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908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包括预制柱,下端预埋有灌浆套筒,上端穿出有柱纵筋;相邻两预制柱之间,一预制柱下端套设在另一预制柱的灌浆套筒内;预制柱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钢筋孔道,预留钢筋孔道内固定连接有梁顶纵向钢筋;以及预制梁,内部整段开设有U形槽,上部留有一定厚度的叠合层;预制梁搁置在预制柱的梁托上,梁顶纵向钢筋伸入U形槽内,将U形槽、叠合层以及梁顶纵向钢筋一起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柱形成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梁底纵向钢筋不伸出梁端,与附加钢筋通过间接搭接传力来代替梁底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核心区锚固来实现荷载传递,可以有效解决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安装施工困难、节点质量不易得到保证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框架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装配式框架结构由于空间自由度高、预制率较高等原因,是目前应用最多、研究最集中的装配式建筑之一。装配式框架结构的关键问题在于连接节点的可靠性,以往的结构震害表明结构失效往往是因为连接节点破坏而导致整体结构失效。节点的连接又可分为湿连接和干连接,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干连接的应用较少,大部分装配式框架节点采用湿连接,其中底筋锚入式连接是我国最普遍常见的湿连接形式,梁底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核心区位置进行锚固,但是这种连接方式会导致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安装施工困难、节点质量不易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2、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包括:

4、预制柱,下端预埋有灌浆套筒,上端穿出有柱纵筋;相邻两所述预制柱之间,一所述预制柱下端套设在另一所述预制柱的灌浆套筒内;且所述预制柱的两侧均设置有预留钢筋孔道,所述预留钢筋孔道内固定连接有梁顶纵向钢筋;以及

5、预制梁,内部整段开设有u形槽,上部留有一定厚度的叠合层;预制梁搁置在预制柱的梁托上,所述梁顶纵向钢筋伸入u形槽内,将u形槽、叠合层以及梁顶纵向钢筋一起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柱形成整体。

6、可选的,所述预制柱的两侧内部还延伸出有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伸入所述预制梁内,所述预制梁内设置有梁底纵向钢筋,所述梁底纵向钢筋不伸出梁端,所述梁底纵向钢筋与附加钢筋通过间接搭接传力来实现荷载传递。

7、可选的,所述预制柱上的预留钢筋孔道可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8、可选的,所述u形槽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9、可选的,所述梁端部的箍筋设置为开口箍。

10、可选的,所述附加钢筋的根数不宜小于梁底纵向钢筋的根数。

11、可选的,所述附加钢筋穿出预制柱后于两侧预制梁的锚固长度相同。

12、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3、s1、在工厂先制作预制柱和预制梁的模具,随后按设计要求,绑扎钢筋,定位u形槽、预留钢筋孔道及灌浆套筒的位置,制作预制柱、预制梁;

14、s2、施工现场定位安装下层预制柱,并采用临时支撑固定,随后定位安装预制梁,将预制梁搁置在预制柱的梁托上;预制梁、预制柱就位后,将梁顶纵向钢筋与附加钢筋通过预留的预留钢筋孔道并灌浆密实,最后绑扎梁端部的开口箍;

15、s3、支设模板,按照设计将u形槽、叠合层一起现浇混凝土与预制柱形成整体,达到拆模强度后可拆模;

16、s4、在预制柱的上方铺灌浆料,起吊上层预制柱,将下层预制柱上端的柱纵筋插入到上层预制柱对应的灌浆套筒内,采用临时支撑固定上层预制柱,对灌浆套筒进行注浆作业,完成竖向构件间的连接;达到强度后可开展后续施工作业。

17、可选的,所述预制柱与预制梁在现场就位后,应留有一定间隙,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接缝密实。

18、可选的,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或预制梁受扭时,预制梁端部的开口箍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替换。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20、(1)预制梁整段留有u形槽,相比于一般的预制梁,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减轻结构自重,有效降低运输、吊装设备的要求和吊装过程的难度,从而降低了预制构件的运输安装成本。

21、(2)预制柱是将传统柱和节点以整体构件的形式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加工而成,避免了在施工现场进行节点核心区的钢筋绑扎浇筑等工序,可以有效解决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安装施工困难和节点质量不易得到保证的问题。

22、(3)u形槽和槽两侧梁体可看作叠合剪力墙中的芯层和预制墙板,因此可将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常用的间接搭接传力机理引入装配式框架节点的设计中,即梁底纵向钢筋不伸出梁端,与附加钢筋通过间接搭接传力来代替梁底纵向钢筋直接伸入节点核心区锚固来实现荷载传递,这种设计可以有效解决节点核心区钢筋密集、安装施工困难、节点质量不易得到保证的问题。

23、(4)梁顶纵向钢筋的通长布置及后浇部分的整体浇筑,可充分发挥和改善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

24、(5)预制梁端部箍筋设置为开口箍能有效提高现场梁顶纵向钢筋绑扎的效率。

25、(6)预制柱上梁托的设置在节点拼装过程中可以起到方便搁置预制梁以省去部分临时支撑的作用,同时还提高了结构的冗余度,增加了安全性。

26、(7)预制构件的制作与施工工序简单易操作,连接速度快,能有效保证梁柱节点的施工质量,拥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具备模块化推广的发展潜力。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的两侧内部还延伸出有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伸入所述预制梁内,所述预制梁内设置有梁底纵向钢筋,所述梁底纵向钢筋不伸出梁端,所述梁底纵向钢筋与附加钢筋通过间接搭接传力来实现荷载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上的预留钢筋孔道可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端部的箍筋设置为开口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钢筋的根数不宜小于梁底纵向钢筋的根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钢筋穿出预制柱后于两侧预制梁的锚固长度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意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与预制梁在现场就位后,应留有一定间隙,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接缝密实。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抗震等级为一级、二级或预制梁受扭时,预制梁端部的开口箍采用整体封闭箍筋替换。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的两侧内部还延伸出有附加钢筋,所述附加钢筋伸入所述预制梁内,所述预制梁内设置有梁底纵向钢筋,所述梁底纵向钢筋不伸出梁端,所述梁底纵向钢筋与附加钢筋通过间接搭接传力来实现荷载传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柱上的预留钢筋孔道可采用金属波纹管成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槽表面设置有粗糙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连接框架节点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梁端部的箍筋设置为开口箍。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胜学王华兵徐军林董俊陈剑伟毛良根闫顺王连欣奉智辉曹珂邢琼刘智陈庚俊王恺叶博成丁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