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046278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处理既有道路路面基层、土方路基填筑、台背碎石层填筑、水泥搅拌桩施工、第一层碎石垫层填筑、土工格栅施工、第二层碎石垫层施工等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施工方法施工便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改建工程施工,具体是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1、新桥旧路(高架与地面道路)相接区在改建道路工程中是一处特殊区域,一侧与刚度极大无压缩变形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结构相连接,另一侧与经过多年通行交通路基沉降几乎趋于零的既有道路向连接,唯独中间过渡部分的新填路基会随着时间累积不可避免的产生压缩及沉降变形,进而与两侧相接区易产生沉降差引起路面开裂,桥头跳车等病害。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

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3、s1、处理既有道路路面基层:铣刨新填土方路基段的旧路面面层,使其露出既有道路路面基层;

4、s2、土方路基填筑:按照设计图纸相关参数要求,分层填筑并压实新填土方路基,预留出临近台背处需要回填台背碎石层的空间;;

5、s3、台背碎石层填筑:修整临近台背处的土方路基,使其形成多级台阶,台阶宽度不小于1m,便于台背碎石层与新填土方路基的结合,台背碎石层分层回填并压实,直至路基顶层;

6、s4、水泥搅拌桩施工:新填土方路基填筑完成后,按照设计图纸的布局及数量施工水泥搅拌桩,按照从临近桥台向远离桥台的方向进行施工;

7、s5、第一层碎石垫层填筑:待所述水泥搅拌桩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摊铺碾压第一层碎石垫层;

8、s6、土工格栅施工:第一层碎石垫层验收合格并平整表面后,铺设土工格栅;

9、s7、第二层碎石垫层施工:土工格栅铺设完成后及时摊铺第二层碎石垫层,第二层碎石垫层摊铺完成后方可进行机械压实。

10、优选的,s1中,所述既有道路路面基层存在松散或破损病害时,采用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填补平整。

11、优选的,s2中,所述台背碎石层所用碎石粒径不大于5cm,cbr值不小于8。

12、优选的,s4中,所述水泥搅拌桩的底部嵌入所述既有道路路面基层内10-15cm。

13、优选的,s4中,所述水泥搅拌桩所用水泥为32.5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不小于50kg/m,在远离桥台方向上桩间距由密变疏,填土高度小于1m的新填土方路基不再打设水泥搅拌桩。

14、优选的,s6中,所述土工格栅由高到底逐幅铺设,相邻两幅土工格栅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并绑扎牢固;

15、优选的,s6中,所述土工格栅的双向拉伸强度不小于80kn/m,标称伸长率不大于11.5%。

16、优选的,所述第一层碎石垫层和第二层碎石垫层的厚度均为15cm,所用碎石粒径不大于5cm,cbr值不小于8。

17、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通过创新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结构的形式,增强了新填路基的竖向刚度,严格控制了新填路基的工后压缩沉降,能够解决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的工后压缩沉降带来的桥头跳车、路面开裂等质量问题,施工便捷,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既有道路路面基层(1)存在松散或破损病害时,采用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填补平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台背碎石层(4)所用碎石粒径不大于5cm,CBR值不小于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水泥搅拌桩(2)的底部嵌入所述既有道路路面基层(1)内10-15c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水泥搅拌桩(2)所用水泥为32.5及以上普通硅酸盐水泥,掺量不小于50kg/m,在远离桥台(8)方向上桩间距由密变疏,填土高度小于1m的新填土方路基(3)不再打设水泥搅拌桩(2)。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土工格栅(6)由高到底逐幅铺设,相邻两幅土工格栅(6)的搭接宽度不小于20cm,并绑扎牢固。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6中,所述土工格栅(6)的双向拉伸强度不小于80KN/m,标称伸长率不大于11.5%。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层碎石垫层(5)和第二层碎石垫层(7)的厚度均为15cm,所用碎石粒径不大于5cm,CBR值不小于8。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所述既有道路路面基层(1)存在松散或破损病害时,采用标号不低于c20的混凝土填补平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2中,所述台背碎石层(4)所用碎石粒径不大于5cm,cbr值不小于8。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水泥搅拌桩(2)的底部嵌入所述既有道路路面基层(1)内10-15cm。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新桥旧路相接区新填路基加强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所述水泥搅拌桩(2)所用水泥为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云杰罗会健唐潮吴德宝李佳鹏孔维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