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备亚胺培南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8842 阅读:4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备亚胺培南的新方法,以培南类药物中间体化合物4AA为起始原料,与中间体IX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Refortmasty反应,经酸水解得到中间体X;中间体X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N-H卡宾插入反应,得到双环母核III;双环母核III在有机碱条件下,经磷酰化得到中间体IV,不经分离直接与半胱胺盐酸盐反应后,加入适当的溶剂,得到固态的溶剂包合物VI;溶剂包合物VI不必去除溶剂,直接在碱存在下与亚胺苄醚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中间体VII,不经分离直接进行催化氢化反应,得到含有亚胺培南的溶液I。所得溶液中的亚胺培南含量高,可用本领域已知的任何方法进行结晶处理,得到亚胺培南一水合物晶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化合物的工业化制备方法,尤其涉及碳青霉烯抗生素亚胺培南的 工业化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亚胺培南(imipenem,I)为Merck公司研制的碳青霉烯类超广谱β -内酰胺类抗 生素,对革兰阳性、阴性的需氧和厌氧菌均具有抗菌作用。其与有机离子运送抑制剂西司它 丁钠(cilastatin sodium)的复合制剂(商品名泰能)是第一种上市的碳青霉烯类β _内酰胺类抗生素。 亚胺培南由于其优良的抗菌性能备受关注,其合成工艺报道也较多,主要有以下 几种方案路线1 :US4374772公开了直接通过硫霉素(II)与亚胺苄醚反应得到亚胺培南的 方法,此法看似步骤简单,但对反应条件要求很苛刻,特别是对PH的控制要求很严格,操作 繁琐,不利于大规模的工业生产。 路线2 :Sletzinger 等(Tetrahedron Letters,21,4221,1980)、CN200610111831报道了由碳青霉烯双环母核III出发,磷酰化后与对硝基苄基保护的侧链进行缩合得到 双保护亚胺培南,然后通过催化氢化得到亚胺培南。该方法由于对硝基苄基保护的侧链不 稳定,且双保护亚胺培南在氢化过程中极易脱去亚胺甲基基团、变为硫霉素等原因,其应用 也受到限制。 路线3 :US4894450、CN02812546公开了由碳青霉烯双环母核III出发,通过一锅煮 的方式,磷酰化后分两步与侧链连接、然后通过氢化得到产品。这种一锅煮的方法能够提高 每步收率,但也使氢化后杂质过多,不利于后续的纯化,限制了工业化应用。 路线4 :W02005056553在双保护亚胺培南策略上作出改进,采用与酮生成西夫碱 的方式来保护硫霉素的氨基,得到结构式VIII的化合物,然后通过水解、亚胺甲基化、催化 氢化过程得到亚胺培南。其缺点在于西夫碱的生成比较困难,收率较低,而且水解时体系PH 值控制较难。 路线5 :W02002095034公开了一种亚胺培南的工业化生产工艺,先由双环母核III 出发制得中间体VI,并以溶剂包合物形式拿到其固体;然后通过溶剂洗涤除去包合物中的 溶剂,得到纯的VI盐酸盐晶体,继而通过与亚胺苄醚的亚胺甲基化得到保护亚胺培南盐酸 盐VII的固体或者溶液形式。该工艺与路线3所示的一锅法工艺对比,中间体多以固体形 式析出,剔除了大部分杂质,有利于后续亚胺培南的纯化。但同时多出了溶剂洗涤除去包合 物中的溶剂的步骤,收率受到影响。该专利未提及后续的催化氢化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弥补现有工艺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简便、成本低,更具工业化价 值的制备亚胺培南(I)的方法。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包括步骤1)将化合物4AA与中间体IX反应,得到中间体X ;2)将中间体X发生N-H卡宾插入反应,得到双环母核III ;3)将双环母核III经磷酰化反应得到中间体IV,不经分离直接与半胱胺盐酸盐反 应后,加入溶剂G得到溶剂包合物VI ;溶剂G选自氯代烷烃类、腈类、醇类、酯类中的一种或 几种;4)将溶剂包合物VI与亚胺苄醚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中间体VII,中间体VII经催 化氢化反应,得到亚胺培南I ;反应路线为 其中,步骤1)可以在催化剂A存在下在溶剂B中发生Refortmasty反应,所述催 化剂A选自氯化锌、溴化锌和碘化锌等锌的卤化物;溶剂B选自腈类,如乙腈;氯代烷烃类, 如二氯甲烷;苯类,如甲苯等的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10 40°C ;反应后加入酸和溶剂 C经水解得到中间体X,其中所述酸选自无机酸,如盐酸、硫酸;有机酸,如醋酸、甲磺酸等的 一种或几种;溶剂C选自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的一种或几种。