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灯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480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荧光灯灯具,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上方的后罩和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位于后罩内,以半包围形态安装于荧光灯管上方,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向受光面,还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下方的前罩,所述前罩与后罩通过活动连接装置可拆卸的相连接,所述前罩具有一与所述灯管位置相对应的中空部,所述反光板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是透过所述中空部反射向受光面。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将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低亮度区域,提高低亮度区域的亮度,消除暗区的形成,提高光的使用效率;灯罩结构简单,前罩可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灯罩整体性好、简洁,加工简单,且在中空部的侧边可用来统一安装格栅,方便了安装格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荧光灯灯具
技术介绍
电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应用相当广泛,电灯的好坏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直接的 影响。当前直型灯多用于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其中直型灯多采用荧光灯(即低压 汞灯),它是利用低气压的汞蒸气在放电过程中辐射紫外线,从而使荧光粉发出可见光的原 理发光,因此它属于低气压弧光放电光源。荧光灯内装有两个灯丝。灯丝上涂有电子发射 材料三元碳酸盐(碳酸钡、碳酸锶和碳酸钙),俗称电子粉。在交流电压作用下,灯丝交替地 作为阴极和阳极。灯管内壁涂有荧光粉。管内充有400Pa-500Pa压力的氩气和少量的汞。 通电后,液态汞蒸发成压力为0. SPa的汞蒸气。在电场作用下,汞原子不断从原始状态被激 发成激发态,继而自发跃迁到基态,并辐射出波长253. 7nm和185nm的紫外线(主峰值波长 是253. 7nm,约占全部辐射能的70-80% ;次峰值波长是185nm,约占全部辐射能的10% ), 以释放多余的能量。荧光粉吸收紫外线的辐射能量后发出可见光。荧光粉不同,发出的光 线也不同,这就是荧光灯可做成白色和各种彩色的缘由。由于荧光灯所消耗的电能大部分 用于产生紫外线,因此,荧光灯的发光效率通常比白炽灯和卤钨灯高,是目前较为节能的电 光源。在当前的各种灯具中,反光装置的作用也十分重要,在一个反光效率高的灯具中, 可以大幅提高能源的利用率,符合当前环保的能源理念。当前灯具中反光装置的设置过于简单,造成反光不充分,容易在受光区域形成暗 区,降低了光的使用效率。在当前的照明灯具中,多数没有前罩,而且由于没有前罩,使得灯 具的密封不好;在光源与受光面之间设置格栅,是为了实现光线照射的均勻柔和,但是当前 的格栅在安装上工序复杂。因此当前需要一种新的荧光灯灯具的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荧光灯灯具,解决了当前反光装置的设置 过于简单,造成反光不充分,容易在受光区域形成暗区,降低了光的使用效率的问题,同时 前罩的结构解决了当前灯具密封不好且格栅安装不便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荧光灯灯具,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上 方的后罩和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位于后罩内,以半包围形态安装于荧光灯管上方,将接收的 由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向受光面,还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下方的前罩,所述前罩 与后罩通过活动连接装置可拆卸的相连接,所述前罩具有一与所述灯管位置相对应的中空 部,所述反光板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是透过所述中空部反射向受光面。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灯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前罩与后罩相连接后,所述前罩位于所 述后罩的外部。4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灯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反光板内表面包括一顶部反射区,一 左上部反射区,一右上部反射区,一左部反射区及一右部反射区,其中,所述左上部反射区 的右侧边与所述顶部反射区的左侧边接合,并沿所述顶部反射区的左侧边向左下方延伸形 成,且所述左上部反射区的横截面呈开口向外的单调线形;所述右上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 所述顶部反射区的右侧边接合,并沿所述顶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向右下方延伸形成,且所述 右上部反射区的横截面呈开口向外的单调线形;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左上部反 射区的左侧边结合,并沿所述左上部反射区的左侧边向左下方延伸形成;所述右部反射区 的左侧边与所述右上部反射区的右侧边结合,并沿所述右上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向右下方延 伸形成。