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_技高网

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0401451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它由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尾管同轴设置于外壳内构成,外壳是由流道段、引流锥段、引流管锥段、尾管段从上到下一体构成的多锥段外壳,外壳两端为开放的,外壳上端口为轴向入口,空心螺旋流道设置于外壳的流道段,空心柱上设置多个第一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固定于空心螺旋流道的下端口处,空心引流锥周身均匀设置第二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连接引流管和尾管。本发明专利技术流场稳定、分离效率高,螺旋流道与空心引流锥空心设置,缩短了油水两相分离时间,提高了分离精度,油水两相出口同侧的结构,解决了双向旋流器在特定工况下与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安装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井下油水分离装置,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1、目前已存的水力旋流器分离时间长,且在对细小油滴的处理效果不佳,尤其油相出口与水相出口位置不同,产生多个流场,导致流场不稳定,影响分离效率,常规水力旋流器在安装时需大量管道连接,影响油相输出效率,在与相关配套工艺设备连接时会非常不方便,尤其用于井下作业时,施工非常困难。因此很有必要设计一个可以在井下完成同向出流并且减少分离时间的水力旋流器,和解决工艺设备安装问题。

2、中国专利技术专利:一种中心带导流锥的三相旋流分离器,专利号zl202110609024.7,该专利包括固液旋流分离段、液液旋流分离段,在固液旋流分离段固相甩向边壁,通过双切排固出口排出,油水轻质相向中心区域聚集顺着液液旋流分离段向下运动,离心力作用下重质水相甩至边壁顺下排出,油相聚结于中心位置排下,该装置结构采用实心引流锥油相流流经过程较长,油水分离时间长,且外壳采用单锥段结构对于油水两相聚结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这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用于解决现有同向出流结构油水分离时间长、聚结效果不佳的问题。

2、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由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尾管同轴设置于外壳内构成,外壳是由流道段、引流锥段、引流管锥段、尾管段从上到下一体构成的多锥段外壳,外壳两端为开放的,外壳上端口为轴向入口,空心螺旋流道设置于外壳的流道段,空心螺旋流道的上部为实心柱,实心柱位于流道段的轴线处,空心螺旋流道的下部为空心柱,空心柱外壁为螺旋流道,空心柱上设置多个第一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固定于空心螺旋流道的下端口处,空心引流锥为空心锥台,空心引流锥周身均匀设置第二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内壁螺纹连接引流管,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外壁螺纹连接尾管,引流管为锥管,尾管的中上部均匀设置稳压孔,尾管的下端口为油相出口,尾管与外壳之间的环形孔为水相出口;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构成内腔。

3、上述方案中空心螺旋流道的实心柱的柱顶与外壳上端口平齐,实心柱与外壳之间形成渐缩的环形空间。

4、上述方案中空心引流锥上的第二油相进液孔按列布置,每列有多个第二油相进液孔。

5、上述方案中尾管上的稳压孔按列布置,每列有多个稳压孔。

6、上述方案中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进行油水分离的方法:油水混合介质从轴向入口进入外壳,通过空心螺旋流道产生离心力,在外壳与空心引流锥的共同作用下,油相聚结并附着在空心引流锥表面,并从第二油相进液孔和第二油相进液孔进入内腔,内腔的油液在引流管的引流下进入尾管腔,通过油相出口排出;自外壳引流锥段来的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流经尾管时,部分油相通过尾管上的稳压孔进入尾管腔,此时在继续分离油水两相的同时还保证尾管内腔压力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保证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内部实现正常流动,油相也从油相出口流出,水相通过离心力甩至边壁从水相出口流出。

7、有益效果

8、1. 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设计了一种带有油相进液孔的螺旋流道与空心引流锥,油水混合液进入装置在螺旋流道产生离心力、多锥段外壳与引流锥的共同作用下聚结于中间,同时油相可以通过油相进液孔进入螺旋流道与空心引流锥内腔,从而实现油水两相的初步分离。

9、2. 本专利技术利用同向出流的结构形式,采用油相出口和水相出口位于同侧,避免在旋流分离过程中由于出口位于不同侧而产生多个流场,从而导致流畅不稳定,降低分离效率,去除常规水力旋流器在安装时所需管道汇接的复杂问题。

