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匣钵式窑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780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6 19:13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匣钵式窑炉,包括炉体、匣钵、排气系统及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用于向炉体内通入烧结时所需气氛的工艺气体;所述匣钵设有多个且按层列堆叠于炉体内,匣钵的层数为至少2层,沿炉体宽度方向上紧密排列有5至8列;所述炉体的上壁沿炉体宽度方向上均布有3个与排气系统相连通的排气口。本技术通过将炉体的上壁增设排气口以提升排气系统的排气均匀性与排气效率,进而通过增设匣钵的列数提升窑炉的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窑炉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多匣钵式窑炉


技术介绍

1、锂电行业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物料烧结的加工工序,需要用匣钵装载物料被送入窑炉炉膛中,炉膛内通入烧结时所需气氛,匣钵中的物料在高温炉膛内与气氛中的氧充分反应后被送出窑炉。

2、现有的窑炉为了保证排气的均匀性,通常匣钵都为双层4列的样式排布进行加热,加工效率低。此外在正极材料生产过程中窑炉烧结时高温段排气管内部长时间排气的过程中会有结晶物附着在管道内部,随着时间拉长排气管通道会越来越小,截面变小后会影响排气量。而现有的管道结构设计为l形,结晶易物掉落在l形管道底部形成堆积,人工清理难度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匣钵式窑炉,能提升窑炉的加工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炉体、匣钵、排气系统及进气系统;所述进气系统用于向炉体内通入烧结时所需气氛的工艺气体;所述匣钵设有多个且按层列堆叠于炉体内,匣钵的层数为至少2层,沿炉体宽度方向上紧密排列有5至8列;所述炉体的上壁沿炉体宽度方向上均布有3个与排气系统相连通的排气口。

3、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系统包括排气主管与排气支管,所述排气支管包括l形的排气弯管与竖直的排气直管;所述排气弯管一端与排气口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直管相连通且连接口位于排气直管的侧壁,所述排气直管一端与排气主管相连通,另一端设有阀门。

4、所述排气直管垂直或平行于地面设置

5、所述进气系统包括设置在炉体底壁的进气缓冲腔及与进气缓冲腔相连通的底壁进气管;所述进气缓冲腔均设有多个朝向匣钵的分气孔。

6、所述匣钵的侧壁外表面设有侧凹槽,使相邻的匣钵间留有使工艺气体能由匣钵底部流通至匣钵顶部的竖向通气间隙。

7、所述分气孔成排均匀布置且位于各个匣钵之间形成的竖向通气间隙的下方。

8、所述分气孔于每排最外侧两匣钵朝向炉壁的匣钵侧壁的下方至少设有一个。

9、所述底壁进气管沿炉体的宽度方向至少均设有2个。

10、所述进气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炉体两侧壁上的侧壁进气管道,所述侧壁进气管道的进气口朝向两层匣钵间的横向通气间隙。

11、所述匣钵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向匣钵底部凹陷的凹槽,使上层匣钵与下层匣体间留有供工艺气体能横向流通的横向通气间隙。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13、本技术通过将炉体的上壁增设排气口以提升排气系统的排气均匀性与排气效率,进而通过增设匣钵的列数提升窑炉的加工效率。进一步通过在排气支管中设置排气直管,并在排气直管上设置阀门口,便于可以对排气管道内的堆积物进行清理,以确保排气效率,保证烧结质量。此外,也可通过排气直管的阀门对炉体进行补风降温,提升炉体降温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匣钵(2)、排气系统(3)及进气系统(4);所述进气系统(4)用于向炉体(1)内通入烧结时所需气氛;所述匣钵(2)设有多个且按层列堆叠于炉体(1)内,匣钵(2)的层数为至少2层,沿炉体(1)宽度方向上紧密排列有5至8列;所述炉体(1)的上壁沿炉体(1)宽度方向上均布有3个与排气系统(3)相连通的排气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3)包括排气主管(31)与排气支管(32),所述排气支管(32)包括L形的排气弯管(321)与竖直的排气直管(322);所述排气弯管(321)一端与排气口(11)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直管(322)相连通且连接口位于排气直管(322)的侧壁;所述排气直管(322)一端与排气主管(31)相连通,另一端设有阀门(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直管(322)垂直或平行于地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4)包括设置在炉体(1)底壁的进气缓冲腔(41)及与进气缓冲腔(41)相连通的底壁进气管(42);所述进气缓冲腔(41)均设有多个朝向匣钵(2)的分气孔(4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2)的侧壁外表面设有侧凹槽,使相邻的匣钵(2)间留有使工艺气体能由匣钵(2)底部流通至匣钵(2)顶部的竖向通气间隙(2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孔(43)成排均匀布置且位于各个匣钵(2)之间形成的竖向通气间隙(21)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气孔(43)于每排最外侧两匣钵(2)朝向炉壁的匣钵(2)侧壁的下方至少设有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进气管(42)沿炉体(1)的宽度方向至少均设有2个。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匣钵(2)的侧壁的顶端开设有向匣钵(2)底部凹陷的凹槽,使上层匣钵(2)与下层匣体间留有供工艺气体能横向流通的横向通气间隙(22)。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4)还包括设置在炉体(1)两侧壁上的侧壁进气管道(44),所述侧壁进气管道(44)的进气口朝向两层匣钵(2)间的横向通气间隙(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1)、匣钵(2)、排气系统(3)及进气系统(4);所述进气系统(4)用于向炉体(1)内通入烧结时所需气氛;所述匣钵(2)设有多个且按层列堆叠于炉体(1)内,匣钵(2)的层数为至少2层,沿炉体(1)宽度方向上紧密排列有5至8列;所述炉体(1)的上壁沿炉体(1)宽度方向上均布有3个与排气系统(3)相连通的排气口(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系统(3)包括排气主管(31)与排气支管(32),所述排气支管(32)包括l形的排气弯管(321)与竖直的排气直管(322);所述排气弯管(321)一端与排气口(11)相连通,另一端与排气直管(322)相连通且连接口位于排气直管(322)的侧壁;所述排气直管(322)一端与排气主管(31)相连通,另一端设有阀门(32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直管(322)垂直或平行于地面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匣钵式窑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系统(4)包括设置在炉体(1)底壁的进气缓冲腔(41)及与进气缓冲腔(41)相连通的底壁进气管(42);所述进气缓冲腔(41)均设有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志强冀胜利刘广龙
申请(专利权)人:巴斯夫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