进一步地,上述荧光灯灯具还可包括,所述反光板进一步包括一左下部反射区及 一右下部反射区,所述左下部反射区的右侧边与所述左部反射区的左侧边接合,并沿左部 反射区的左侧边向下方延伸形成;所述右下部反射区的左侧边与所述右部反射区的右侧边 接合,并沿右部反射区的右侧边向下方延伸形成。与现有技术相比,应用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所述反光板内表面设置顶部反射区、左上部 反射区、右上部反射区、左部反射区及右部反射区,可以将灯管所发出的光线反射到低亮度 区域,可以提高低亮度区域的亮度,消除暗区的形成,并且可以使灯管与反光角之间的距离 加大,从而减少灯管使用量,提高了光的使用效率,符合当前低碳理念的趋势;本专利技术的灯 罩结构简单,前罩可以方便地进行安装和拆卸,同时对灯罩内的结构进行调整也便捷了许 多,并且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灯罩整体性好、简洁,加工简单,且在中空部的侧边可用来统 一安装格栅,方便了安装格栅,提高了使用者的使用满意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荧光灯灯具的截面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活动连接装置为多个推拉卡簧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反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反光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中所提到的灯管,可以是指直型的荧光灯。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构思是在于在灯管的两侧斜上方45度附近的位置设置反光角,将 光线反射下来。开口向外的折线形就相当于在灯管斜上方向的设置的反光角,如果斜上方 45度附近是现有的外凸的弧线型,则基本上会将灯管沿45度发出的光原路反射回灯管,而 不会发射向受光面,而本专利技术将这个角度增设一个反光角,把一部分光线直接反射向受光 面,另一部分光向顶部或对面反射后再折射向受光面,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将外凸的弧线型变 为内凹形,增强了反射效果。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中荧光灯灯具,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D上方的后罩A和反 光板C,所述反光板位于后罩A内,以半包围形态安装于荧光灯管上方,将接收的由荧光灯 管D发出的光线反射向受光面,还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下方的前罩B,所述前罩B与后罩A通过活动连接装置可拆卸的相连接,所述前罩B具有一与所述灯管位置相对应的中空 部,所述反光板C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D发出的光线是透过所述中空部反射向受光面。通 过前罩的设置,解决了照明灯具密封不好的问题,同时灯罩整体性好、简洁,加工简单,且在 中空部的侧边可用来统一安装格栅,方便了安装格栅。值得注意的是本专利技术所说的“半包围”并非严格的仅包围一半,而是指反光板以 非全包围形态安装于荧光灯管上方。其中,所述前罩与后罩相连接后,所述前罩位于所述后罩的外部。当前的灯罩采用 内嵌式的较多,但是对加工精度要求高,且密封性不好;采用将前罩设置于后罩的外部,不 需要较高的加工精度,而且提高了灯具的密封性。所述前罩的外周还可具有向上的外翻边。通过外翻边的设置,等同于设置了加强 筋,与后罩的下沿配合,提高了前罩的强度,其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以上结 构只是优选方案。所述前罩形成中空部的内周还可具有向上的外翻边。通过外翻边的设置,等同于 设置了加强筋,并可与格栅形成安装配合,其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以上结构 只是优选方案。所述前罩的中空部进一步可以设置有格栅,其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 定,以上结构只是优选方案。所述前罩的中空部进一步可以设置有透光板,也可以设置PC板或者玻璃并贴膜, 其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以上结构只是优选方案。所述透光板朝向受光面的一侧具有若干凹点或凹线,通过凹点或凹线的设置,可 以将透过透光板的光线的强度进行加强。所述前罩包括四个相互连接的边框,其中每两个相互连接的边框呈90度,四个边 框连接形成一中空部,其具体结构本专利技术对此不作任何限定,以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荧光灯灯具,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上方的后罩和反光板,所述反光板位于后罩内,以半包围形态安装于荧光灯管上方,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反射向受光面,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罩设于荧光灯管下方的前罩,所述前罩与后罩通过活动连接装置可拆卸的相连接,所述前罩具有一与所述灯管位置相对应的中空部,所述反光板将接收的由荧光灯管发出的光线是透过所述中空部反射向受光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默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唐艺亮霸工贸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