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制造技术_技高网

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1832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步骤S1:获取成型模,并在成型模的模孔轮廓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减应孔的延伸方向与成型模的成型方向一致;步骤S2:根据减应孔的尺寸加工减应杆,并将减应杆过盈配合装入减应孔中,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成型模的硬度;步骤S3:对成型模开设模孔,并加工空刀结构,模孔与减应孔有相交部分;步骤S4:获取模垫,并对模垫加工凸面和型孔;步骤S5:将成型模放置于模垫加工有凸面的一侧,并装配成型模和模垫,获得挤压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可大幅减小尖角位置的应力集中,降低尖角位置开裂失效风险,延长成型模的使用寿命;减小成型模中部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模孔在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挤压模具加工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1、大型或重型挤压机用挤压模具,由于挤压模具中成型模的尺寸规格大、挤压力大,导致其工作环境恶劣,在挤压带尖角的扁棒或型材时,由于受到应力集中的影响,容易出现角部开裂而导致成型模失效或报废。特别是角部的圆角半径r越小,应力集中越明显,成型模开裂风险越大。对于这类成型模,开裂是其失效或报废的主要原因。对于5000吨以上的大型或重型挤压机,其成型模大多外径在400mm以上,最大外径可达2000mm,单个成型模重量可达数吨,成型模费用从万元至数十万元不等。成型模失效或报废会造成大的经济损失。

2、另外,成型模的端面承受挤压力和工作带承受变形金属的摩擦力,成型模会在两者的合力下发生弹性变形。当成型模不能承受极限应力时,则出现开裂损坏。

3、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延长挤压模具的寿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用于解决挤压模具使用过程中在角部的应力集中问题,提高挤压模具的寿命。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4、步骤s1:获取成型模,并在所述成型模的模孔轮廓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所述减应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成型模的成型方向一致;

5、步骤s2:根据所述减应孔的尺寸加工减应杆,并将所述减应杆过盈配合装入所述减应孔中,所述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的硬度;

6、步骤s3:对所述成型模开设模孔,并加工空刀结构,所述模孔与所述减应孔有相交部分;

7、步骤s4:获取模垫,并对所述模垫加工凸面和型孔;

8、步骤s5:将所述成型模放置于所述模垫加工有所述凸面的一侧,并装配所述成型模和所述模垫,获得挤压模具。

9、优选地,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周长的20%。

10、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的最大外径≤400mm,所述成型模的厚度≥70mm,所述减应孔的直径为5-20mm。

11、优选地,所述减应杆与所述减应孔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减应杆与所述减应孔的装配过盈量为0.1-0.3mm。

12、优选地,所述减应孔与所述减应杆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13、优选地,所述减应孔与所述减应杆的形状均为圆台形,并且所述减应孔与所述减应杆直径较大的一端背离所述模垫。

14、优选地,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为经热处理后的耐热模具钢成型模,所述成型模的硬度为hrc35-58。

15、优选地,所述减应杆为热作模具钢减应杆,所述减应杆的硬度比所述成型模的主体结构硬度小hrc3-10。

16、优选地,所述步骤s4还包括:

17、对所述模垫的入口端面加工凸面,对所述模垫的中心加工型孔,所述型孔为通孔;控制所述凸面的高度t为0.1-1.0mm。

18、优选地,所述凸面为弧面,且所述凸面的最高点靠近所述模垫的型孔。

19、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成型模,并在所述成型模的模孔轮廓尖角位置加工减应孔,所述减应孔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成型模的成型方向一致;步骤s2:根据所述减应孔的尺寸加工减应杆,并将所述减应杆过盈配合装入所述减应孔中,所述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的硬度;步骤s3:对所述成型模开设模孔,并加工空刀结构,所述模孔与所述减应孔有相交部分;步骤s4:获取模垫,并对所述模垫加工凸面和型孔;步骤s5:将所述成型模放置于所述模垫加工有所述凸面的一侧,并装配所述成型模和所述模垫,获得挤压模具。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通过在所述成型模上加工所述减应孔,并在所述减应孔中装配所述减应杆的方式,由于所述模孔与所述减应孔有相交部分,因此在加工所述模孔时,所述减应杆的一部分结构会被去除,构成所述模孔的一部分,由于所述减应杆的硬度小于所述成型模的硬度,并且,由于所述减应杆的尺寸较小,其产生的不均匀弹性变形小,从而可达到大幅减小尖角位置的应力集中,降低尖角位置开裂失效风险,延长所述成型模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在所述模垫上加工凸面,利用所述凸面对所述成型模的模孔位置进行支撑,可以在挤压过程中,使得所述成型模的中部区域优先获得支撑,减小所述成型模中部的弹性变形,从而减小所述模孔在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

20、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周长的20%。上述设置,可以避免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过大,而导致所述模垫对所述减应杆的支撑面积过小,从而导致的所述成型模对所述减应杆的抱紧力减弱问题,从而降低所述减应杆错位或脱落的风险,因此,所述减应孔上与所述模孔相交的圆弧长度趋小时更佳。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12)上与所述模孔(11)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12)周长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1)的最大外径≤400mm,所述成型模(1)的厚度≥70mm,所述减应孔(12)的直径为5-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杆(13)与所述减应孔(12)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减应杆(13)与所述减应孔(12)的装配过盈量为0.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台形,并且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直径较大的一端背离所述模垫(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1)为经热处理后的耐热模具钢成型模(1),所述成型模(1)的硬度为HRC35-58。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杆(13)为热作模具钢减应杆(13),所述减应杆(13)的硬度比所述成型模(1)的主体结构硬度小HRC3-10。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意一项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面(21)为弧面,且所述凸面(21)的最高点靠近所述模垫(2)的型孔(22)。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所述减应孔(12)上与所述模孔(11)相交的圆弧长度≤所述减应孔(12)周长的2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成型模(1)的最大外径≤400mm,所述成型模(1)的厚度≥70mm,所述减应孔(12)的直径为5-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杆(13)与所述减应孔(12)的长度相同,且所述减应杆(13)与所述减应孔(12)的装配过盈量为0.1-0.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具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应孔(12)与所述减应杆(13)的形状均为圆柱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洁王强敖尚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