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37123 阅读: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2 23:01
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包括折叠机构以及两根相对设置的放倒立杆,两根放倒立杆的第一端均与折叠拖车的第一侧边以有限角度转动连接。折叠机构连接于两根放倒立杆之间。两根放倒立杆的第二端均能够通过连接机构与折叠拖车的第二侧边可拆卸连接,折叠拖车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后框放倒结构与折叠拖车连接时,折叠拖车具有标准的容纳空间,当后框放倒结构放倒后,相当于折叠拖车的一个侧面放倒至与底面几乎共面,增加的底面的面积,从而有效地扩展了折叠拖车的容积,并且后框放倒结构放倒后的折叠拖车仅有三个侧面,便于放置长度较大的物品,提高了折叠拖车容纳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后框放倒结构操作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折叠拖车,尤其涉及一种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


技术介绍

1、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会需要对行李或物品等进行搬运,搬运的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拖车工具。拖车工具因其推动方便且省时省力的特点,在搬运东西时得到广泛的应用。为了便于拖车工具的收纳,将拖车工具设计成可折叠的结构,非常轻便,折叠后可将其放置于车上或背包内,占用空间小,携带方便。然而,由于现有拖车完全展开后容积固定,折叠体积与展开后的容积之比较大,并且无法拖运长度较大的物品,空间灵活性不足,而现有的后框能放倒的折叠拖车放倒操作繁琐,实用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和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解决了折叠拖车空间灵活性不足放倒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包括折叠机构以及两根相对设置的放倒立杆;

5、两根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一端均与所述折叠拖车的第一侧边以有限角度转动连接;

6、所述折叠机构连接于两根所述放倒立杆之间;

7、两根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二端均能够通过连接机构与所述折叠拖车的第二侧边可拆卸连接,所述折叠拖车的第一侧边和第二侧边为一组相对的侧边,且所述第二侧边位于所述第一侧边的上方。

8、可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顶角固定件和连接组件;

9、两根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二端均设置有所述连接组件,所述折叠拖车的第二侧边上设置有两个所述顶角固定件,两个所述顶角固定件与两个所述连接组件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

10、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安装部、卡钩以及扭簧;

11、所述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二端,所述卡钩与所述安装部转动连接,所述扭簧设置于所述卡钩与所述安装部之间;

12、所述顶角固定件上开设有卡槽,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顶角固定件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卡钩与所述卡槽卡接。

13、可选地,所述顶角固定件上开设有限位凹槽,所述安装部上设置有限位凸起;

14、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顶角固定件处于连接状态时,所述限位凸起套设于所述限位凹槽中。

15、可选地,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交叉弯管、第二交叉弯管、第一交叉直管、第二交叉直管、第一放倒滑套以及第二放倒滑套;

16、所述第一放倒滑套和所述第二放倒滑套分别与两根所述放倒立杆一一对应滑动连接;

17、所述第一交叉弯管与所述第二交叉弯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交叉弯管的第一端与两根所述放倒立杆中的其中一根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交叉弯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放倒滑套转动连接;

18、所述第一交叉直管与所述第二交叉直管转动连接,所述第一交叉直管的第一端与两根所述放倒立杆中的另一根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交叉直管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放倒滑套转动连接;

19、所述第一交叉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交叉直管的第二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交叉弯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交叉直管的第二端转动连接。

20、可选地,所述折叠拖车包括一对设置于第一侧边上的底角固定件,所述底角固定件上设置有限位臂,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臂以有限角度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放倒立杆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21、第一状态,所述放倒立杆竖直设置,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二端与所述折叠拖车的第二侧边连接;

22、第二状态,所述放倒立杆旋转设定角度,所述设定角度小于90度。

23、可选地,所述限位臂的第一端与所述底角固定件连接,所述限位臂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臂的第二端的端面连通;

24、所述放倒立杆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放倒立杆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放倒立杆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抵接。

25、可选地,所述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还包括支撑机构;

26、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横撑管、第二横撑管以及横撑连接件;

27、所述第一横撑管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横撑管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底角固定件一一对应转动连接;

28、所述第一横撑管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横撑管的第二端均与所述横撑连接件转动连接。

29、(三)有益效果

30、后框放倒结构安装在折叠拖车的一个侧面上,用以充当折叠拖车的一个侧面,在后框放倒结构与折叠拖车连接时,四个侧面和底面合围形成折叠拖车的整体结构,折叠拖车具有标准折叠拖车的容纳空间,当后框放倒结构放倒后,相当于折叠拖车的一个侧面放倒至与底面几乎共面,增加的底面的面积,从而有效地扩展了折叠拖车的容积,并且后框放倒结构放倒后的折叠拖车仅有三个侧面,便于放置长度较大的物品,提高了折叠拖车容纳空间的灵活性以及后框放倒结构操作的便利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包括折叠机构(1)以及两根相对设置的放倒立杆(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顶角固定件(31)和连接组件(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2)包括安装部(321)、卡钩(322)以及扭簧(3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固定件(31)上开设有限位凹槽(312),所述安装部(32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4);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交叉弯管(11)、第二交叉弯管(12)、第一交叉直管(13)、第二交叉直管(14)、第一放倒滑套(15)以及第二放倒滑套(16);

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拖车包括一对设置于第一侧边上的底角固定件(4),所述底角固定件(4)上设置有限位臂(41),所述放倒立杆(2)的第一端与所述限位臂(41)以有限角度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放倒立杆(2)能够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臂(41)的第一端与所述底角固定件(4)连接,所述限位臂(41)上开设有开口向上的限位槽(42),所述限位槽(42)与所述限位臂(41)的第二端的端面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还包括支撑机构(5);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包括折叠机构(1)以及两根相对设置的放倒立杆(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顶角固定件(31)和连接组件(32);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2)包括安装部(321)、卡钩(322)以及扭簧(323);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角固定件(31)上开设有限位凹槽(312),所述安装部(321)上设置有限位凸起(324);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折叠拖车的后框放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机构包括第一交叉弯管(11)、第二交叉弯管(12)、第一交叉直管(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相山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市山沐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