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荧光膜结构、制备方法及LED器件技术_技高网

一种荧光膜结构、制备方法及LED器件技术

技术编号:40521559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膜结构、制备方法及LED器件,所述荧光膜结构包括第一封装胶层、荧光粉层和第二封装胶层,所述荧光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胶层上方,所述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所述荧光粉层上方,所述第一封装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一凸部,所述第二封装胶层包括倒设的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错位分布,所述荧光粉层与所述第一封装胶层连接的底面设有若干第一凹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相吻合;所述荧光粉层与所述第二封装胶层连接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凹部,与所述第二凸部相吻合,所述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错位分布。相较于传统荧光膜,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膜能够更好地提高LED器件的发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led封装,具体涉及一种荧光膜结构、制备方法及led器件。


技术介绍

1、传统的led封装工艺主要为:将荧光粉和硅胶混合,通过点胶机将粉胶填充至led支架碗杯内,并通过离心的方式将荧光粉沉降与芯片表面。这种方法使得部分荧光粉沉降在支架底部,不能很好地被芯片蓝光激发,从而导致led亮度偏低。荧光膜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荧光膜为硅胶和荧光粉混合制成的一种具有一定厚度薄膜状结构,通过将荧光膜直接固定于芯片表面,可以避免荧光粉沉降到碗底从而影响led亮度的问题,提高芯片蓝光激发荧光粉的效率,提高led亮度。

2、现有荧光膜主要制备工艺为:混合荧光粉和硅胶,利用刮膜机刮涂粉胶混合物,刮涂出相对固定膜厚的薄片,通过切割机将薄片切割为合适长宽的方形小薄片。荧光粉在荧光膜内呈悬浮均匀分布,但若荧光膜过厚,底部蓝光无法穿过荧光膜的底层和中层去激发上层的荧光粉。在一定厚度范围内,荧光膜越厚,荧光膜的激发效率越低,led亮度越低。考虑到荧光粉的混合比例,现有荧光膜制备工艺难以将荧光膜厚度压缩,制备更薄的荧光粉层,难以进一步提高带荧光膜的led的亮度。

3、此外,现有荧光膜在切割尺寸固定的情况下,荧光膜粉层底面积等于荧光膜膜切割面积,通常通过增加荧光膜切割尺寸以增大荧光粉被芯片蓝光激发的面积,从而使得led实现提亮效果。但受限于芯片尺寸和封装led尺寸,平面荧光粉层提升有限,需要在保证荧光膜厚度的同时,在有限的荧光膜尺寸中做出表面积更大的荧光粉层,以进一步提高带荧光膜led的亮度。


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膜结构、制备方法及led器件,以提高led器件的发光效率。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

3、一种荧光膜结构,包括第一封装胶层、荧光粉层和第二封装胶层,荧光粉层设置在第一封装胶层上方,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荧光粉层上方,

4、第一封装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一凸部,第二封装胶层包括倒设的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错位分布,

5、荧光粉层与第一封装胶层连接的底面设有若干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相吻合;荧光粉层与第二封装胶层连接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凹部,与第二凸部相吻合,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错位分布。

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封装胶形成的凸部为类半球形状,凸部的底部直径为50-500μm,高度为20-100μm。

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各凸部的阵列间距为25-500μm。

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荧光粉层上的凹部为类半球形状,凹部的底部直径为50-500μm,深度为20-100μm,各凹部的阵列间距为25-500μm。

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荧光粉层厚度为10-150μm。

10、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膜结构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上述的荧光膜结构,包括如下步骤:

11、将封装胶以阵列排布的方式点胶在平面上,分别形成第一封装胶层和第二封装胶层;

12、将荧光粉胶分别涂覆在第一封装胶层和第二封装胶层上表面,并进行烘烤半固化,形成第一荧光层和第二荧光层;

13、将第二荧光层倒设在第一荧光层上,第二荧光层的封装胶点与第一荧光层的封装胶点错位分布;

14、使用切割刀进行切割,获得荧光膜。

15、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led器件,包括陶瓷基板、发光二极管芯片、荧光膜、光反射层和封装透镜,

16、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在陶瓷基板的上表面;

17、荧光膜采用上述的荧光膜结构,铺设在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上表面;

18、光反射层铺设在荧光膜四周,且包覆荧光膜的侧面和发光二极管芯片的侧面;

19、封装透镜覆盖在荧光膜的上表面及光反射层的斜面。

2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光反射层为斜坡结构。

21、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封装透镜为类半球型。

2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封装透镜的折射率大于荧光膜的折射率。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膜结构、制备方法及led器件,荧光膜结构包括第一封装胶层、荧光粉层和第二封装胶层,荧光粉层设置在第一封装胶层上方,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荧光粉层上方,第一封装胶层包括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一凸部,第二封装胶层包括倒设的阵列排布的若干第二凸部,第一凸部与第二凸部错位分布,荧光粉层与第一封装胶层连接的底面设有若干第一凹部,与第一凸部相吻合;荧光粉层与第二封装胶层连接的顶部设有若干第二凹部,与第二凸部相吻合,第一凹部与第二凹部错位分布。错位设置在荧光粉层底面和顶面的凹部使荧光粉层形成曲面结构,使得在相同的荧光膜厚度下,相较于传统荧光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膜内荧光粉层厚度更薄,更有利于上层(或表层)的荧光粉被芯片蓝光激发,从而提高led器件的发光效率;错位设置在荧光粉层底面和顶面的凹部使荧光粉层形成曲面结构,使得在相同的荧光膜底面积下,相较于传统荧光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荧光膜内荧光粉层的实际底面积更大,增加了荧光粉层被激发的面积,更有利于荧光粉层被芯片蓝光激发,提高led器件的发光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胶层、荧光粉层和第二封装胶层,所述荧光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胶层上方,所述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所述荧光粉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封装胶形成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均为类半球形状,底部直径为50-500μm,高度为20-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的阵列间距均为25-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层上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均为类半球形状,底部直径为50-500μm,深度为20-100μm,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的阵列间距均为25-500μ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层厚度为10-150μm。

6.一种荧光膜结构的制备方法,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7.一种LED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陶瓷基板、发光二极管芯片、荧光膜、光反射层和封装透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反射层为斜坡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透镜为类半球型。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LED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封装透镜的折射率大于所述荧光膜的折射率。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封装胶层、荧光粉层和第二封装胶层,所述荧光粉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封装胶层上方,所述第二封装胶层设置在所述荧光粉层上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封装胶形成的第一凸部、第二凸部均为类半球形状,底部直径为50-500μm,高度为20-100μ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第二凸部的阵列间距均为25-500μ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荧光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粉层上的第一凹部、第二凹部均为类半球形状,底部直径为50-500μm,深度为20-100μm,所述第一凹部、第二凹部的阵列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嘉明赖东渊姚述光姜志荣曾照明肖国伟陈晓莹陈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晶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