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40047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6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多个控制单元,各个所述控制单元单独控制连接有多个被测体;多个二极管,各个所述二极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多个所述二极管还均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上位机还与温控箱电连接。通过多个控制单元控制多个对应的二极管进入截止状态,第二三极管的Vbe电压大于开启电压后,使得第二三极管进入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由上位机调整温控箱内的温度值,进而实现可自动测试多个被测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运作状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电路的,尤其涉及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1、在一些老化测试项目中,被测产品需要在高温和低温的环境下循环运作,进而能够达到测试被测产品在不同温度下的运作状况。

2、在一些相关的技术中,被测过程中需要借助上位机对位于温度箱的被测产品完成,但是需要测试人员手动控制温度箱内的测试温度,由此导致该过程较为费时费劲。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

2、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4、多个控制单元,各个所述控制单元单独控制连接有多个被测体;

5、多个二极管,各个所述二极管分别与多个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6、第一三极管和第二三极管,多个所述二极管还均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

7、上位机,所述上位机与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电连接,所述上位机还与温控箱电连接。

8、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所述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

9、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于多个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连接点。

10、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连接点。

11、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设置于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所述第五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的连接点。

12、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端之间的连接点。

13、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设置于各个所述二极管与第三供电端之间的连接点。

14、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模块端,所述模块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上位机之间的连接点。

15、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结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16、作为本技术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结与第三接地端电连接。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18、通过多个控制单元控制多个对应的二极管进入截止状态,第二三极管的vbe电压大于开启电压后,使得第二三极管进入导通状态,第一三极管进入截止状态,由上位机调整温控箱内的温度值,进而实现可自动测试多个被测体在不同温度环境下的运作状况。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于多个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设置于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所述第五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的连接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六电阻,所述第六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第二供电端之间的连接点。</p>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七电阻,所述第七电阻设置于各个所述二极管与第三供电端之间的连接点。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模块端,所述模块端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上位机之间的连接点。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接地端,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结与第二接地端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接地端,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结与第三接地端电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一电阻,所述第一电阻设置于供电装置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二电阻,所述第二电阻设置于多个所述二极管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之间的连接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二电阻与第一接地端之间的连接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调整测试温度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还包括第四电阻和第五电阻,所述第四电阻设置于第一供电端与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之间的连接点;所述第五电阻设置于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俊杰王震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忆云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