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6346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7
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应变柱;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应变柱的两端;应变柱为工字梁结构,应变柱包括腹板和两个翼缘板,腹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翼缘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连接。本申请将应变柱设计为工字梁结构,大大提升其抗偏心载荷能力,对在上端面受到集中力作用的区域产生的局部变形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工字梁结构本身的特性,不平衡应力将会重新分布,腹板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力并阻碍挠度的增大,使得应变柱整体的受力更为合理和均衡,进而提高所设计的负荷传感器的抗偏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负荷传感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


技术介绍

1、柱式传感器,是一种测量元件,在测量过程中压力作用于弹性体上从而产生形变,这一应变(正或负)被粘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转化为电子信号,进而实现对所称承受负荷的测量。

2、但是,现有的柱式传感器的弹性应变区大都为横截面正矩形的柱状结构,这种结构有较好的轴向刚度,但是径向刚度较差,进而造成柱式传感器的抗偏载能力较差。其次是现有的工字梁式传感器采用单根柱体做支撑,既不能为三分量力传感器的设计方法提供参考,其次是对侧向的量程也不能起到改善的作用。

3、因此,如何提高柱式传感器的抗偏载能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

2、根据本申请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适用于大量程、三分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及加工,受压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应变柱;

3、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分别位于所述应变柱的两端;

4、所述应变柱为工字梁结构,所述应变柱包括腹板和两个翼缘板,所述腹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所述翼缘板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座和所述第二固定座连接。

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柱为两个及以上,两个及以上的所述应变柱呈四边形排布。

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

7、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应变柱的两端连接;

8、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应变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相对两侧;

9、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应变柱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相对两侧。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柱结构,所述应变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连接;

11、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为矩形结构,所述第一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侧中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侧中部。

1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有两个以上安装孔。

1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柱为四个,四个所述应变柱呈等边矩形排布,四个所述应变柱分别位于所呈等边矩形的四个角处。

1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四个所述应变柱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边缘。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柱的主体呈柱状结构,所述应变柱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缓冲槽。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应变柱的主体呈矩形柱结构,开设在所述应变柱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缓冲槽均为长圆孔结构,所述缓冲槽的体长方向与所述应变柱的轴线方向相同。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两个以上的所述应变柱的所述腹板相互平行设置。

18、本申请适用于大量程、三分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及加工,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分别与待测试设备连接,用于承受待测压力,应变柱受压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相较于传统的横截面为正矩形的柱状结构的应变柱,本申请将应变柱设计为工字梁结构,大大提升其抗偏心载荷能力,对在上端面受到集中力作用的区域产生的局部变形起到约束作用,因为工字梁结构本身的特性,不平衡应力将会重新分布,腹板会产生相当大的拉力并延缓挠度的发展,使得应变柱整体的受力更为合理和均衡,进而提高所适配传感器的抗偏载能力。

19、根据下面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及方面将变得清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适用于大量程、三分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及加工,受压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应变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柱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应变柱呈四边形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柱结构,所述应变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有两个以上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柱为四个,四个所述应变柱呈等边矩形排布,四个所述应变柱分别位于所呈等边矩形的四个角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四个所述应变柱分别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柱的主体呈柱状结构,所述应变柱的相对两侧面分别开设有缓冲槽。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柱的主体呈矩形柱结构,开设在所述应变柱相对两侧的两个所述缓冲槽均为长圆孔结构,所述槽的体长方向与所述应变柱的轴线方向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及以上的所述应变柱的所述腹板相互平行设置。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适用于大量程、三分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及加工,受压力作用发生弹性形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固定座、第二固定座和应变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变柱为两个以上,两个以上的所述应变柱呈四边形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设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座设有第二连接部和第二固定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均为圆柱结构,所述应变柱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面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负荷传感器的弹性体应变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有两个以上安装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森柴继新王畅王玲璐张毅治
申请(专利权)人:希蒙电子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