机构(16)的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旁通隔离(bypass isolation)断开或闭合转换的自动转换开关 组件、通常称为自动转换开关组件(ATS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构造成抑制、优选防 止在错误的高电流下致动该开关的闭锁组件的ATS组件。
技术介绍
某些场所、例如医院(下文称“系统负载”)必须具有设计为能够提供不间断的电 力供给的电力系统。一次电源一般是公共电网,二次电源一般为发电机。这两种电源都设 计成在很长的时段内提供电力。换句话说,系统一般从一次电源吸收电力,然而如果一次电 源在任何时段中失效,就使用二次电源。一般地,不希望两个电源同时供电。也就是说,来 自这些电源的电流一般相位不同,不能被安全地组合在一起。ATS不是构造为在过流条件下中断电流的断路器或类似装置。构造成保护系统负 载免受过流条件影响的断路器、以及类似装置一般位于ATS的上游和/或下游。ATS包括外壳、操作机构、第一线路汇流排、第二线路汇流排、负载汇流排、第一线 路可动触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固定触点组件、以及控制装置。操作机构、第一线路可动触 点、第二线路可动触点、固定触点组件、以及控制装置都布置在外壳内。第一线路汇流排基 本上设置在外壳内,但包括一伸到外壳外部的端子。第一线路汇流排端子与一次电源相联 接并电连通(electrical communication)。类似地,第二线路汇流排基本上布置在外壳内, 但包括一伸到外壳外部的端子。第二线路汇流排端子与二次电源联接并电连通。负载汇流 排也基本上布置在外壳内并包括一伸到外壳外部的端子。负载汇流排端子与系统负载联接 并电连通。固定触点组件与负载汇流排联接并电连通。固定触点组件构造成择一地与第一 线路可动触点和第二线路可动触点相接合。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与第一线路汇流排联接并电连通。第一线路可动触点构造成 (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不与固定触点 组件接合,在该第二位置中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并电连通。类似地,第二 线路可动触点与第二线路汇流排联接并电连通。第二线路可动触点构造成(能)在第一位 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该第一位置中第一线路可动触点不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在该 第二位置中第二线路可动触点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并电连通。第一、第二可动触点中每次 只有一个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也就是说,在正常操作的配置中,第一触点组件位于第二位 置从而从一次电源向系统负载供电,而第二触点组件位于第一位置。如有必要,则使第一触 点组件运动到第一位置,而第二触点组件运动到第二位置。上述转换几乎在瞬间发生。在 这种配置中,二次电源向系统负载供电。通过操作机构来执行对第一、第二触点组件的操作、即定位。操作机构包括多个机 械联动结构(linkage),其构造成确保第一、第二触点组件不会同时处于第二位置。第一、第 二触点组件可以同时处于第一位置,即系统负载不会从ATS接受电力。操作机构包括一个 或多个构造成使接合的触点组件保持在第二配置中的弹簧。控制装置致动操作机构。一般为螺线管的控制装置构造成接收远程或本地的控制 信号。因此,当控制装置收到控制信号时,操作机构被致动,第一、第二触点组件运动到不同 的位置。必须对ATS进行测试以确保ATS满足规定的操作标准。作为测试流程的一部分, ATS要承受一“耐受”电流。即基本上是瞬时的强烈过流。当这样的电流流经固定触点组件 时产生很强的磁场。该电磁场可能强到足以克服操作机构弹簧的偏压,该弹簧将接合的触 点组件保持在第二位置中。也即磁场导致闭合的触点与固定触点分离。如果过流足够强,闭 合触点快速地移至第一位置。这又使得操作机构被致动,并使另一触点组件运动至第二位 置。也即,耐受电流可导致ATS从一个电源切换到另一个。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认为ATS 未通过测试。
技术实现思路
权利要求所述的内容提供了一种联接到ATS的操作机构的捕捉/制动/锁定 (catch)组件。捕捉组件构造成当操作机构以高于设计速度运动时阻止操作机构内的运 动。也即当操作机构静止或以“标准”速度、即操作机构应具有的速度运动时,捕捉组件不 接合。当例如在耐受试验期间存在强过流时,上述磁场使得操作机构以高于标准速度的速 度运动。捕捉组件构造成在该条件下接合并阻止操作机构的运动。附图说明对本专利技术的全面理解可以通过结合附图从下面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中获得,附图 中图1是操作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的ATS的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图2是操作机构位于第一位置、第一可动触点位于第二位置、第二可动触点位于 第一位置的ATS的另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图3是ATS的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其中示出操作机构处于耐受试验期间的配置中。图4是ATS的另一部分的剖开的侧视图,其中示出操作机构处于耐受试验期间的 配置中、第一可动触点位于与固定触点组件分离的位置、第二可动触点位于第一位置。图5是捕捉组件的详细等轴视图。