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_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446808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冷板设置于设备安装板上;泵驱动第一工质流动,第一工质流经冷板吸收设备产生的热量;飞行器在轨阶段:辐射器位于飞行器外部,流经辐射器的第一工质与外部空间进行热交换后重新冷却;泵驱动第一工质在包含冷板和辐射器的回路中循环流动;飞行器再入阶段:辐射器位于飞行器内部;流经冷板后的第一工质在换热装置中与隔膜储箱提供的第二工质进行热交换,重新冷却后的第一工质返回冷板,吸收热量后的第二工质由相变工质排放管路排除至飞行器外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泵驱单相流体回路热收集技术与辐射器、消耗式热沉热排散相结合的双模式一体化热管理方案,实现了跨域飞行器各阶段的稳定、高吸的热管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跨域飞行器热管理,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


技术介绍

1、跨域飞行器是实现廉价、可靠、快速进入空间的重要途径。国外在跨域飞行技术上开展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标志性成果。随着x-37b、星舰、云霄塔等项目持续推进,加快了世界各国重复使用跨域飞行技术研究步伐。

2、跨域飞行器面临的复杂任务剖面:长期在轨飞行段,受空间环境周期变化的辐射热流和空间4k冷黑背景影响;再入大气飞行段,飞行器不仅内部设备持续工作发热,外部还受持续气动加热,飞行器内部设备控温面临极大挑战,对跨域飞行器热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跨域飞行器还具有设备数量多,结构机构复杂,体积尺寸大等特点。目前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均采用航天器壁面作为散热面进行热排散,在其再入飞行阶段将面临气动加热,气动热会破坏散热面的散热效果,因此难以适应跨域飞行器的复杂工作环境,对跨域飞行器的工作寿命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和方法,解决了传统热管理系统无法适用于跨域飞行器复杂工作环境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泵驱单相流体回路热收集技术与辐射器、消耗式热沉热排散相结合的双模式一体化热管理方案,实现了跨域飞行器各阶段的稳定、高吸的热管理。

2、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包括泵、冷板、辐射器、隔膜储箱、换热装置和相变工质排放管路;

<p>4、冷板设置于设备安装板上;泵驱动第一工质流动,第一工质流经冷板吸收设备产生的热量;

5、飞行器在轨阶段:辐射器展开位于飞行器外部,流经辐射器的第一工质通过辐射器与外部空间进行辐射散热后重新冷却;泵驱动第一工质在包含冷板和辐射器的回路中循环流动;

6、飞行器再入阶段:辐射器收回位于飞行器内部;流经冷板后的第一工质在换热装置中与隔膜储箱提供的第二工质进行热交换,重新冷却后的第一工质返回冷板,吸收热量后的第二工质相变后由相变工质排放管路排除至飞行器外部;泵驱动第一工质在包含冷板和换热装置的回路中循环流动。

7、进一步的,冷板和泵之间采用主管路连接;

8、辐射器与主管路之间采用第一支管路连接;

9、换热装置与主管路之间采用第二支管路连接;

10、第一支管路和主管路之间以及第二支管路和主管路之间分别设置第一自锁阀和第二自锁阀;

11、飞行器在轨阶段,第一自锁阀打开,第二自锁阀关闭;

12、飞行器再入阶段,第一自锁阀关闭,第二自锁阀打开。

13、进一步的,第一工质为全氟三乙胺、全氟环醚或乙二醇水溶液;第二工质为去离子水、液氨或氟利昂制冷剂。

14、进一步的,还包括工质补偿器;

15、第一工质在地面阶段预先装于主管路中;工质补偿器用于在第一工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向主管路中补偿第一工质。

16、进一步的,设备安装板上设有热管;

17、热管用于将该设备安装板上的各设备的热量传递至冷板。

18、进一步的,换热装置包括冷板和与冷板接触的多孔泡沫;

19、第一工质在冷板中流动,第二工质进入多孔泡沫,通过多孔泡沫中的孔隙进行扩散,第二工质暴露在1000pa以下的低气压中发生闪蒸,相变后的第二工质通过相变工质排放管路排散,多孔泡沫温度降低,对冷板中流动的第一工质进行降温。

20、进一步的,跨域飞行器的外表面设有热防护层。

21、进一步的,对于瞬时大功率发热的设备,在该设备上安装相变装置,相变装置利用材料相变吸收该设备的热量。

22、进一步的,对于长时间不工作且控温度范围较窄的设备,在该设备上安装多层隔热组件和电加热器,采用多层隔热组件和电加热器将该设备的温度控制在预期温度范围内,所述长时间为大于等于1000秒,所述温度范围较窄指最高工作温度与最低工作温度之差小于等于40℃。

23、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方法,采用上述热管理系统实现,包括:

24、飞行器在轨阶段:

25、使辐射器位于飞行器外部,泵驱动第一工质流动,第一工质流经冷板吸收设备产生的热量后进入辐射器,流经辐射器的第一工质与外部空间进行热交换后重新冷却,重新冷却后的第一工质重新返回冷板,形成循环回路;

26、飞行器再入阶段:

27、使辐射器位于飞行器内部;泵驱动第一工质流动,第一工质流经冷板吸收设备产生的热量后进入换热装置,第一工质在换热装置中与隔膜储箱提供的第二工质进行热交换,重新冷却后的第一工质返回冷板,吸收热量后的第二工质由相变工质排放管路排除至飞行器外部,形成循环回路。

2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9、(1)本专利技术创造性的提出一种跨域飞行器热管理系统,采用泵驱单相流体回路热收集技术与辐射器、消耗式热沉热排散技术相结合的双模式一体化热管理方案,实现了跨域飞行器各阶段的稳定、高吸的热管理;

30、(2)相比传统飞行器热管理系统只能满足在轨热控需求,跨域飞行器热管理系统不仅能够满足飞行器在轨阶段的热管理需求,还能解决飞行器再入阶段面临的持续气动加热,无散热通道情况下的热排散难题,是保障跨域飞行器成功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冷板、辐射器、隔膜储箱、换热装置和相变工质排放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冷板和泵之间采用主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工质为全氟三乙胺、全氟环醚或乙二醇水溶液;第二工质为去离子水、液氨或氟利昂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质补偿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安装板上设有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包括冷板和与冷板接触的多孔泡沫;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跨域飞行器的外表面设有热防护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瞬时大功率发热的设备,在该设备上安装相变装置,相变装置利用材料相变吸收该设备的热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对于长时间不工作且控温度范围较窄的设备,在该设备上安装多层隔热组件和电加热器,采用多层隔热组件和电加热器将该设备的温度控制在预期温度范围内,所述长时间为大于等于1000秒,所述温度范围较窄指最高工作温度与最低工作温度之差小于等于40℃。

10.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热管理系统实现,包括: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泵、冷板、辐射器、隔膜储箱、换热装置和相变工质排放管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冷板和泵之间采用主管路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工质为全氟三乙胺、全氟环醚或乙二醇水溶液;第二工质为去离子水、液氨或氟利昂制冷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工质补偿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设备安装板上设有热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跨域飞行器的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换热装置包括冷板和与冷板接触的多孔泡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瑶巩萌萌刘欣张少华周振君吕建伟张宇辉王骞吴俊王思峰余群李佳欣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