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玉森专利>正文

双向进胶塑料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2784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进胶塑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进胶口(2)、胶道、模型腔体及塑料推杆。其中模具本体(1)分为上主体模块(11)和下主体模块(12),下主体模块(12)采用滑块组件构成;模型腔体分为上主体模型腔体(5)和下主体模型腔体(8);胶道分为上主体胶道(3)和下主体胶道(6),其中下主体胶道(6)通过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和进胶口(2)连接,下主体胶道(6)和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的连接点为分界点(9)。其优点在于对具有分型面的两个主体的塑料零件实现一次注胶成型,减少材料浪费,提高塑料零件使用寿命,提高了生产线效率,降低了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注胶塑料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分型面的注胶塑料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的具有分型面的塑料零件,其模具通常采用普通的单向进胶设计方案,生产 该零件一般都需使用两套模具,即先使用一套模具对分型面一侧的部分进行注胶成型,再 使用另一套模具对分型面另一侧的部分进行注胶成型。而每套模具本身通常包含模具本 体、进胶口、胶道、模型腔体和塑料推杆,其中塑料推杆头部为平头。这样生产上就要有严格的先后顺序,以及数量上的要求,即第一套模具生产的数 量已够,但在第二套模具生产时,若产生了不良品,就会导致零件总数不够,那又要从头再 来,这样一来不仅生产效率低,而且会造成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另外,由于本体零件经过两次成型,第一次与第二次的塑料是粘合在一起,不是一 次成型得到的一个整体,从而大大降底了零件本身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进胶塑料模具,以克服原先单向进胶时所需的二 次注胶成型所导致的生产效率低、材料浪费严重、成型的塑料零件使用寿命低的缺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首先,针对具有分型面的注 胶塑料零件,分型面以上部分称为上主体,分型面以下部分称为下主体,本技术所指的 双向进胶不是简单的指从两个方向进胶,而是指从上下两个主体上分别进胶,这样可以达 到一次注胶成型的目的。并且每个主体根据需要,可设计几个进胶点,进胶点的大小和数 量,可根据每个主体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来决定,主体越大越复杂,进胶点就越大越多;另外, 平头塑料推杆的数量和分布也是根据每个零件的大小和形状来决定的。其次、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指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本体以塑料零 件分型面为分界面,分为上主体模块和下主体模块两部分。上主体模块含有进胶口、上主体 胶道、上主体模型腔体及下主体胶道的通道,下主体模块含有下主体胶道、塑料推杆及下主 体模型腔体。下主体模块采用滑块组件构成,其目的是为了下主体胶道能从滑块组件中进 入,对下主体模型腔体进行注胶填充,而下主体胶道及模型腔体里的塑料在脱掉时,还可以 将滑块组件横向打开。塑料推杆用于推出下主体胶道及上下主体模型腔体里的塑料零件。另外,由于上下主体模型腔体里的塑料零件要一起从上取出,故需将潜入下主体 模块里的胶道设计成分体式,以分型面下方靠近分型面处为分界点,即分界点上部为下主 体胶道的通道,分界点下部为下主体胶道,上下通道连接部位即分界点的直径明显小于其 他部位,一般在Imm到2mm之间,其目的是便于注胶后此通道里的塑料可以很方便的在分界 点断开。还有,注胶成型后,上主体胶道及下主体胶道的通道内的塑料残料会一起从上方 取出;下主体胶道内的塑料残料和上下主体模型腔体里成型的塑料零件需要用塑料推杆从3下往上推出后取出。而下主体胶道里的塑料主要与滑块组件接触,滑块组件在往两侧滑动 时,下主体胶道里的塑料可能与滑块组件产生粘合,导致下主体胶道里的塑料和滑块组件 会一起往一侧移动,进而可能导致推杆无法推出下主体胶道里的塑料,此塑料会继续留在 模具里,模具就不能正常使用,甚至会压坏模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需将和下主体胶道 相连的塑料推杆前端做成圆锥形,下主体胶道里的塑料就会牢牢裹住推杆,不会产生往一 侧移动,就能和零件一起被塑料推杆顺利推出模具;其他和零件相连的塑料推杆头部还是 为平面。本技术所述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的有益效果为对具有分型面的两个主体的 塑料零件实现一次注胶成型,不仅可以很好的控制零件的数量和质量,减少材料浪费,提高 塑料零件使用寿命,而且又优化了生产线,提高了生产线率,将低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生产电磁阀本体塑料零件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的结构剖面 示意图。