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1139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30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包括喷丝头、第一凝固管、第一凝固腔、第一供液装置、第一下导丝辊和第一上导丝辊;喷丝头、第一凝固管、第一凝固腔自上而下间距排列;第一凝固管的中空部分为竖直布置的第一通道,第一供液装置用于将凝固液A送入第一通道中;第一凝固腔内部蓄有凝固液B;第一下导丝辊位于凝固液B中,用于引导丝束垂直进入凝固液B;第一上导丝辊位于凝固液B外,用于引导丝束离开凝固液B。本技术的装置结构简单,可以在不影响原液细流正常凝固的前提下,对凝固液中的杂质和纺丝进行分离,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纺丝设备,具体为一种湿法纺丝装置


技术介绍

1、芳纶纤维的生产工艺主要分为芳纶聚合物制备和聚合物纺丝两个步骤。芳纶缩聚的原料是苯二甲酰氯和苯二胺,生成的缩聚物溶解在极性溶剂中通过干法或湿法进行纺丝,对于湿法纺丝,原理是高速喷出的原液细流在凝固液中凝固成型;如现有技术(cn216192905u)公开了一种新型湿法纺丝机,涉及纺织设备领域,旨在解决凝固液中可能会残留有杂质和断裂的纺丝,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喷丝头、凝固箱和卷筒,所述凝固箱中置有流动的凝固液,所述喷丝头固定连接在凝固箱远离卷筒的侧壁上,所述喷丝头的出料方向与凝固液的流动方向相反;该技术能够循环使用凝固液,较为节约环保,同时在循环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去除凝固液中的杂质和纺丝,提高产品质量;但该技术中,由于凝固液的移动方向和原液喷出方向相反,使得原液细流移动时会受到阻力,影响丝束凝固效果,同时丝束是水平的在凝固箱内移动,这样丝束会受到重力的影响,容易发生下坠并与凝固箱底部发生摩擦,不利于成型质量。

2、鉴于以上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有必要将其进一步改进,使其更具备实用性,才能符合实际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湿法纺丝装置。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包括喷丝头、第一凝固管、第一凝固腔、第一供液装置、第一下导丝辊和第一上导丝辊;

4、喷丝头、第一凝固管、第一凝固腔自上而下间距排列

5、第一凝固管的中空部分为竖直布置的第一通道,第一供液装置用于将凝固液a送入第一通道中;

6、第一凝固腔内部蓄有凝固液b;

7、第一下导丝辊位于凝固液b中,用于引导丝束垂直进入凝固液b;

8、第一上导丝辊位于凝固液b外,用于引导丝束离开凝固液b。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10、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还包括第二凝固管、第二凝固腔、第二供液装置、第二下导丝辊和第二上导丝辊;

11、第一上导丝辊、第二凝固管、第二凝固腔自上而下间距排列;

12、第二凝固管的中空部分为竖直布置的第二通道,第二供液装置用于将凝固液c送入第二通道中;

13、第二凝固腔内部蓄有凝固液d;

14、第二下导丝辊位于凝固液d中,用于引导丝束垂直进入凝固液d;

15、第二上导丝辊位于凝固液d外,用于引导丝束离开凝固液d。

16、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还包括第三凝固管、第三凝固腔、第三供液装置、第三下导丝辊和第三上导丝辊;

17、第二上导丝辊、第三凝固管、第三凝固腔自上而下间距排列;

18、第三凝固管的中空部分为竖直布置的第三通道,第三供液装置用于将凝固液e送入第三通道中;

19、第三凝固腔内部蓄有凝固液f;

20、第三下导丝辊位于凝固液f中,用于引导丝束垂直进入凝固液f;

21、第三上导丝辊位于凝固液f外,用于引导丝束离开凝固液f。

22、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第一供液装置由第一导液管、第一水泵和第一出液管组成;第一出液管内设有过滤网;

23、第二供液装置由第二导液管、第二水泵和第二出液管组成;第二出液管内设有过滤网;

24、第三供液装置由第三导液管、第三水泵和第三出液管组成;第三出液管内设有过滤网;

25、第一出液管同时与第三凝固腔和第一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一导液管同时与第一通道和第一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26、第二出液管同时与第一凝固腔和第二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二导液管同时与第二通道和第二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27、第三出液管同时与第二凝固腔和第三水泵的进水口连接,第三导液管同时与第三通道和第三水泵的出水口连接。

28、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第一上导丝辊、第二上导丝辊和第三上导丝辊均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且可绕自身中心轴转动。

29、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第一凝固管、第二凝固管、第三凝固管的安装高度相同,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第一凝固腔、第二凝固腔和第三凝固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的安装高度相同,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第一上导丝辊和第二上导丝辊的安装高度相同,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

30、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第一凝固腔、第二凝固腔和第三凝固腔设置在同一个凝固池内,相互之间通过隔板分隔。

31、如上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的两端均通过一个轴承与凝固池的内壁转动连接。

32、有益效果:

33、本技术的湿法纺丝装置中设有竖直布置的凝固管,使得丝束在凝固时,丝束的移动方向和重力方向一致,从而避免丝束下坠过程中与凝固管产生摩擦,确保了丝束的凝固效果;

34、本技术的湿法纺丝装置的凝固池内设有与凝固管数量一致的凝固腔,不影响原液细流正常凝固,同时,多个凝固管流出的凝固液落入至凝固腔后,经过滤网过滤后会被再次送回至凝固管内,可以对凝固液中的杂质和纺丝进行分离,确保每个凝固管内流动的凝固液都不含杂质和纺丝,保证了丝束的成型质量,实用性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丝头、第一凝固管、第一凝固腔、第一供液装置、第一下导丝辊和第一上导丝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凝固管、第二凝固腔、第二供液装置、第二下导丝辊和第二上导丝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凝固管、第三凝固腔、第三供液装置、第三下导丝辊和第三上导丝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供液装置由第一导液管、第一水泵和第一出液管组成;第一出液管内设有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第一上导丝辊、第二上导丝辊和第三上导丝辊均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且可绕自身中心轴转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凝固管、第二凝固管、第三凝固管的安装高度相同,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第一凝固腔、第二凝固腔和第三凝固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的安装高度相同,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第一上导丝辊和第二上导丝辊的安装高度相同,且自左至右依次间距排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凝固腔、第二凝固腔和第三凝固腔设置在同一个凝固池内,相互之间通过隔板分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的两端均通过一个轴承与凝固池的内壁转动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喷丝头、第一凝固管、第一凝固腔、第一供液装置、第一下导丝辊和第一上导丝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凝固管、第二凝固腔、第二供液装置、第二下导丝辊和第二上导丝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凝固管、第三凝固腔、第三供液装置、第三下导丝辊和第三上导丝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供液装置由第一导液管、第一水泵和第一出液管组成;第一出液管内设有过滤网;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湿法纺丝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下导丝辊、第二下导丝辊、第三下导丝辊、第一上导丝辊、第二上导丝辊和第三上导丝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甜徐锦龙汪丽霞梅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新视界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