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皮肤菌与3D表皮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4041708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和化妆品研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皮肤菌与3D表皮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将皮肤菌接种于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底部,并将所述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转移至含有3D表皮和共培养培养基的培养板中,且所述共培养培养基液面高度高于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底部;所述细胞培养小室底部为PET微孔膜。经试验验证,其可实现检测皮肤菌与皮肤表皮层的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同时,还可以检测护肤成分对皮肤菌、皮肤表皮层状态检测、及两者分泌物质的含量变化,补充了皮肤微生态评价方面的技术手段,为微生态友好型原料的筛选提供了有力的方法支持,为皮肤微生态的研究及在护肤品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和化妆品研发,具体涉及一种皮肤菌与3d表皮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1、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2、皮肤表面正常的微生物不仅能合成营养素营养皮肤,还可以产生和分泌活性物质作为抗原,刺激皮肤免疫系统对抗外来菌群。如降解皮肤表面活性物质提供营养,寄居在我们皮肤表面的微生物菌群自身可以产生脂酶、蛋白酶、角蛋白酶、磷酸酶等孢外酶类,这些孢外酶可以降解皮肤表面大分子多聚体,释放出容易被皮肤吸收利用的小分子营养物质,就比如说酯酶可以作用于甘油三酯将其降解为甘油和游离的脂肪酸,作为碳原,蛋白酶可以将蛋白质分子和多肽降解为小分子的短肽和氨基酸等,几乎所有的胞外酶的代谢产物都可以直接作为营养物质被皮肤吸收。其次细菌还能合成大量的维生素和其他的化合物,如va、vb1、vb2等,可以为皮肤提供营养。皮肤微生物所产生的磷脂、固醇和角蛋白也可以被皮肤细胞吸收,促进细胞的生长,延缓衰老,减少皱纹。同时正常的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皮肤菌与3D表皮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将皮肤菌接种于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底部,并将所述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转移至含有3D表皮和共培养培养基的培养板中,且所述共培养培养基液面高度高于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底部;所述细胞培养小室底部为PET微孔膜,所述PET微孔膜孔径不大于0.4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微孔膜的膜孔径为0.1~0.4μm,优选为0.22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向加入蛋白胨、牛肉粉、氯化钠和去离子水配置好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皮肤菌与3d表皮共培养模型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构建方法包括:将皮肤菌接种于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底部,并将所述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转移至含有3d表皮和共培养培养基的培养板中,且所述共培养培养基液面高度高于悬挂式细胞培养小室底部;所述细胞培养小室底部为pet微孔膜,所述pet微孔膜孔径不大于0.4μ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et微孔膜的膜孔径为0.1~0.4μm,优选为0.22μ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采用如下方法制备得到:向加入蛋白胨、牛肉粉、氯化钠和去离子水配置好的基础培养基中加入epigrowth培养液,充分混匀后,再加入甘露糖-1-磷酸、聚γ谷氨酸以及葡聚糖结合蛋白即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构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培养方法包括:将2.0g蛋白胨、2.0g牛肉粉、2.0g氯化钠加入300.0g去离子水,混合溶解灭菌后加入691gepigrowth培养液混匀后,再向其中加入甘露糖-1-磷酸、聚γ谷氨酸以及葡聚糖结合蛋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春颖李燕蒋虹杨素珍贾庆文韩婷婷高春明姜姗姗刘三岭徐佩佩杲款款毛欣宇陈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福瑞达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