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典型非层次耦合系统多学科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633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典型非层次耦合系统多学科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耦合系统分解成系统层、中间层和学科层三层结构;(2)根据分解后的优化问题,系统层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中间层和学科层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在中间层中对学科层返回的所有耦合变量进行协调,然后把协调后的结果返回给系统层,实现多学科多目标优化。本发明专利技术由于引入一个协调器作为中间层,因此能允许学科变量之间相互重叠,使算法更适用于高度耦合的非层次复杂系统的优化设计,有效地解决了多学科多目标优化的困难。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系统优化设计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系统协同优化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典型非层次耦合系统多学科 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发展,各种工业产品,比如飞机、卫星、汽车等功能越来 越多,系统越来越复杂,属于典型的非层次耦合系统。一个复杂产品的设计开发涉及到多个学 科领域、多个部门甚至多个地域,随着成本控制以及效率要求的提高,传统上采用的串行设计 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复杂产品的设计需求。因此,上世纪80年代,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开 展了采用并行设计方法的多学科设计优化(Multidisciplinary Design Optimization, MDO) 的研究,随后受到全世界工业界的广泛重视。其中协同优化(Collaborative Optimization, CO)利用学科间耦合变量的相容性约束把复杂系统分为系统层和学科层,其中学科层只需负 责本学科的优化而不必照顾各个学科之间的耦合,只需把优化结果通过通讯网络传递给系统 层即可;而系统层是在满足各个学科的相容性约束下优化整体目标。由于学科间通讯要求 低,允许学科分布并行设计,并能充分利用学科专家知识,协同优化方法得到广泛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典型非层次耦合系统多学科多目标协同优化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1)将耦合系统分解成系统层、中间层和学科层三层结构;(2)根据分解后的优化问题,系统层采用多目标进化算法进行求解,中间层和学科层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求解,在中间层中对学科层返回的所有耦合变量进行协调,然后把协调后的结果返回给系统层,实现多学科多目标优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瑞意桂良进范子杰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