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技术方案_技高网

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500314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涉及负碳能耗核算技术领域,通过对砌体加工的能耗结构做出调整,在砌体加工模型中依照第一替换顺序,以加工工艺库内的加工工艺对当前加工工艺做有序替换,并以碳排放因子降低比例筛选出目标加工工艺;由成分数据集合生成成分评价值,在排序后生成第二替换顺序,依据第二替换顺序,使用砌体模型对各个成分依次进行替换;在保持不高于同类砌体的造价时,目标砌体模型的碳排放若不高于标准碳排放,将砌体的负碳能耗输出。在生产砌体时,在砌体成分及原料角度降低碳排放,实现对碳能耗的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碳能耗核算,具体为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


技术介绍

1、碳排放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规划、控制和监测等手段,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而减缓全球变暖的进程,碳排放管理的主要目标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实施碳排放管理措施时,企业需要综合考虑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以建筑行业为例,随着建筑废弃地逐渐增加,大量的建筑废弃物,例如废旧砼,都处于废弃状态,如果重新生产砼,不仅废旧砼会难以处理,重新生产砼也会产生大量的碳排放,增加环境的污染,而二次利用的建筑砌体含有大量可固碳的碱性氧化物,在能够大幅减少碳排放的基础上,有助于固碳。废旧砼的利用方式通常是将其制作成再生性的砌体,将废旧砼打碎、筛选、冲洗、干燥处置后,生产成为再生性的骨料,将其同水泥、砂、外加剂等材料混合搅拌,加工制作成再生性砌块,这类处理方式在国内已经出现并已经应用到实际施工中。

3、在申请公开号为cn115391716a的专利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碳排放计量平台系统,包括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碳排放计量模型;所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碳排放计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定需要核算的目标和目标的边界范围;s2:对需要核算的目标进行数据采集;s3:根据采集的数据对核算目标进行碳排放量的分析和计算;s4:根据核算结果选定减排目标;所述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碳排放计量模型包括:数据录取模块、数据分析模块、平台可视化展示模块。

4、以上申请中记载的一种建筑施工全过程的碳排放计量平台系统,可自动实时完成各项重要生产指标数据的汇总和相对应的碳排放量计算,并且可以基于可视化分析手段从总体项目到每日情况进行多维度展示。

5、在结合以上申请及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仍以建筑行业中的砌体生产为例,在进行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时,还存在以下的问题:

6、在生产砌体时,企业通常会从多个角度对砌体的负碳能耗进行核算,例如,砌体的加工过程及砌体的结构成分等,最终利用获取的负碳能耗对建筑砌体生产形成指导作用,在完成核算的基础上降低碳排放,但是现有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系统通常是以能耗利用与碳排放评估、测算为目标,建立减排测算指标体系,在完成核算的基础上,特别是针对于砌体加工生产时,并不能起到有效的指导作用,对砌体加工品质不能起到切实有效的辅助。

7、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通过对砌体加工的能耗结构做出调整,在砌体加工模型中依照第一替换顺序,以加工工艺库内的加工工艺对当前加工工艺做有序替换,并以碳排放因子降低比例筛选出目标加工工艺;由成分数据集合生成成分评价值,在排序后生成第二替换顺序,依据第二替换顺序,使用砌体模型对各个成分依次进行替换,直至生产砌体的碳排放因子不再降低;确定标准碳排放,在保持不高于同类砌体的造价时,目标砌体模型的碳排放若不高于标准碳排放,将砌体的负碳能耗输出。在生产砌体时,在砌体成分及原料角度降低碳排放,实现对碳能耗的改善,从而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5、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方法,包括:

6、依据砌体加工过程,确定其各个加工节点上的能耗结构及相应的碳排放因子,在砌体处于加工状态时,依据砌体加工区域内co2浓度变化趋势与碳排放因子的相关性,对砌体加工的能耗结构做出调整;

7、构建加工工艺库,在砌体加工模型中依照第一替换顺序,以加工工艺库内的加工工艺对当前加工工艺做有序替换,并以碳排放因子降低比例筛选出目标加工工艺;

8、对砌体进行检测并建立砌体的成分数据集合,由成分数据集合生成成分评价值qtpj,在排序后生成第二替换顺序,依据第二替换顺序,使用砌体模型对各个成分依次进行替换,直至生产砌体的碳排放因子不再降低;

9、选择与当前砌体造价相同的同类砌体,将其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确定为标准碳排放,在保持不高于同类砌体的造价时,目标砌体模型的碳排放若不高于标准碳排放,则将砌体的负碳能耗输出,完成砌体碳能耗核算。

10、进一步的,预先设定砌体的应用环境,以预设环境为输入,使用训练后的砌体模型对砌体的使用过程做仿真分析,获取相应的分析结果;依据分析结果判断砌体样品在预设环境内是否可用,如果砌体样品可用,依据砌体的生产过程,构建砌体加工模型并将其输出。

11、进一步的,确定砌体加工过程中的各个加工节点,结合砌体加工模型对各个加工节点上的能源消耗结构进行识别,确定对应的碳排放因子;在执行砌体生产任务后,分析获取co2的浓度变化趋势,对碳排放因子与co2浓度变化做相关性分析并获取相应的相关性系数r,结合相关性系数r,使用训练后的砌体加工模型对各个所述加工节点上的能源结构做出调整,将修改后的能源结构输出。

12、进一步的,获取砌体加工的若干种加工工艺,汇总并构建砌体加工工艺库,在对能源结构完成修改后,以修改后的能源结构对砌体加工模型进行修正,形成第一砌体加工模型;在加工工艺在被执行时,生成养护工艺值gpz,依据养护工艺值gpz的大小对n个养护工艺值gpz进行排序,其中n为大于0的正整数,确定第一替换顺序。

13、进一步的,使用第一砌体加工模型对砌体加工做仿真分析,获取生产单位量砌体时的碳排放因子,将其作为第一修正碳排放因子,并计算其较原碳排放因子的降低比例;从砌体加工工艺库中依据第一替换顺序依次选择加工工艺,对第一砌体加工模型进行再次修正,形成n个第二砌体加工模型,其中n为大于0的正整数。

14、进一步的,使用第二砌体加工模型对砌体加工进行仿真分析,获取生产单位量砌体时的碳排放因子,将其确定为第二修正碳排放因子,并计算第二修正碳排放因子较第一修正碳排放因子的降低比例,由n个所述降低比例中的最大值确定出对应的第二砌体加工模型,进而确定出相应的加工工艺,以其作为目标加工工艺,其中n为大于0的正整数。

15、进一步的,依据砌体生产时的加工工艺及配方,获取生产砌体时所需要的若干种成分,建立砌体成分数据集合;由砌体成分数据集合获取砌体的成分评价值qtpj,在获取n个的砌体的成分评价值qtpj后,其中n为大于0的正整数,判断其中小于预设评价阈值的部分,并对其中小于评价阈值的部分进行排序,形成第二替换顺序。

16、进一步的,依据第二替换顺序依次减少低顺序成分的占比,同步增加高顺序成分的占比,获取替换后的砌体成分,依据替换后的砌体成分对砌体模型进行修正,形成第一修正砌体模型;

17、在预设环境下,由第一修正砌体模型做出仿真测试,判断修正后的砌体是否可用,如果可用,则继续进行替换,直至在砌体力学性仅满足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10.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企业数据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采集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维度碳排放数据核算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张凯瑞刘卫民贺子林郭灏
申请(专利权)人:中电山河数字科技南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