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接触元件的散热体、用于插接机构的接触元件以及插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83257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散热体(1)、一种具有散热体(1)的接触元件(2)以及一种具有接触元件(2)的插接机构(3)。散热体(1)包括散热体壳体(6),其界定能够被非导电冷却剂流过的冷却剂腔(7)并由导电材料形成。固定机构(8)形成在散热体壳体(7)上且设立用于在外侧将接触元件(2)的接触销(4)固定在散热体壳体(6)上且同时电接触散热体壳体(6)。进流孔(16)和出流孔(17)穿过散热体壳体(6)、通入冷却剂腔(7)且设立用于在散热体壳体(6)的外侧与冷却剂循环的进流通道或回流通道流通相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插接机构的接触元件的散热体,所述插接机构设计用于建立导电插接。这种插接机构尤其用在具有设计成二次电池的牵引电池的机动车中,牵引电池设立用于给机动车的电驱动单元提供牵引电能。机动车因此例如是可纯电驱动的机动车或混动机动车。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插接机构的接触元件,其中,所述接触元件具有所述散热体。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插接机构,其尤其是安置在机动车侧且为了形成/接通充电和/或放电回路(用以给电池充放电)而在机械和电气方面对应于电源的配对插接机构例如基础设施电网。


技术介绍

0、现有技术

1、迄今,人们要求特别高效且尤其快速地给完全或部分可电驱动的机动车的牵引电池充电。由于因此出现的高充电功率,导电件如电缆、接触元件(销)等变热,其中,随着温度升高,相应导电件的欧姆电阻增大,这又抵制期望的高充电功率。尤其因为在机动车开发中的包封设定条件,只能在投入很高成本下实现导电件的高效冷却。另外,散热因为大多狭小的结构空间状况而变得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实现在电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插接机构(3)的接触元件(2)的散热体(1),所述插接机构设计用于建立导电插接,其中,所述散热体(1)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设有延伸入所述冷却剂腔(7)中的长条形冷却剂喷管(20),其能被冷却剂流过且其进流喷管通口(21)流通连接至所述进流口(16)的冷却剂腔侧通口(19),其中,所述冷却剂喷管(20)的出流喷管通口(22)和所述进流孔(16)的所述冷却剂腔侧通口(19)在可用的喷管长度(23)上相互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设有通道连接件(24),其第一端(25)在所述冷却剂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插接机构(3)的接触元件(2)的散热体(1),所述插接机构设计用于建立导电插接,其中,所述散热体(1)具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设有延伸入所述冷却剂腔(7)中的长条形冷却剂喷管(20),其能被冷却剂流过且其进流喷管通口(21)流通连接至所述进流口(16)的冷却剂腔侧通口(19),其中,所述冷却剂喷管(20)的出流喷管通口(22)和所述进流孔(16)的所述冷却剂腔侧通口(19)在可用的喷管长度(23)上相互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设有通道连接件(24),其第一端(25)在所述冷却剂腔(7)的外侧流通连接至其中一个所述孔(16;17)或其第一端(25)被装入对应的所述孔(16;17)中,其中,所述通道连接件(24)的第二端(26)设立用于流通连接至所述冷却剂循环的对应通道。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壳体(7)借助非切削加工方法和/或借助切削加工方法来制造。

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流口(16)和所述出流口(17)布置在所述散热体壳体(6)的同一壳体壁(18;34)上。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其中一个所述孔(16;17)穿过所述散热体壳体(6)的第一壳体壁(18,34;13,14),其中,所述孔中的对应另一孔(17;16)穿过所述散热体壳体(6)的不同于所述第一壳体壁(18,34;13,14)的第二壳体壁(34,18;14,13)。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完全包围所述冷却剂腔(7)的散热体壳体(6)是整体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散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体壳体(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茨·施密特史蒂芬·赫克斯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利萨·德雷克塞迈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