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尤其涉及一种主航道跨海大桥梭形主塔结构及其大节段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斜拉桥、悬索桥等含有桥塔结构的桥梁逐渐受到大众的青睐,因追求结构的更加美观,所采用的桥塔造型一般有钻石形、h形、人字形、a字形,倒y形等,虽然样式较多,但是线形都多为倾斜直线,线形单调,不具有很好的景观性,同时由于主塔高度高且索塔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及由于施工体量大、施工时技术难度大、施工步骤繁琐,同时监测技术单一,不能很好的控制塔柱的线形,易产生偏位和不利应力,故传统的施工方法难以实现安全高效的施工。
2、同时目前已建和在建桥梁,索塔倾角大致为3度到22度。故随着塔柱施工的不断升高,以承台或下横梁作为固结点的悬臂长度不断加长,悬臂状态的索塔在自重、爬模重(翻模重)、温度作用、风荷载等作用下水平位移不断增大,并在索塔悬臂端部外缘产生拉应力,为了保证结构受力,就需要在索塔施工过程中按照一定竖向间距布置主动临时横撑。而传统的横撑由钢管组成,施工过程往往是先对横撑进行预顶,再将斜撑焊接在横撑上,该连接方式需要高空焊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主航道跨海大桥梭形主塔结构,主要由承台(1)、塔座(2)、下塔柱(3)、下横梁(4)、中塔柱(5)、上横梁(6)、上塔柱(7)及塔冠(8)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塔横桥向为椭圆框架结构,整体呈梭形,自地平面起沿主塔中心线方向,向上依次是承台(1)、塔座(2)、下塔柱(3)、下横梁(4)、中塔柱(5)、上横梁(6)、上塔柱(7)、塔冠(8);其中承台(1)和塔座(2)现浇成为整体,下塔柱(3)的根部深入承台(1)和塔座(2),以保证下塔柱(3)与承台(1)和塔座(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其中下塔柱(3)、中塔柱(5)、上塔柱(7)均有相对的两个,即沿主塔中心线呈对称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主航道跨海大桥梭形主塔结构,主要由承台(1)、塔座(2)、下塔柱(3)、下横梁(4)、中塔柱(5)、上横梁(6)、上塔柱(7)及塔冠(8)组成,其特征在于:主塔横桥向为椭圆框架结构,整体呈梭形,自地平面起沿主塔中心线方向,向上依次是承台(1)、塔座(2)、下塔柱(3)、下横梁(4)、中塔柱(5)、上横梁(6)、上塔柱(7)、塔冠(8);其中承台(1)和塔座(2)现浇成为整体,下塔柱(3)的根部深入承台(1)和塔座(2),以保证下塔柱(3)与承台(1)和塔座(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其中下塔柱(3)、中塔柱(5)、上塔柱(7)均有相对的两个,即沿主塔中心线呈对称布置,且横向中心间距,从塔底到塔顶渐变;同时下塔柱(3)、中塔柱(5)、上塔柱(7)均采用单箱单室箱型空心截面,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其中下横梁(4)由塔柱内侧梁体(4-1)和塔柱外侧两外伸翼缘(4-2)组成,下横梁(4)的塔柱内侧梁体(4-1)的底部采用曲线设计,为圆弧结构,塔柱外侧两外伸翼缘(4-2)沿主塔中心线对称布置且与下横梁(4)的塔柱内侧梁体(4-1)同平面,呈梯形结构,上横梁(6)的底部采用曲线设计,为圆弧结构,且弧度为下横梁(4)的塔柱内侧梁体(4-1)底部圆弧弧度的0.5-1倍;同时下横梁(4)采用单箱双室箱型空心截面,上横梁(6)采用单箱单室箱型空心截面,均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下横梁(4)的塔柱内侧梁体(4-1)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相对两侧的下塔柱(3)和中塔柱(5)内壁的交界处,塔柱外侧两外伸翼缘(4-2)分别连接在主塔相对两侧的下塔柱(3)和中塔柱(5)外壁的交界处,同理上横梁(6)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主塔相对两侧的上塔柱(7)和中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朱佳乐,汪青杰,张林,尚昀郅,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