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组件和包含该电池组件的电化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6239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布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涂层,其中所述涂层具有刚性支撑层和熔融闭孔层,所述熔融闭孔层包括第一熔融闭孔层和第二熔融闭孔层,其中,所述第一熔融闭孔层布置在负极和所述刚性支撑层之间,所述第二熔融闭孔层布置在正极和所述刚性支撑层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电池组件中不包括隔膜。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包括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池组件的电化学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储能领域。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隔膜的电极组件和用于该电池组件的涂层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随着大型储能、电动汽车、消费类电子等领域的持续高速发展,对于锂离子电池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鉴于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快充能力、安全可靠性等诸多性能越来越逼近极限,本领域中需要在技术上寻求新的突破,并针对化学体系、电芯结构、制造工艺进行创新,进而实现新一代锂离子电池综合能力的持续提升。

2、在上述锂离子的性能中,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的安全可靠性正在备受瞩目,随着对于锂离子能量密度提升的挑战日趋严重,其中隔膜层作为确保锂离子电池中离子传导和电子绝缘的关键部件,对安全可靠性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然而,现有隔膜层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较差,在高温等条件下很容易失效,进而引发电芯正负极短接,巨量放热最终起火失效。

3、因此,本领域需要这样的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能够克服上述问题,尤其在保证安全可靠性的前提下,提高电池能量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组件,该电池组件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布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具有刚性支撑层和熔融闭孔层,所述熔融闭孔层包括第一熔融闭孔层和第二熔融闭孔层,其中,所述第一熔融闭孔层布置在负极和所述刚性支撑层之间,所述第二熔融闭孔层布置在正极和所述刚性支撑层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电池组件中不包括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还包括粘结剂、交联剂以及可选的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层包含刚性支撑材料和熔融闭孔材料,和/或所述熔融闭孔层包含刚性支撑材料和熔融闭孔材料。

4.根据权利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布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具有刚性支撑层和熔融闭孔层,所述熔融闭孔层包括第一熔融闭孔层和第二熔融闭孔层,其中,所述第一熔融闭孔层布置在负极和所述刚性支撑层之间,所述第二熔融闭孔层布置在正极和所述刚性支撑层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电池组件中不包括隔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层还包括粘结剂、交联剂以及可选的引发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刚性支撑层包含刚性支撑材料和熔融闭孔材料,和/或所述熔融闭孔层包含刚性支撑材料和熔融闭孔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基于所述刚性支撑层的总重量,所述刚性支撑层包括50重量%至95重量%、优选60重量%至80重量%的刚性支撑材料,0重量%至40重量%、优选15重量%至30重量%的熔融闭孔材料,0.5重量%至10重量%的粘结剂以及共计0.1重量%至5重量%的交联剂和引发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组件,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熔融闭孔层的总重量,所述熔融闭孔层包括0重量%至50重量%、优选10重量%至25重量%的刚性支撑材料,40重量%至99.5重量%、优选70重量%至85重量%的熔融闭孔材料和0.5重量%至10重量%的粘结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