附图标记列表10自动转换开关(ATS)12外壳13多个平面外壳壁部14封闭空间16操作机构18第一线路汇流排20第二线路汇流排22负载汇流排24第一可动触点26第二可动触点28固定触点组件30控制装置32控制装置致动器34第一线路汇流排端子36第二线路汇流排端子38负载汇流排端子48致动器连杆48A致动器连杆48B致动器连杆50机械联动结构52L 连杆54初级连杆60L连杆体部62L连杆第一端部64L连杆角部66L连杆第二端部70初级连杆体部72初级连杆第一端部74初级连杆第二端部76 凸轮套80捕捉组件82捕捉止档部84捕捉件组件86捕捉组件弹簧88捕捉件90 枢转件92捕捉件钩状体部93弹簧绕匝体部94弹簧第一端部96弹簧第二端部98弹簧端部接合表面100 柱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如这里所使用的,“联接”指的是在两个或多个元件之间的连接,与直接或间接无 关,只要出现连接即可。如这里所使用的,“直接联接”指的是两个元件直接相互接触。如这里所使用的,“固定联接”或“固定”指的是两个部件联接成作为一个(整体)运动同时其相对定位保持不变。如这里所使用的并参照电子元件,“接合”指的是暂时联接并且允许电连通。如这里所使用的,“角部/顶点”是指两个或多个一般是平直的部件或元件相交或 联接的区域。如已知的那样,任何构造成载流的元件都由导电材料、例如但不限于铜制成。不应 载流的元件由不导电的材料制成,和/或通过不导电的材料与那些载流的元件分离。关于不同元件的“位置”的解释。一般地,自动转换开关处于使来自一次电源的电 力经过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置中。相应地,多数“第一”位置对应于这个操作配置。当自动转 换开关处于使来自二次电源的电力经过自动转换开关的配置中时,多数元件位于“第二”位 置。这个约定的例外是第一、第二可动触点的位置。为了使得对第一、第二可动触点的位置 的描述彼此一致,(规定)当电路断开时、即触点不与固定触点组件接合时,第一、第二可动 触点位于“第一位置”。类似地,当第一、第二可动触点中任一个位于“第二位置”时,触点与 固定触点组件接合。因此,在正常操作的配置中,多数元件位于“第一位置”,然而,第一可动 触点位于“第二位置”,即闭合且被电力流过。如图1-4所述,自动转换开关(ATS) 10包括限定一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自动转换开关(10)的捕捉组件(80),所述自动转换开关(10)包括限定一基本封闭的空间(14)的外壳组件(12)、第一可动触点(24)、第二可动触点(26)、固定触点组件(28)、以及操作机构(16),所述操作机构(16)具有至少一个连杆(50)并构造成使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和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运动,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一线路可动触点(24)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构造成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不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第二线路可动触点(26)与所述固定触点组件(28)接合并电连通;所述操作机构(16)还构造成每次仅允许所述第一或第二可动触点(24、26)中的一个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所述操作机构(16)还构造成处于至少三种条件,即静止条件、标准运动条件或耐受运动条件中的一种条件中,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静止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和所述第一、第二可动触点(24、26)不运动,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标准运动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使所述第一、第二可动触点(24、26)以一标准速度向另一位置运动,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耐受运动条件时,所述操作机构(16)使所述第一、第二可动触点(24、26)以一高于所述标准速度的速度向另一位置运动,其中所述捕捉组件(80)包括:捕捉止档部(82);包括捕捉件(88)的捕捉件组件(84);进行偏压的至少一个弹簧(86);所述捕捉件(88)可动地联接到所述操作机构连杆(50)中的至少一个,所述捕捉件(88)构造成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运动,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捕捉件(88)不与所述捕捉止档部(82)接合,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捕捉件(88)与所述捕捉止档部(82)接合;所述至少一个弹簧(86)构造成接合所述捕捉件(88)并对该捕捉件进行偏压;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静止条件或所述标准运动条件之一时,由所述弹簧(86)对所述捕捉件(88)施加的偏压使所述捕捉件(88)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其中,当所述操作机构(16)处于所述耐受运动条件时,由所述弹簧(86)对所述捕捉件(88)施加的所述偏压不足以使所述捕捉件(88)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从而允许所述捕捉件(88)运动到所述第二位置;其中,当所述捕捉件(88)处于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操作机构(16)的运动被阻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W克里格尔PA墨克RM斯莱皮安AM斯特伊
申请(专利权)人:伊顿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