优选地,催化剂A为 溴化锌;溶剂B为甲苯;反应温度为20 30°C ;所述酸为盐酸;溶剂C为甲醇。化合物4AA与IX的摩尔比范围在0. 5 1之间,优选0. 7 0. 8。催化剂A与IX 的摩尔比为0. 1 1,优选0. 2 0. 3。溶剂B与IX的体积/重量比(ml/g,以下相同)为 6 20,优选8 10。所述酸与IX的摩尔比为0. 05 0. 5,优选0. 1 0. 2。溶剂C与IX 的体积/重量比为1 2,优选0. 1 0. 2。步骤2)在催化剂E存在下在溶剂D中反应,所述溶剂D选自酯类,如乙酸乙酯、 乙酸甲酯、乙酸丁酯等;氯代烷烃类,如二氯甲烷、三氯甲烷等;吡咯烷酮类,如N-甲基吡咯 烷酮、N-乙基吡咯烷酮等;腈类,如乙腈等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E选自铑催化剂,如辛酸 铑、醋酸铑;路易斯酸,如铜粉、氯化铜、氯化亚铜、醋酸铜、醋酸亚铜、溴化铜、溴化亚铜、碘 化铜、碘化亚铜、三氟甲磺酸铜、三氟甲磺酸亚铜、二乙酰丙酮合铜、锌粉、氯化锌、溴化锌、 碘化锌、醋酸锌、三氟甲磺酸锌、二乙酰丙酮合锌等的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30 100°C。 优选地,使用催化剂与助催化剂的组合构成催化体系,例如催化剂E选自辛酸铑或醋酸铑 作为催化剂加入溴化锌或氯化亚铜作为助催化剂组成催化体系。催化剂E与X的质量比为0. 1%。 10%。,优选1%。 3%0 ;溶剂D与X的体积/重 量比为2 20,优选5 7。步骤3)在溶剂F中有机碱存在下反应,所述溶剂F选自吡咯烷酮类、酰胺类、氯代 烷烃类、腈类中的一种或几种;有机碱选自二异丙基乙基胺、二异丙基胺,三乙胺,N, N-二 甲氨基吡啶中的一种或几种,反应温度为-70 0°C。优选地,溶剂F为N-甲基吡咯烷酮与 乙腈的混合溶剂;有机碱为二异丙基乙基胺;溶剂G为乙腈;反应温度为-45 10°C。溶剂F与III的体积/重量比为5 20,优选8 15。碱与III的摩尔比为1 4,优选2 2. 5。二苯氧基磷酰氯与III的摩尔比为1 2,优选1 1.5。半胱胺盐酸盐与III的摩尔比为1 3,优选1 1. 5。溶剂G与III的体积/重量比为10 20,优选 15 18。 步骤4)在溶剂H中在碱M存在下反应,所述溶剂H选自氯代烷烃类,如二氯甲烷、 三氯甲烷等;腈类,如乙腈等;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碱M选自二 异丙基乙基胺、二异丙基胺和三乙胺;溶剂I选自醇类,如甲醇、乙醇、异丙醇等;酯类,如乙 酸乙酯、乙酸甲酯、乙酸丁酯等的一种或几种。催化氢化反应中,中间体VII不经分离直接 加入溶剂I、水、有机碱J、酸K配制氢化缓冲体系,在催化剂L存在下发生反应,所述有机碱 J选自3,5-二甲基吡啶、2,6-二甲基吡啶、N,N-二甲基苯胺、N,N-二乙基苯胺、N,N-二甲 氨基吡啶、N-甲基吗啉等的一种或几种;酸K选自盐酸、硫酸、醋酸等的一种或几种;催化剂 L为钯炭或钼炭,金属含量为0. 5 40 %。优选地,所述溶剂H为二氯甲烷;碱M为二异丙 基乙基胺;溶剂I为异丙醇;有机碱J为N-甲基吗啉。催化剂L与VI的质量比为0. 1 10,优选0. 5 2。缩合反应温度为-70 0°C, 优选-45 -10°C。氢化反应温度为0 40°C,优选0 30°C。氢化反应时间为IOmin 10h,优选45min 3h。溶剂H与VI的体积/重量比为15 40,优选25 30。碱M与VI 的摩尔比为1 4,优选1. 5 2. 5。亚胺苄醚与VI的摩尔比为1 4,优选1. 5 2. 5。溶 剂I与VI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备亚胺培南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化合物4AA与中间体Ⅸ反应,得到中间体Ⅹ;  2)将中间体Ⅹ发生N-H卡宾插入反应,得到双环母核Ⅲ;  3)将双环母核Ⅲ经磷酰化反应得到中间体Ⅳ,不经分离直接与半胱胺盐酸盐反应后,加入溶剂G得到溶剂包合物Ⅵ;溶剂G选自氯代烷烃类、腈类、醇类、酯类中的一种或几种;  4)将溶剂包合物Ⅵ与亚胺苄醚发生缩合反应,得到中间体Ⅶ,中间体Ⅶ经催化氢化反应,得到亚胺培南Ⅰ;  反应路线为: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鹏陈崇洪朱喜宗莫声华欧鹏刘少雄李浩黄华永郭靖宁张验军汪小华尚万里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海滨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