10、3. 本专利技术创新性的利用开孔尾管。可以分离油水两相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尾管内腔压力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保证整个装置内部的正常流动。

11、4、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流场稳定、分离效率高等优点,多锥段外壳加引流锥的结构形式强化油相聚结效果提高分离精度,巧妙的通过在壁面开孔油水两相聚结同时完成分离来完成油水两相的高效分离,尾管开设稳压孔稳定了装置内部流场稳定和尾管内腔分离出的油相正常排出,油水两相出口同侧的结构设计,解决了双向旋流器在特定工况下与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安装不便的问题,是适用于井下的多相介质高效分离装置。

12、5、据统计轴流导叶式旋流器相比于切向入口旋流器,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本专利技术轴向导叶式旋流器,螺旋流道造旋,空心引流锥开有油相进液孔,附着于引流锥壁面的油相流入内腔,缩短分离时间,且多锥段加引流锥结构具有更好的聚结效果。

13、6、本专利技术同向出流结构形式可以解决常规水力旋流器安装时需大量管道连接增加设备复杂程度的问题。采用外壳多锥段加内部引流锥结构形式,加强油相聚结效果,油水两相轴向进液,螺旋流道制造离心力,螺旋流道与空心引流锥开有油相进液孔油水两相分离,缩短了油水两相分离时间,采用油水同向出流的结构形式,加强油相聚结,提高分离效率,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分离效率高、可实现油水两相高效分离、是一种适用于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由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尾管同轴设置于外壳内构成,外壳是由流道段、引流锥段、引流管锥段、尾管段从上到下一体构成的多锥段外壳,外壳两端为开放的,外壳上端口为轴向入口,空心螺旋流道设置于外壳的流道段,空心螺旋流道的上部为实心柱,实心柱位于流道段的轴线处,空心螺旋流道的下部为空心柱,空心柱外壁为螺旋流道,空心柱上设置多个第一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固定于空心螺旋流道的下端口处,空心引流锥为空心锥台,空心引流锥周身均匀设置第二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内壁螺纹连接引流管,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外壁螺纹连接尾管,引流管为锥管,尾管的中上部均匀设置稳压孔,尾管的下端口为油相出口,尾管与外壳之间的环形孔为水相出口;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构成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螺旋流道的实心柱的柱顶与外壳上端口平齐,实心柱与外壳之间形成渐缩的环形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引流锥上的第二油相进液孔按列布置,每列有多个第二油相进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上的稳压孔按列布置,每列有多个稳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进行油水分离的方法:油水混合介质从轴向入口进入外壳,通过空心螺旋流道产生离心力,在外壳与空心引流锥的共同作用下,油相聚结并附着在空心引流锥表面,并从第二油相进液孔和第二油相进液孔进入内腔,内腔的油液在引流管的引流下进入尾管腔,通过油相出口排出;自外壳引流锥段来的分离后的油水混合物流经尾管时,部分油相通过尾管上的稳压孔进入尾管腔,此时在继续分离油水两相的同时还保证尾管内腔压力与外部压力保持平衡,油水分离后,油相也从油相出口流出,水相通过离心力甩至边壁从水相出口流出。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这种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由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尾管同轴设置于外壳内构成,外壳是由流道段、引流锥段、引流管锥段、尾管段从上到下一体构成的多锥段外壳,外壳两端为开放的,外壳上端口为轴向入口,空心螺旋流道设置于外壳的流道段,空心螺旋流道的上部为实心柱,实心柱位于流道段的轴线处,空心螺旋流道的下部为空心柱,空心柱外壁为螺旋流道,空心柱上设置多个第一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固定于空心螺旋流道的下端口处,空心引流锥为空心锥台,空心引流锥周身均匀设置第二油相进液孔;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内壁螺纹连接引流管,空心引流锥的下端口外壁螺纹连接尾管,引流管为锥管,尾管的中上部均匀设置稳压孔,尾管的下端口为油相出口,尾管与外壳之间的环形孔为水相出口;空心螺旋流道、空心引流锥、引流管构成内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井注采井下同向排液式油水旋流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螺旋流道的实心柱的柱顶与外壳上端口平齐,实心柱与外壳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雷蒋明虎赵立新刘昶汪帆綦航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石油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