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438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8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该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安装时,可以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将设置的四组连接杆分别固定后,接着将四组下锁环分别旋入在连接杆的外部,之后将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利用内部的四组插槽套入在连接杆的外部,最后再在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顶端的使用四组上锁环旋入在连接杆的外部,即可将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堆叠固定安装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前端,采用堆叠方式安装大大减少了电路板的安装占用空间,解决的是不便于对集成电路板之间进行堆叠安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成电路板,具体为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


技术介绍

1、集成电路板是用于载装集成电路的一个载体,在一块较小的单晶硅片上制作上许多晶体管及电阻器、电容器等元器件,并按照多层布线或遂道布线的方法将元器件组合成完整的电子电路,使用广泛。

2、但集成电路板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在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安装时,电路板大多只能进行单个一组的安装,在需要同时使用多组电路板时,往往需要将电路板安装在其他不同位置处,安装占用空间大,存在不足,不便于对集成电路板之间进行堆叠安装。

3、现在,提出一种新型的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来解决上述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不便于对集成电路板之间进行堆叠安装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外部分别设置有保护垫圈,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杆,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上锁环,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后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下锁环,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两侧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插槽。

3、优选的,所述插槽分别贯穿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内部,所述连接杆的前端贯穿插槽的内部。

4、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锁环和上锁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5、优选的,所述连接杆的后端固定有连接头,且连接头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槽,且连接槽贯穿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内部。

6、优选的,所述保护垫圈后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连接垫,且连接垫后端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安装螺丝,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后端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孔。

7、优选的,所述安装螺丝关于连接垫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不仅实现了便于对集成电路板之间进行堆叠安装,实现了便于对电路的安装状态进行调整,而且实现了便于对集成电路板的外部进行防护;

9、(1)通过设置有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下锁环、上锁环、插槽和连接杆,集成电路板在安装时,可以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将设置的四组连接杆分别固定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后,接着将四组下锁环分别旋入在连接杆的外部,之后将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利用内部的四组插槽套入在连接杆的外部并置于四组下锁环的顶端,最后再通过在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顶端的四个拐角处使用四组上锁环旋入在连接杆的外部,即可将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抵住在下锁环的顶端,将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堆叠固定安装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前端,同理再通过利用四组下锁环和上锁环,可以将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堆叠固定安装在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前端,采用堆叠方式安装大大减少了电路板的安装占用空间,同时方便进行统一的维护管理,便于对集成电路板之间进行堆叠安装;

10、(2)通过设置有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连接杆、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连接槽和连接头,在对集成电路板进行安装时,可以分别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将设置的四组连接杆利用底端固定的连接头对应从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前端设置的连接槽中向上进行旋出后,即可将连接杆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上进行快速的拆装进行单组电路板的安装或是多组电路板之间的安装状态切换;

11、(3)通过设置有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保护垫圈、安装螺丝、连接垫和螺纹孔,集成电路板在安装使用时,可以分别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外部,将设置的保护垫圈分别从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后端套入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外部后,再分别在连接垫后端的两侧使用安装螺丝贯穿连接垫的内部并对应旋入至螺纹孔中后,即可将保护垫圈固定在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的外部,通过设置的保护垫圈可以对集成电路板的外部进行衬垫防撞保护,减少电路板的损伤,便于对集成电路板的外部进行防护。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和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前端设置有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的外部分别设置有保护垫圈(1),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上锁环(7),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后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下锁环(6),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两侧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插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5)分别贯穿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的内部,所述连接杆(9)的前端贯穿插槽(5)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下锁环(6)和上锁环(7)的内部分别设置有与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9)的后端固定有连接头(10),且连接头(10)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前端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槽(3),且连接槽(3)贯穿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的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垫圈(1)后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固定有连接垫(12),且连接垫(12)后端的两侧分别贯穿设置有安装螺丝(11),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后端顶部和底部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螺纹孔(1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螺丝(11)关于连接垫(12)的垂直中心线呈对称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包括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和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的前端设置有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的外部分别设置有保护垫圈(1),所述第一集成电路板主体(2)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杆(9),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前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上锁环(7),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后端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下锁环(6),所述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两侧顶端和底端的内部分别设置有插槽(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堆叠式的集成电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槽(5)分别贯穿第二集成电路板主体(4)和第三集成电路板主体(8)的内部,所述连接杆(9)的前端贯穿插槽(5)的内部。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茂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铭贤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