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结构及货运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9045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21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厢结构及货运车组,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本技术的车厢结构包括第一车厢以及第二车厢;第二车厢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内;导向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车厢的外壁上,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相接触,以限定所述第二车厢在所述第一车厢内的位置。本技术所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铁路货物运输的空车回送问题,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轨道车辆,特别地涉及一种车厢结构及货运车组


技术介绍

1、铁路货物运输是现代运输主要方式之一,也是构成陆上货物运输的基本方式之一,铁路货物运输由于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较小,且运输能力及单车装载量大,在运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铁路货物运输存在空车回送的情况,空车回送的行驶速度慢,但能耗并不比载货运输时少,所以空车回送不仅增加了运输成本,还造成运输资源的浪费,如何解决空车回送、提高铁路运输效率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结构及货运车组,能够解决铁路货物运输的空车回送问题,提高铁路运输效率。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结构,包括:

3、第一车厢;

4、第二车厢,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内;

5、导向轮,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车厢的外壁上,所述导向轮的轮面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相接触,以限定所述第二车厢在所述第一车厢内的位置。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上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导向轮相配合。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轨道包括:

8、导入段;

9、导出段,位于所述导入段的下方;

10、定位段,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入段、所述导出段相连通;

11、其中,所述导入段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导出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p>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段的长度分别与所述导入段的下端的长度、所述导出段的上端的长度相等。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上,所述导向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轮,多个所述导向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部分导向轮位于所述定位段内,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另一部分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出段内。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车厢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二车厢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顶部;

16、其中,所述第二车厢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腔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车厢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腔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腔体在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车厢在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上下方向相垂直。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主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副侧壁,所述导向轨道设置于所述主侧壁上,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副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70mm-830mm。

18、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运车组,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车厢结构,多个所述车厢结构依次连接。

19、第三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厢结构,包括:

20、第一车厢;

21、第二车厢,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内;

22、导向块,与所述第二车厢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导向块包括导向面,所述导向面平行于第一方向与上下方向,且所述导向面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相接触,以限定所述第二车厢在所述第一车厢内的位置。

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块包括辅助面,所述辅助面的一端与所述导向面相连,所述辅助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辅助面与所述上下方向之间具有预设夹角。

2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车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上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沿所述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导向块相配合。

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轨道包括:

26、导入段;

27、导出段,位于所述导入段的下方;

28、定位段,两端分别与所述导入段、所述导出段相连通;

29、其中,所述导入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到下逐渐减小,所述导出段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从上到下逐渐增大。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段的长度分别与所述导入段的下端的长度、所述导出段的上端的长度相等。

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向块位于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上。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块,多个所述导向块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导向块中的部分导向块位于所述定位段内,多个所述导向块中的另一部分导向块位于所述导出段内。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车厢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二车厢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顶部;

34、其中,所述第二车厢在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腔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长度,所述第二车厢在第二方向上的长度小于所述腔体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长度,所述腔体在上下方向的长度不小于所述第二车厢在上下方向的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上下方向相垂直。

3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车厢靠近所述腔体的底部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导向块,所述辅助面位于所述导向块远离所述腔体的底部的一侧,所述导向面位于所述导向块靠近所述腔体的底部的一侧。

3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主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副侧壁,所述导向轨道设置于所述主侧壁上,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副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70mm-830mm。

37、第四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货运车组,包括如第三方面所述的车厢结构,多个所述车厢结构依次连接。

3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优点在于,

39、(1)通过将第二车厢作为载重放置于空载的第一车厢内,以避免第一车厢出现空载,从而保证车厢结构能够以正常速度行驶,提高铁路运输效率。同时,也提升了铁路线路利用率,降低了线路因素对于铁路运力紧张的影响,虽然车厢结构的长度与第一车厢相等,但是车厢结构的车厢数量增加,所以相同时间内的同一线路上的空车通过数量大幅提高,即铁路线路利用率提高。

40、(2)通过设置导向轮,避免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之间发生磕碰,造成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的损坏,同时利用滚轮的滚动特性以及轮面,避免第二车厢在放入或离开第一车厢时对第一车厢的内壁造成擦伤。

41、(3)通过设置导向块,避免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之间发生磕碰,造成第一车厢与第二车厢的损坏。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上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导向轮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段的长度分别与所述导入段的下端的长度、所述导出段的上端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上,所述导向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均设置有多个所述导向轮,多个所述导向轮沿上下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部分导向轮位于所述定位段内,多个所述导向轮中的另一部分导向轮位于所述导出段内。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厢包括用于放置所述第二车厢的腔体,所述腔体的开口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包括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的主侧壁以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副侧壁,所述导向轨道设置于所述主侧壁上,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副侧壁之间的距离为770mm-830mm。

9.一种货运车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车厢结构,多个所述车厢结构依次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车厢的内壁上的导向轨道,所述导向轨道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导向轨道与所述导向轮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轨道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定位段的长度分别与所述导入段的下端的长度、所述导出段的上端的长度相等。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轮位于所述第二车厢的角部上,所述导向轮的中心轴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厢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萌王洪昆边志宏王蒙丁颖焦杨徐建喜马瑞峰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铁路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