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单品线圈制造装置及圆筒状空芯线圈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单品线圈制造装置及圆筒状空芯线圈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2036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单品线圈制造装置及圆筒状空芯线圈。圆筒状空芯线圈具有多个单品线圈,该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具有:环状线圈形成工序,形成多个环状线圈;环状线圈加工工序,在所述环状线圈上进行台阶部的形成加工和弯曲加工,形成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方凸起的单品线圈;单品线圈组装工序,关于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方凸起的所述多个单品线圈,在单品线圈的第一部分重叠在与所述单品线圈在周向上相邻的单品线圈的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下,组合所述多个单品线圈,由此形成圆筒状空芯线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单品线圈制造装置以及圆筒状空芯线圈。


技术介绍

1、已知所谓的无芯马达,其中马达不具有转子芯或定子芯。作为用于无芯马达的空芯线圈的制作方法,提出了各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由金属丝制成的多个单线圈构成的绕组。在专利文献1中,单线圈如重叠的瓦那样相互重叠。另外,在专利文献1的单线圈中,在一方的脚与另一方的脚之间具有向半径方向的偏移部。由此,实现具有高填充密度的绕组。

2、另外,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由至少两个成形卷绕线圈构成的自支撑型空芯线圈。在专利文献2的空芯线圈中,以使外周区域相互重叠的状态配置成形卷绕线圈。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24892号公报

5、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23048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单线圈及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成形卷绕线圈是具有偏移部并且弯曲的三维形状。这样,由于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的线圈是复杂的三维形状,因此难以高精度地进行导线的绕线。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结构中,通过在不同直径的绕线夹具上卷绕导线来制造成形卷绕线圈。但是,即使使用这样的绕线夹具,也不容易精度良好地形成弯曲的三维绕组。

2、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能够精度良好且简单地形成构成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单品线圈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组装装置、单品线圈制造装置以及圆筒状空芯线圈。

3、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一实施方式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是具有多个单品线圈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所述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所述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具有:环状线圈加工工序,通过使所述环状线圈的周向的一部分即第一部分和所述环状线圈的周向的剩余部分即第二部分向所述环状线圈的厚度方向相对位移,在所述环状线圈中,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台阶部,并且进行使所述第一部分及所述第二部分分别向所述厚度方向的同一方向弯曲的加工,从而形成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方凸起的单品线圈;以及单品线圈组装工序,关于向所述厚度方向的一方凸起的多个所述单品线圈,从所述轴向观察时,将各自的凸侧定位于所述轴线的放射方向外侧,并在包围所述轴线的周向上排列,并且在单品线圈的第一部分重叠在与所述单品线圈在周向上相邻的单品线圈的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的状态下组合所述多个单品线圈,由此形成圆筒状空芯线圈。

4、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具有:销,其沿轴向延伸;收纳部,其相对于所述销在径向外侧的预定位置收纳向厚度方向的一方凸起的多个单品线圈,并将其配置在包围沿所述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且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以及多个按压部,其将收纳于所述收纳部的所述多个单品线圈分别向径向内侧按压而形成圆筒状空芯线圈。

5、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单品线圈制造装置是用于制造多个单品线圈的装置,该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且分别构成圆筒状空芯线圈的一部分。所述单品线圈制造装置具有:工件支撑夹具,其具有:具有预定直径的圆弧状的第一外周面、具有比所述预定直径大的直径的圆弧状的第二外周面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外周面的边界且对卷绕有线状的线圈的卷绕体进行支撑的支撑部;工件施压部,其隔着由所述工件支撑夹具的所述支撑部支撑的所述卷绕体,位于与所述工件支撑夹具相反的一侧,将所述卷绕体夹持在该工件施压部与所述工件支撑夹具之间;第一压制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一外周面位于径向外侧,向接近所述第一外周面的方向移动,对由所述工件支撑夹具支撑的所述卷绕体的一部分进行压制;以及第二压制部,其相对于所述第二外周面位于径向外侧,向接近所述第二外周面的方向移动,对由所述工件支撑夹具支撑的所述卷绕体的一部分进行压制。

6、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圆筒状空芯线圈是具有多个单品线圈的圆筒状空芯线圈,所述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所述单品线圈具有:第一部分,其是所述单品线圈的周向的一部分且向径向内侧弯曲;第二部分,其是所述单品线圈的周向的剩余部分且向所述径向内侧弯曲;以及一对台阶部,其位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所述一对台阶部在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向所述单品线圈的所述厚度方向相对位移,所述多个所述单品线圈向所述轴线的放射方向外侧凸起,从所述轴向观察时,以各自的凸侧位于所述轴线的放射方向外侧的姿势在包围所述轴线的周向上排列,所述单品线圈的第一部分重叠在与所述单品线圈在周向上相邻的单品线圈的第二部分的外表面上。

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单品线圈制造装置以及圆筒状空芯线圈,能够高精度且简单地形成构成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单品线圈。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该圆筒状空芯线圈具有多个单品线圈,该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该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5.一种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5~9任一项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11.一种单品线圈制造装置,其用于制造多个单品线圈,所述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分别构成圆筒状空芯线圈的一部分,所述单品线圈制造装置的特征在于,

12.一种圆筒状空芯线圈,其具有多个单品线圈,所述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该圆筒状空芯线圈的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该圆筒状空芯线圈具有多个单品线圈,该多个单品线圈包围沿轴向延伸的轴线而沿周向排列,并且位于一部分在厚度方向上相互重叠的位置,该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5.一种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圆筒状空芯线圈组装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野达弥牧野修之
申请(专利权)人:尼得科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