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相变温控单体、相变温控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相变温控单体、相变温控装置及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20597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隔热导热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相变温控单体、相变温控装置及制造方法。相变温控单体包括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第一导热部设置成两端开口的管状,第二导热部设置在第一导热部内部中空的腔体,第二导热部内部设置中空的温控腔,第一导热部与温控腔被第二导热部分隔,第一导热部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导热部的导热系数。这样就解决了电芯安装装置材料导热方向不可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隔热导热,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相变温控单体、相变温控装置及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1、在汽车电池包容量较大且体积较大,电池包由多个电芯组成,工作时电池包内部电芯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热量累计导致电池包内部产生高温。高温会导致纯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包产生的热失控问题,电池包的温度过高会导致起火爆炸。电池包的温度是衡量电池系统是否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电池包内部温度过高会引发起火爆炸事故,电池包中的电芯内部温度过低会导致电芯释放的功率和容量显著降低,所以需要对电池包中的温度进行控制。通常情况下采用的导热隔热装置对电池包进行控制,导热隔热装置需要配合合理的导热隔热材料来对内部的电芯进行导热隔热,从而保持电芯的正常工作状态。开发出高效智能导热隔热材料是目前的发展趋势。现有的导热隔热材料,在导热隔热中很难实现对热流的控制,所以传统的材料在进行热管理时,存在热流方向不可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电芯安装装置材料导热方向不可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相变温控单体、相变温控装置及制造方法。

2、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相变温控单体,所述相变温控单体包括:

3、第一导热部,所述第一导热部设置成两端开口的管状;

4、第二导热部,所述第二导热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热部内部中空的腔体;所述第二导热部内部设置中空的温控腔;所述第一导热部与所述温控腔被所述第二导热部分隔;所述第一导热部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导热部的导热系数。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包括周侧壁、多个第一导热肋;所述第一导热肋在所述周侧壁的内壁之间延伸;一个所述第一导热肋的一端与所述周侧壁的内侧壁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导热肋的另一端与所述周侧壁的内侧壁和/或另一所述第一导热肋固定连接;一个所述第一导热肋和所述周侧壁围成侧容纳腔;多个所述第一导热肋围成中容纳腔;或,多个所述第一导热肋和所述周侧壁围成所述中容纳腔。

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部包括第一导热体、第二导热体;所述第一导热体设置在所述中容纳腔内;所述第一导热体内部设置中空的温控腔;所述第二导热体设置在所述侧容纳腔。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还包括多个第二导热肋;一个所述第二导热肋设置在一个所述侧容纳腔,将所述侧容纳腔分隔成第一侧容纳腔和第二侧容纳腔;所述第一导热肋在所述周侧壁的内壁之间延伸。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热部还包括第三导热体;所述第二导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容纳腔;所述第三导热体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容纳腔。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第二导热体的导热系数;所述第二导热体的导热系数大于等于所述第三导热体的导热系数。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热部的材料为金属。

11、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相变温控装置,所述相变温控装置由多个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温控单体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相变温控单体的至少部分周侧壁贴合。

12、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相变温控单体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13、步骤s11,制备第一导热部;

14、步骤s12,将石蜡和烯烃嵌段共聚物置于加热容器中,油浴加热至160℃~170℃熔化,以6hz~7hz匀速并搅拌50min~60min得到的第一混合物;

15、步骤s13,在150℃~160℃的环境下将膨胀石墨分多次加入所述第一混合物,以6hz~7hz匀速并搅拌25min~30min得到的第二混合物;

16、步骤s14,将熔融态的所述第二混合物置于成型模具腔室内,保持所述成型模具封闭15min~20min,至所述第二混合物冷却至室温得到第二导热部;

17、步骤s15,将所述第二导热部表面处理后镶嵌至所述第一导热部的内部腔体中。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石蜡、所述烯烃嵌段共聚物和所述膨胀石墨的质量比为(39~41):(9.8~10.2):(0.98~1.02)。

19、为解决电芯安装装置材料导热方向不可控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有以下优点:

20、相变温控单体腔体内部设置第一导热部和第二导热部。第一导热部为横截面为管状且中空的腔体。第二导热部位于第一导热部内部,第二导热部内部设置温控腔。电芯可以设置在温控腔中,电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会从第二导热部向第一导热部传递。因为第一导热部的导热系数大于第二导热部的导热系数,所以可以使得第二导热部将电芯产生的热量传递至第一导热部,并沿第一导热部的延伸方向定向散热。当第一导热部的外部周围受到高温影响,因为第一导热部的导热系数可以大于第二导热部的导热系数,所以第一导热部传递热量较快,第二导热部传递热量相对于第一导热部传递热量较慢。第一导热部可以将外部传递的热量快速沿第一导热部延伸方向传递出去,从而避免第二导热部吸收的外部热量影响电芯温度。这样使得第二导热部可以具有隔热的效果。最终使相变温控单体可以具有定向导热隔热性能,从而使电芯在正常温度中工作。电芯温度较低,需要对电芯加热,热量可以在第一导热部快速在形成一个均匀的热场。热场可以均匀包裹第二导热部,使电芯工作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从而对电芯达到保温效果。最终解决热流方向不可控的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温控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8.一种相变温控装置,其特征在于,

9.一种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所述的相变温控单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变温控单体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相变温控单体,其特征在于,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森李司光何海浪高阶
申请(专利权)人:迈默智塔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