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电联产、电站调峰和储能,具体涉及集成热泵和储能联动的热电联产系统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1、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具有较强的波动性、反调峰特性,给电网调峰带来巨大挑战。目前我国火电产能过剩,发电设备年利用小时数低,未来数年火电机组持续低负荷运行或深度调峰运行会成为一种常态。热电联产机组在火力发电中的比重大、容量高,是我国北方地区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形式。提高热电联产机组深度调峰能力是高效消纳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关键技术。目前常规的热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2、(1)电锅炉、旁通主汽等调峰方式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低。为了提高机组热高峰期的供热能力,将进一步降低机组的综合能效水平。
3、(2)现有的热电联产调峰系统存在参数调节不够灵活,热源蒸汽选择不够灵活,热电高峰期电出力有限,常规的机组调峰技术面临能源利用效率低,调峰深度小等实际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热泵和储能联动的热电联产系统及运行方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热泵和储能联动的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锅炉(101)主蒸汽侧、汽轮机高压缸(102)、锅炉(101)再热蒸汽侧、汽轮机中压缸(103)、汽轮机低压缸(104)、凝汽器(105)壳侧、凝结水泵(115)、凝结水阀门甲(306)、第七级加热器(106)管侧、第六级加热器(107)管侧、凝结水阀门乙(304)、第五级加热器(108)管侧、第四级加热器(109)管侧、除氧器(110)、给水泵(116)、第二级加热器(111)管侧、第一级加热器(112)管侧、锅炉(101)给水侧;汽轮机高压缸(102)排汽管道通过第一级回热抽汽管道与第一级加热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热泵和储能联动的热电联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通的锅炉(101)主蒸汽侧、汽轮机高压缸(102)、锅炉(101)再热蒸汽侧、汽轮机中压缸(103)、汽轮机低压缸(104)、凝汽器(105)壳侧、凝结水泵(115)、凝结水阀门甲(306)、第七级加热器(106)管侧、第六级加热器(107)管侧、凝结水阀门乙(304)、第五级加热器(108)管侧、第四级加热器(109)管侧、除氧器(110)、给水泵(116)、第二级加热器(111)管侧、第一级加热器(112)管侧、锅炉(101)给水侧;汽轮机高压缸(102)排汽管道通过第一级回热抽汽管道与第一级加热器(112)壳侧相连通;汽轮机中压缸(103)压力依次降低的第二级抽汽、第三级抽汽管道分别与第二级加热器(111)壳侧、除氧器(110)相连通;汽轮机低压缸(104)压力依次降低的第四级、第五级、第六级、第七级抽汽管道分别与第四级加热器(109)壳侧、第五级加热器(108)壳侧、第六级加热器(107)壳侧、第七级加热器(106)壳侧相连通;第一级加热器(112)壳侧出口通过疏水管道依次连通第二级加热器(111)壳侧和除氧器(110);第四级加热器(109)壳侧出口通过疏水管道依次连通第五级加热器(108)壳侧、第六级加热器(107)壳侧、第七级加热器(106)壳侧、凝汽器(105)壳侧;凝汽器(105)管侧与冷却塔(114)相连通;汽轮机高压缸(102)通过机械轴与汽轮机中压缸(103)、汽轮机低压缸(104)和发电机(113)相连接;锅炉(101)主蒸汽侧出口、再热蒸汽侧出口以及再热蒸汽侧入口管道分别通过抽气阀门乙(302)、抽汽阀门甲(301)和抽汽阀门丙(303)与抽汽管道连通,抽汽管道分别通过调控阀门甲(318)、调控阀门乙(319)与尖峰加热器(204)热流体侧、吸收式热泵(205)发生器相连通,尖峰加热器(204)热流体侧出口和吸收式热泵(205)发生器出口均与除氧器(110)相连通;高温储热罐(201)依次与变频水泵甲(323)、尖峰加热器(204)冷流体侧、调控阀门丙(316)、调控阀门丁(315)、调控阀门戊(314)、变频水泵丙(313)和中温储热罐(202)相连通;尖峰加热器(204)冷流体侧出口依次连通调控阀门癸(317)、辅热器甲(206)热流体侧、辅热器乙(207)热流体侧、调控阀门壬(321)、变频水泵乙(322)和低温储热罐(203);调控阀门丁(315)与调控阀门戊(314)之间的管道依次连通调控阀门庚(310)、热用户(208)、调控阀门壬(321);调控阀门丁(315)与调控阀门戊(314)之间的管道还依次连通调控阀门己(309)、变频水泵丁(311)、辅热器甲(206)热流体侧出口;低温储热罐(203)依次连通变频水泵乙(322)、调控阀门辛(320)、吸收式热泵(205)吸收器、吸收式热泵(205)冷凝器;调控阀门丙(316)与调控阀门丁(315)之间的管道与吸收式热泵(205)冷凝器出口相连通;冷却塔(114)出口管道依次通过冷却阀门(308)、吸收式热泵(205)蒸发器与冷却塔(114)入口管道相连通;凝结水泵(1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荣堂,齐中阳,李佳威,万凯迪,王龙军,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