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座椅系统和交通工具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0399944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6
提供了一种座椅、座椅系统和交通工具,属于汽车技术领域。该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座椅、第三座椅和翻折组件,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并排布置,翻折组件与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中的至少一个相连。翻折组件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使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一形态或第二形态。在第一形态,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之间形成过道;在第二形态,翻折组件在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之间形成第二座椅。在后排座椅需要上下乘员时,将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一形态时,使乘员能够从过道通过,方便乘员上下车辆。待乘坐后排座椅的乘员落座后,将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二形态,使翻折组件在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之间形成第二座椅,这样就增加了一个座椅,使车辆可以搭载更多的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汽车,特别涉及一种座椅、座椅系统和交通工具


技术介绍

1、交通工具是现代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周围的交通工具越来越多,给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2、常见的交通工具有汽车、飞机、轮船等。为了乘坐更多的人员,常见交通工具设置有多排座椅。例如汽车中,通常设置有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有一些汽车中还设置有中间座椅,即除了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外,还在前排座椅和后排座椅之间布置有一排或多排中间座椅。

3、以具有一排中间座椅的汽车为例,中间座椅一般设置两个,两个中间座椅之间形成过道,供乘员通过,以方便后排座椅的使用。这虽然使乘坐在后排座椅的乘员上下车更方便,但是也减少了交通工具所能够搭乘的人员数量。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座椅、座椅系统和交通工具,能够在方便乘员上下车的情况下,增加所能够搭载的人员数量。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2、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所述座椅包括第一座椅和翻折组件,所述翻折组件与所述第一座椅相连,所述翻折组件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以在所述第一座椅的一侧形成第二座椅,或收容于所述第一座椅的侧方。

3、基于上述特征,将该座椅作为中间座椅,在后排需要上下乘员时,转动翻折组件,将翻折组件收容于所述第一座椅的侧方。在后排乘员都落座后,又可以转动翻折组件,在第一座椅的一侧形成第二座椅,从而使车辆可以搭载更多的人员。

4、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翻折组件和第二翻折组件,所述第一翻折组件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相连,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所述第二翻折组件与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相连,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部。通过设置第一翻折组件和第二翻折组件,分别来形成靠背部和坐垫部,使一部分载荷传递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另一部分载荷传递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有利于分散载荷。

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座椅系统,所述座椅系统包括第一座椅、第三座椅和翻折组件,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并排布置,所述翻折组件与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翻折组件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使所述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一形态或第二形态。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之间形成过道;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翻折组件在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之间形成第二座椅。

6、基于上述特征,在后排座椅需要上下乘员时,将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一形态时,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之间形成过道,使乘员能够从过道通过,方便乘员上下车辆。在需要搭载较多的人员时,待乘坐后排座椅的乘员落座后,将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二形态,使翻折组件在第一座椅和第三座椅之间形成第二座椅,这样就增加了一个座椅,使车辆可以搭载更多的人员。

7、可选地,所述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翻折组件,所述第一翻折组件与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中的至少一个的靠背部相连。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一翻折组件形成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

8、基于上述特征,在使用第二座椅时,第二座椅的靠背部承受的载荷可以传递到第一座椅和/或第三座椅的靠背部,使得第二座椅的靠背部更加稳定,也不需要额外设置结构来承受第二座椅的靠背部的载荷。

9、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翻折组件包括第一翻折板,所述第一翻折板位于所述第一座椅靠近所述第三座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座椅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翻折板能够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一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高度方向延伸。

10、基于上述特征,在需要使用第二座椅时,转动第一翻折板,将第一翻折板展开,在需要形成过道,方便乘员通过时,转动第一翻折板,将第一翻折板收拢在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侧方。结构简单,座椅系统变换形态也比较方便。

11、作为一种示例,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侧面,且所述第一翻折板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前表面,以形成侧向支撑部。所述前表面为靠背部用于支撑乘员背部的表面。侧向支撑部是位于座椅的靠背部两侧,且向前方凸出的结构,在车辆转弯的过程中,乘员的身体会相对座椅向侧方倾斜,侧向支撑部能够为乘员的身体提供侧向的支撑,避免乘员身体向侧方倾斜。

12、作为另一种示例,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即第一翻折板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侧面时,不形成侧向支撑部,以满足不喜欢侧向支撑部的乘员的需要。

13、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翻折板还能够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使所述座椅系统在所述第一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变换,所述第二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座椅的靠背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位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的侧方,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的上表面,以形成扶手。所述上表面为坐垫部用于支撑乘员臀部的表面。

14、基于上述特征,使得在不需要使用第二座椅时,第一座椅上的乘员能够将第一翻折板向前方转动,使第一翻折板向第一座椅的前方伸出,形成扶手,当作扶手使用。

15、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翻折组件还包括第二翻折板,所述第二翻折板位于所述第三座椅靠近所述第一座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座椅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翻折板能够绕第三转动轴线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三座椅的靠背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三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三座椅的靠背部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和所述第二翻折板拼接成所述第二座椅的靠背部。基于上述特征,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的宽度较窄时,通过将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都展开,利用第一翻折板和第二翻折板拼接成靠背部,共同支撑乘员的背部。