图2用于生产电磁阀本体塑料零件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的胶道流向及模型腔体 部分的三维示意图。其中图1至图2的符号说明如下1、模具本体,11、上主体模块,12、下主体模块, 13、分界面,2、进胶口,3、上主体胶道,4、下主体胶道的通道,5、上主体模型腔体,6、下主体 胶道,7、塑料推杆,71、推杆前端,8、下主体模型腔体,9、分界点,10、平头塑料推杆。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是一个用于生产电磁阀本体塑料零件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的结构剖 面示意图,包括模具本体1、进胶口 2、胶道、模型腔体和塑料推杆。其中模具本体1包括分 界面13上方的上主体模块11和分界面13下方的下主体模块12,下主体模块12采用滑块 组件构成;进胶口 2位于模具本体1的顶部;胶道包括上主体胶道3和下主体胶道6,其中 下主体胶道6通过位于上主体模块11中的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和进胶口 2连接,下主体胶 道6和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的连接点为分界点9,连接点处通道直径优选为2mm ;模型腔体 包括分界面13上方的上主体模型腔体5和分界面13下方的下主体模型腔体8,两模型腔体 之间没有阻隔;塑料推杆包括平头塑料推杆10和塑料推杆7,均位于下主体模块12内,其 中平头塑料推杆10和零件相连,塑料推杆7和下主体胶道6相连,塑料推杆7的推杆前端 71做成圆锥形。如图2所示,是一个用于生产电磁阀本体塑料零件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的胶道流 向及模型腔体部分的三维示意图,可以更清楚的看到胶道之间及胶道和模型腔体之间的连 接关系,以及胶的流向。工作时,下主体模块12的两滑块组件闭合,上下主体模块11、12之间闭合,塑料在 熔融状态下以液态胶的形式,经过注射压力从进胶口 2进入,一路通过上主体胶道3进入上 主体模型腔体5,另一路通过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到达下主体胶道6,再进入下主体模型腔 体8。上下主体模型腔体5、8内的塑料在塑料熔融状态下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塑 料零件。待注胶凝固后,上主体模块11向上提升,下主体模块12的两滑块组件张开;此时 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内的塑料残料和下主体胶道6内的塑料残料在分界点9很容易断开, 这样上主体胶道3和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内的塑料残料一起从上方取出;下主体胶道6内的塑料残料和上下主体模型腔体5、8里成型的塑料零件用平头塑料推杆10和塑料推杆7 从下往上推出后取出。这样,去掉下主体胶道6内的塑料残料后,一个完整的电磁阀本体塑 料零件就生产完成了。权利要求一种双向进胶塑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进胶口(2)、胶道、模型腔体和塑料推杆,其特征在于模具本体(1)以塑料零件分型面为分界面(13),分为上主体模块(11)和下主体模块(12),下主体模块(12)采用滑块组件构成,模型腔体以塑料零件分型面为分界面(13),分为上主体模型腔体(5)和下主体模型腔体(8),两模型腔体之间没有阻隔,胶道包括上主体胶道(3)和下主体胶道(6),其中下主体胶道(6)通过位于上主体模块(11)中的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和进胶口(2)连接,下主体胶道(6)和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的连接点为分界点(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分界点(9)处的通道直径在 Imm到2mm之间,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内的塑料残料和下主体胶道(6)内的塑料残料可在 分界点(9)处断开。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向进胶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和下主体胶道(6)相连的 塑料推杆(7)其推杆前端(71)做成圆锥形。专利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向进胶塑料模具,包括模具本体(1)、进胶口(2)、胶道、模型腔体和塑料推杆,其特征在于模具本体(1)以塑料零件分型面为分界面(13),分为上主体模块(11)和下主体模块(12),下主体模块(12)采用滑块组件构成,模型腔体以塑料零件分型面为分界面(13),分为上主体模型腔体(5)和下主体模型腔体(8),两模型腔体之间没有阻隔,胶道包括上主体胶道(3)和下主体胶道(6),其中下主体胶道(6)通过位于上主体模块(11)中的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和进胶口(2)连接,下主体胶道(6)和下主体胶道的通道(4)的连接点为分界点(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玉森
申请(专利权)人:安玉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