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509626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3-01 1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再加工设备技术领域,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大导柱,上模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上模垫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的间隔空间中安装有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和凹模座,其中切筋模具由上模垫板、上模板、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卸料镶件座、滑道、凹模座、下模板等通用模架零件组成,其中通过限位板和复位板的相互配合,凸模可以相对于凸模固定板实现上下移动,提供一种可选择性的实现是否冲裁对应位置引脚的切筋模具,不需要人工重新组装即可满足一套模具生产两种条带的需求,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芯片再加工设备,具体为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


技术介绍

1、切筋模具是将封装完成后的芯片成型为满足设计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并从引线框架上切筋成型、分离成单个芯片的过程。由于各个引脚的功能不同,因此产品外形相似的引线框架可能会出现切除多个引脚或者只切除一个引脚的情况。

2、在半导体封装过程中,由于引线框架的不同,芯片的引脚具有不同的功能,使得芯片具有多种形态,其中要求芯片某处有引脚或无引脚的情况很多。切筋模具对于长宽外形尺寸相近的芯片进行冲裁,除了基本的模架零件能通用外,其余的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卸料镶件块等专用零件都需要一个一个重新加工组装。

3、当前的切筋模具,未考虑到一副模具可以冲裁两种条带的情况,通常都是重新做一副新的模具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此方法不仅增加了工厂的生产开发成本,同时增加了拆装模具等生产的辅助时间,耗费人力的同时效率低下,而且增大了设备的投入,不满足现在大多数厂家要求的全自动化工厂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板电源按键的测试装置,解决现有的切筋模具未考虑到一副模具可以冲裁两种条带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包括上模板、下模板和大导柱,所述上模板通过大导柱连接下模板,上模板的上表面安装有上模垫板,上模板与下模板的间隔空间中安装有凸模垫板、凸模固定板和凹模座,所述凸模垫板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上模板与凸模固定板,所述凸模垫板内设有限位板和复位板,复位板把手端设有连接板,上模板的侧壁上安装有横置的气缸,气缸的输出端与连接板相固定,凸模固定板的底面安装有凸模组件和卸料镶件座,所述凸模组件贯穿卸料镶件座,卸料镶件座的底面连接有滑道,所述滑道搭接在凹模座上方,凹模座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凹模块,滑道的中心预留有贯穿槽,凹模块伸入到此贯穿槽内侧。

4、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与复位板活动连接,限位板位于复位板的上方。

5、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底面和复位板的顶面均开设有波浪状的凸出。

6、优选的,所述卸料镶件座的底面开设有矩形槽孔,滑道的顶面也开始有矩形槽孔,芯片来料条伸入到卸料镶件座矩形槽孔与滑道矩形槽孔组成的间隙中。

7、优选的,所述凸模固定板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与复位板的底面相接触。

8、优选的,所述上模板的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导套,上模板通过导套连接大导柱。

9、优选的,所述连接板的端部设有过渡板和调节模块,连接板通过过渡板与调节模块连接气缸的输出端,所述调节模块包括调节旋钮、短轴、圆饼和导向柱,调节旋钮安装在短轴的一端,短轴的另一端设置圆饼,短轴的外壁设有螺纹,短轴通过螺纹配合的连接过渡板,过渡板的内侧壁上安装导向柱,短轴、圆饼和导向柱均与气缸的输出端活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导向柱的端部设有同轴心的限位环,导向柱与短轴相平行。

1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平板电源按键的测试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2、本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中通过限位板和复位板的相互配合,凸模可以相对于凸模固定板实现上下移动,提供一种可选择性的实现是否冲裁对应位置引脚的切筋模具,不需要人工重新组装即可满足一套模具生产两种条带的需求,从而减少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包括上模板(2)、下模板(8)和大导柱(9),所述上模板(2)通过大导柱(9)连接下模板(8),上模板(2)的上表面安装有上模垫板(1),上模板(2)与下模板(8)的间隔空间中安装有凸模垫板(3)、凸模固定板(4)和凹模座(7),所述凸模垫板(3)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上模板(2)与凸模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垫板(3)内设有限位板(13)和复位板(14),复位板(14)把手端设有连接板(12),上模板(2)的侧壁上安装有横置的气缸(11),气缸(11)的输出端与连接板(12)相固定,凸模固定板(4)的底面安装有凸模组件(16)和卸料镶件座(5),所述凸模组件(16)贯穿卸料镶件座(5),卸料镶件座(5)的底面连接有滑道(6),所述滑道(6)搭接在凹模座(7)上方,凹模座(7)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凹模块(17),滑道(6)的中心预留有贯穿槽,凹模块(17)伸入到此贯穿槽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3)与复位板(14)活动连接,限位板(13)位于复位板(14)的上方。</p>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3)的底面和复位板(14)的顶面均开设有波浪状的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镶件座(5)的底面开设有矩形槽孔,滑道(6)的顶面也开始有矩形槽孔,芯片来料条伸入到卸料镶件座(5)矩形槽孔与滑道(6)矩形槽孔组成的间隙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固定板(4)的上表面安装有对称分布的复位弹簧(15),复位弹簧(15)与复位板(14)的底面相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板(2)的四个边角处均安装有导套(10),上模板(2)通过导套(10)连接大导柱(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的端部设有过渡板(121)和调节模块(122),连接板(12)通过过渡板(121)与调节模块(122)连接气缸(11)的输出端,所述调节模块(122)包括调节旋钮(1221)、短轴(1222)、圆饼(1223)和导向柱(1224),调节旋钮(1221)安装在短轴(1222)的一端,短轴(1222)的另一端设置圆饼(1223),短轴(1222)的外壁设有螺纹,短轴(1222)通过螺纹配合的连接过渡板(121),过渡板(121)的内侧壁上安装导向柱(1224),短轴(1222)、圆饼(1223)和导向柱(1224)均与气缸(11)的输出端活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1224)的端部设有同轴心的限位环(1225),导向柱(1224)与短轴(1222)相平行。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包括上模板(2)、下模板(8)和大导柱(9),所述上模板(2)通过大导柱(9)连接下模板(8),上模板(2)的上表面安装有上模垫板(1),上模板(2)与下模板(8)的间隔空间中安装有凸模垫板(3)、凸模固定板(4)和凹模座(7),所述凸模垫板(3)的上下表面分别连接上模板(2)与凸模固定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垫板(3)内设有限位板(13)和复位板(14),复位板(14)把手端设有连接板(12),上模板(2)的侧壁上安装有横置的气缸(11),气缸(11)的输出端与连接板(12)相固定,凸模固定板(4)的底面安装有凸模组件(16)和卸料镶件座(5),所述凸模组件(16)贯穿卸料镶件座(5),卸料镶件座(5)的底面连接有滑道(6),所述滑道(6)搭接在凹模座(7)上方,凹模座(7)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凹模块(17),滑道(6)的中心预留有贯穿槽,凹模块(17)伸入到此贯穿槽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3)与复位板(14)活动连接,限位板(13)位于复位板(14)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板(13)的底面和复位板(14)的顶面均开设有波浪状的凸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条带自动快速转换切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卸料镶件座(5)的底面开设有矩形槽孔,滑道(6)的顶面也开始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成山阮友杰陈良纵书琪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众合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