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顶拉管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
技术介绍
1、市政管网工程是指城市公共基础设施中将供水、供气、供热、排水、通讯等各种管线及设备有机地综合起来,实现统一管理和调度的工程项目,市政管网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顶拉管。
2、由于现有顶拉管在各种加工过程中,需要将顶拉管进行固定,目前常用的固定方式为从外部对顶拉管进行夹持,当需要对管道外表面进行加工处理时,则需要不断更换夹持位置,较为耗费时间,且夹持范围有限。
3、同时,通过夹具从外部对管道进行固定后,无法实现对管道自动转动,不方便对管道整体表面进行加工,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包括:
3、内撑管,所述内撑管外表面两端分别均匀开设有四个开口;
4、端盖,所述端盖包括一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组件(8)还包括有一号电机(801)、活动块(803)、推拉杆(804)与内撑块(805),所述一号电机(801)设置于一号盖体(101)外表面中端,靠近所述一号盖体(101)的一个双向螺杆(802)端部穿过一号盖体(101)与一号电机(80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框(4)下端表面通过安装槽设置有蓄电池(401),所述蓄电池(401)与一号电机(80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组件(8)还包括有一号电机(801)、活动块(803)、推拉杆(804)与内撑块(805),所述一号电机(801)设置于一号盖体(101)外表面中端,靠近所述一号盖体(101)的一个双向螺杆(802)端部穿过一号盖体(101)与一号电机(801)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底框(4)下端表面通过安装槽设置有蓄电池(401),所述蓄电池(401)与一号电机(801)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双向螺杆(802)外表面两端开设的螺纹方向相反,所述内撑管(1)内部中端固定设置有限位支撑块(2),两个所述双向螺杆(802)连接处与限位支撑块(2)转动连接,所述活动块(803)与双向螺杆(802)螺纹连接,所述推拉杆(804)一端通过连接件与活动块(803)转动连接,所述推拉杆(804)远离活动块(803)一端与内撑块(805)活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块(805)背面开设有滑槽(806),所述滑槽(806)内设置有滑动连接块,所述推拉杆(804)远离活动块(803)一端与滑动连接块转动连接,所述开口(103)内壁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内撑块(805)侧面固定设置有限位滑块(807),所述所述内撑块(805)通过限位滑块(807)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组件(5)还包括有防护外管(501)、限位卡条(503)、顶盖(504)与活塞式气泵(505),所述限位卡条(503)固定设置于滑动内管(502)外表面,所述滑动内管(502)通过限位卡条(503)与防护外管(501)内壁滑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顶拉管的内撑式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04)设置于防护外管(501)上端,所述活塞式气泵(505)设置于顶盖(504)外表面且与蓄电池(401)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丽华,于洋,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