16、可选地,所述翻折组件包括第二翻折组件,所述第二翻折组件与所述第一座椅和所述第三座椅中的至少一个的坐垫部相连。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二翻折组件形成所述第二座椅的坐垫部。

17、基于上述特征,在使用第二座椅时,第二座椅的坐垫部承受的载荷可以传递到第一座椅和/或第三座椅的坐垫部,使得第二座椅的坐垫部更加稳定,也不需要额外设置结构来承受第二座椅的坐垫部的载荷。

18、在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翻折组件包括第三翻折板,所述第三翻折板位于所述第一座椅靠近所述第三座椅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座椅转动相连,所述第三翻折板能够绕第四转动轴线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四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19、基于上述特征,在需要使用第二座椅时,转动第三翻折板,将第三翻折板展开,从而在第一座椅的坐垫部和第三座椅的坐垫部之间形成第二座椅的坐垫部。在需要形成过道,方便乘员通过时,转动第三翻折板,将第三翻折板收拢在第一座椅的坐垫部的侧方。

20、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第三翻折板还能够绕第五转动轴线转动,所述第五转动轴线沿所述第一座椅的坐垫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21、基于上述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10)和翻折组件(30),所述翻折组件(30)与所述第一座椅(10)相连,所述翻折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以在所述第一座椅(10)的一侧形成第二座椅(50),或收容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组件(30)包括第一翻折组件(31)和第二翻折组件(32),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相连,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靠背部,所述第二翻折组件(32)与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相连,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坐垫部。

3.一种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10)、第三座椅(20)和翻折组件(30),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并排布置,所述翻折组件(30)与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翻折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使所述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一形态或第二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组件(30)包括第一翻折组件(31),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与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中的至少一个的靠背部相连,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靠背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包括第一翻折板(311),所述第一翻折板(311)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靠近所述第三座椅(2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座椅(10)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翻折板(311)能够绕第一转动轴线(m1)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一转动轴线(m1)沿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高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侧面,且所述第一翻折板(311)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前表面,以形成侧向支撑部(101),所述前表面为靠背部用于支撑乘员背部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板(311)还能够绕第二转动轴线(m2)转动,使所述座椅系统在所述第一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变换,所述第二转动轴线(m2)沿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的侧方,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的上表面,以形成扶手(102),所述上表面为坐垫部用于支撑乘员臀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还包括第二翻折板(312),所述第二翻折板(312)位于所述第三座椅(20)靠近所述第一座椅(1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三座椅(20)转动相连,所述第二翻折板(312)能够绕第三转动轴线(m3)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三座椅(20)的靠背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三转动轴线(m3)沿所述第三座椅(20)的靠背部的高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和所述第二翻折板(312)拼接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靠背部。

10.根据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组件(30)包括第二翻折组件(32),所述第二翻折组件(32)与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中的至少一个的坐垫部相连,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二翻折组件(32)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坐垫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组件(32)包括第三翻折板(321),所述第三翻折板(321)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靠近所述第三座椅(2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座椅(10)转动相连,所述第三翻折板(321)能够绕第四转动轴线(m4)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四转动轴线(m4)沿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的长度方向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翻折板(321)还能够绕第五转动轴线(m5)转动,所述第五转动轴线(m5)沿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的宽度方向延伸。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翻折组件(32)还包括第四翻折板(322),所述第四翻折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10)和翻折组件(30),所述翻折组件(30)与所述第一座椅(10)相连,所述翻折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以在所述第一座椅(10)的一侧形成第二座椅(50),或收容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侧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组件(30)包括第一翻折组件(31)和第二翻折组件(32),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相连,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靠背部,所述第二翻折组件(32)与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相连,用于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坐垫部。

3.一种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座椅(10)、第三座椅(20)和翻折组件(30),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并排布置,所述翻折组件(30)与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中的至少一个相连,所述翻折组件(30)被配置为能够转动,使所述座椅系统变换为第一形态或第二形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组件(30)包括第一翻折组件(31),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与所述第一座椅(10)和所述第三座椅(20)中的至少一个的靠背部相连,在所述第二形态,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形成所述第二座椅(50)的靠背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组件(31)包括第一翻折板(311),所述第一翻折板(311)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靠近所述第三座椅(20)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座椅(10)转动相连,所述第一翻折板(311)能够绕第一转动轴线(m1)转动,以相对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展开或收拢,所述第一转动轴线(m1)沿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高度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侧面,且所述第一翻折板(311)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前表面,以形成侧向支撑部(101),所述前表面为靠背部用于支撑乘员背部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收拢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侧面,且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翻折板(311)还能够绕第二转动轴线(m2)转动,使所述座椅系统在所述第一形态和第三形态之间变换,所述第二转动轴线(m2)沿所述第一座椅(10)的靠背部的宽度方向延伸,在所述第三形态,所述第一翻折板(311)位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的侧方,且至少部分凸出于所述第一座椅(10)的坐垫部的上表面,以形成扶手(102),所述上表面为坐垫部用于支撑乘员臀部的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时浩朱欣李锦明王珅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