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_技高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52432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3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药物递送载体领域,其中制备方法包括:制备氧化酸性粘多糖;将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之后,收集纳米凝胶;将所述纳米凝胶和明胶分散于水中形成第一分散液,并将所述第一分散液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石蜡溶液中进行混合之后,得到第二分散液;将所述第二分散液置于预设温度下反应,并向所述第二分散液中加入戊二醛进行反应之后,收集凝胶微球;将所述凝胶微球分散于缓冲溶液中形成第三分散液,并向所述第三分散液中加入多巴胺进行反应之后,收集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本申请所制备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能够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实现治疗结肠炎症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药物递送载体领域,具体为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1、由于环境因素(例如,地理和空气污染)以及成人生活(例如,压力、吸烟和饮食等)的影响,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的发病率逐年上升。ibd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临床病理学研究表明,粘膜免疫反应和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ib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传统上,调节肠粘膜免疫主要是通过对ibd患者施用免疫抑制药物或抗炎药物来实现。然而,这些小分子或生物制剂药物存在脱靶问题,可能导致全身副作用和严重并发症。除此之外,仅依赖调节免疫并不能有效改善肠道生态平衡和上皮屏障修复。因此,需要对肠道微生物群进行调节。目前口服益生菌的方式存在生物利用度低、消化道保留率不足等局限性。相比之下,利用气体调节肠道菌群可能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因为气体具有良好的扩散性,可以避免消化道复杂的结构和粘液的阻碍。

2、一氧化氮(no)是一种气态自由基,也是消化道中的一种内源性微量气体,许多研究表明,内源性no广泛参与自主神经系统和肠道神经系统的活动。由于正常组织中no水平的升高可能导致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dna)损伤和有毒物质的产生,因此no必须靶向作用于结肠中的炎症部位,但这仍然具有挑战性。微/纳米药物递送平台已被广泛用于治疗ibd,由于消化道结构复杂,大多数口服微/纳米平台无法直接长程递送气体。

3、因此,设计基于纳米凝胶的微胶囊材料进行靶向原位反应性释放no以缓解ibd,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方法制备得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能够有效缓解结肠炎,修复粘膜屏障以及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治疗。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制备氧化酸性粘多糖;

5、将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之后,收集纳米凝胶;

6、将所述纳米凝胶和明胶分散于水中形成第一分散液,并将所述第一分散液加入到含有乳化剂的石蜡溶液中进行混合之后,得到第二分散液;

7、将所述第二分散液置于预设温度下反应,并向所述第二分散液中加入戊二醛进行反应之后,收集凝胶微球;

8、将所述凝胶微球分散于缓冲溶液中形成第三分散液,并向所述第三分散液中加入多巴胺进行反应,并从反应产物中收集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时,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的摩尔比为1:2000-1:4000。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的时间为6-10h。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集第一纳米凝胶包括:在截留分子量为3500d的透析设备下,对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后得到的反应液进行透析,并对透析后的反应液进行干燥;所述收集凝胶微球的方法包括:采用丙酮和无水乙醇对所述戊二醛反应后的第二分散液进行洗涤,并对洗涤后的凝胶微球进行干燥。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凝胶与所述明胶分散于水中形成第一分散液时,所述纳米凝胶和所述明胶的质量比为1:12-1:6。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纳米凝胶和所述明胶分散于水中形成第二分散液时,所述水的温度为35-60℃。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分散液与所述戊二醛进行反应时,所述第二纳分散液与所述戊二醛的体积比为2000:1-1000:1。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包括:氧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所述碱性氨基酸包括具备产生no能力的氨基酸中的至少一种。

16、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所述微胶囊材料由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得到。

17、第三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用于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18、本申请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

19、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首先,制备碱性氨基酸和氧化酸性粘多糖的纳米凝胶;然后,使用明胶对纳米凝胶进行包覆,得到凝胶微球微胶囊;最后,再通过原位多巴胺反应对凝胶微球微胶囊进行聚多巴胺包覆,得到多级no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如此,本申请制备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通过引入酸性粘多糖,由于氧化酸性粘多糖与巨噬细胞表达的cd44特异性结合能够赋予纳米凝胶炎症靶向能力,能够有效避免no在正常组织中浓度升高导致的不良反应;碱性氨基酸能够响应结肠炎症微环境中存在较高的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活性氧(ros)水平原位释放no,能够同时达到调节肠道菌群以及减轻炎症反应的效果;明胶的包覆和聚多巴胺的包覆为纳米凝胶提供了稳定的保护性和耐消化液特征,能够使其在消化道的多级环境下逐级降解,从而将纳米凝胶递送至结肠部位。另外,纳米凝胶能够在氧化酸性粘多糖的作用下靶向结肠炎症原位生成no,靶向作用增加了no在炎症部位的浓度累积,从而可以更有效表现出肠道菌群调控能力以及结肠屏障修复能力。

20、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应用,能够解决目前临床治疗使用抗炎抑制剂和抗生素等药物所产生全身副作用的问题,相比于常规的直肠给药和注射给药,本申请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口服方式能够提高药物的安全性和便捷性,降低医疗的成本和负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时,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的摩尔比为1:2000-1:4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的时间为6-1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第一纳米凝胶包括:在截留分子量为3500D的透析设备下,对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后得到的反应液进行透析,并对透析后的反应液进行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凝胶和明胶分散于水中形成第一分散液时,所述纳米凝胶和所述明胶的质量比为1:12-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凝胶和所述明胶分散于水中形成第一分散液时,所述水的温度为35-6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散液与所述戊二醛进行反应时,所述第二分散液与所述戊二醛的体积比为2000:1-1000:1。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包括:氧化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

9.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

10.一种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用于制备治疗炎症性肠病药物中的应用。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时,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的摩尔比为1:2000-1:40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的时间为6-10h。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第一纳米凝胶包括:在截留分子量为3500d的透析设备下,对所述氧化酸性粘多糖与所述碱性氨基酸在水中进行反应后得到的反应液进行透析,并对透析后的反应液进行干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级气体递送微胶囊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凝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伟傅雅君赵星王丽亚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