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技术介绍
1、在道路安全方面,机动车制造商在开发新车时需考虑到多个关注点和法规,以便一方面在发生撞击的情况下确保车辆乘客的安全或其它最脆弱道路使用者(例如行人)的安全,以及另一方面掌控修复成本(当车辆经受城市冲击(称作可修复性冲击)时)。所述可修复性冲击是在每小时15公里至20公里的低速下经受的冲击。在所述可修复性冲击时,所述车辆的仅其中一些元件通常地经受已研究的变形和/或断裂,以使损坏最小化和使修复成本最小化。对于在大约50km/h或更高的高速下的冲击,所述车辆会发生变形,以吸收在所述冲击时释放的能量的至少其中一部分,以便尽可能优地保护乘客。机动车辆在冲击的影响下的变形行为特别是由机动车制造商所掌控,所述机动车制造商必定力求避免对车辆乘员危险的一些危险情形以及优化对于冲击能量的吸收。
2、由于标准化流程(例如国际机构euro ncap所描述的流程),车辆所可能经受的不同冲击经模拟。
3、除了新车辆在不同冲击时的行为之外,还需考虑到其它约束:由此,在开发运动性车辆时,机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动车辆(1),所述机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身外纵梁(2),所述至少一个车身外纵梁在前端部与至少一个后端部(3)之间延伸,每个后端部(3)布置成与所述机动车辆(1)的后轮拱(4)相面对,所述车身外纵梁(2)具有中央芯部(5),所述中央芯部延长出至少一个变形凸片(6a,6b),所述至少一个变形凸片从所述中央芯部(5)延伸出以便形成所述车身外纵梁(2)的后端部(3),所述机动车辆(1)经设计用于在由所述机动车辆(1)经受的前部冲击的影响下变形,使得至少一个变形凸片(6a,6b)碰撞所述后轮拱(4),每个变形凸片(6a,6b)经成形用于在碰撞到所述后轮拱(4)上时经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1.一种机动车辆(1),所述机动车辆包括至少一个车身外纵梁(2),所述至少一个车身外纵梁在前端部与至少一个后端部(3)之间延伸,每个后端部(3)布置成与所述机动车辆(1)的后轮拱(4)相面对,所述车身外纵梁(2)具有中央芯部(5),所述中央芯部延长出至少一个变形凸片(6a,6b),所述至少一个变形凸片从所述中央芯部(5)延伸出以便形成所述车身外纵梁(2)的后端部(3),所述机动车辆(1)经设计用于在由所述机动车辆(1)经受的前部冲击的影响下变形,使得至少一个变形凸片(6a,6b)碰撞所述后轮拱(4),每个变形凸片(6a,6b)经成形用于在碰撞到所述后轮拱(4)上时经受变形,以吸收冲击能量的一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辆(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后轮拱(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