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大电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8293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5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大电极,包括碳柱、托架、盖架和连接架,碳柱、托架、盖架和连接架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托架、连接架和盖架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托架、连接架和盖架均呈镂空设置,碳柱填充托架、连接架和盖架之间的空腔;托架、连接架和盖架之间共同穿插固定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穿设于碳柱。本技术,碳柱的直径为1320mm,相比于原有的直径为1272mm电极,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能进一步发挥出硅炉的生产力,提升产量,通过托架、连接架、盖架和加强杆强化碳柱的结构强度,使得可通过夹持托架、连接架、盖架方便对碳柱进行夹持吊装,避免因吊装对碳柱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使得碳柱可以承受大电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极,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大电极


技术介绍

1、原有的硅炉用电极的直径为1272mm,虽然在硅炉内使用稳定,但无法充分发挥出硅炉生产能力。故此,我们提出新型大电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新型大电极,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新型大电极,包括碳柱、托架、盖架和连接架,碳柱、托架、盖架和连接架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托架、连接架和盖架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托架、连接架和盖架均呈镂空设置,碳柱填充托架、连接架和盖架之间的空腔,且碳柱的外圆柱面、托架的外圆柱面、连接架的外圆柱面和盖架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托架、连接架和盖架之间共同穿插固定连接有加强杆,加强杆穿设于碳柱。

4、优选的,托架和盖架呈下上对称设置;托架包括托圈和一号连接环,一号连接环设置于托圈的内侧,托圈和一号连接环之间共同固设有一号连接板,一号连接板设置有多个且以一号连接环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托架的下端面、一号连接板的下端面和一号连接环的下端面齐平,一号连接板与一号连接环厚度一致。

5、优选的,碳柱插设在托架上,且碳柱的下端与托圈的下端齐平,托圈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托圈的外圆柱面与碳柱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

6、优选的,连接架包括加强圈和二号连接环,二号连接环位于加强圈的内侧,加强圈和二号连接环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板,二号连接板设置有多个且以二号连接环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加强圈的外圆柱面与碳柱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

7、优选的,加强圈的纵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加强圈嵌设在碳柱的外圆柱面上。

8、优选的,加强杆穿设于一号连接板和二号连接板,加强杆与托架的连接方式和加强杆与盖架的连接方式一致。

9、优选的,加强杆上相邻两个立面共同形成指向碳柱中轴线的v形。

10、优选的,碳柱的直径为1320mm。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2、1.本技术中,碳柱的直径为1320mm,使得本电极的直径为1320mm,从而相比于原有的直径为1272mm电极,能够承受更大的电流,能进一步发挥出硅炉的生产力,提升产量。

13、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托架、连接架、盖架和加强杆,托架和盖架分设在碳柱的两端,连接架嵌设于碳柱的中部,加强杆连接托架、连接架、盖架和碳柱,可以强化碳柱的结构强度,并可通过夹持托架、连接架、盖架方便对碳柱进行夹持吊装,避免因吊装对碳柱的完整性造成破坏,使得碳柱可以承受大电流。同时,托圈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使得托圈的内腔上部形成开口朝上的喇叭口,而托架与盖架下上对称,使得盖架上对应设置开口朝下的喇叭口,使得托架和盖架可以在碳柱的两端形成夹持效果,保证碳柱的完整性,方便碳柱使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大电极,包括碳柱(1)、托架(2)、盖架(3)和连接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柱(1)、托架(2)、盖架(3)和连接架(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均呈镂空设置,所述碳柱(1)填充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之间的空腔,且碳柱(1)的外圆柱面、托架(2)的外圆柱面、连接架(4)的外圆柱面和盖架(3)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所述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之间共同穿插固定连接有加强杆(5),所述加强杆(5)穿设于碳柱(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和盖架(3)呈下上对称设置;所述托架(2)包括托圈(21)和一号连接环(22),所述一号连接环(22)设置于托圈(21)的内侧,所述托圈(21)和一号连接环(22)之间共同固设有一号连接板(23),所述一号连接板(23)设置有多个且以一号连接环(22)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托架(2)的下端面、一号连接板(23)的下端面和一号连接环(22)的下端面齐平,所述一号连接板(23)与一号连接环(22)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柱(1)插设在托架(2)上,且碳柱(1)的下端与托圈(21)的下端齐平,所述托圈(21)的纵截面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托圈(21)的外圆柱面与碳柱(1)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4)包括加强圈(41)和二号连接环(42),所述二号连接环(42)位于加强圈(41)的内侧,所述加强圈(41)和二号连接环(42)之间共同固定连接有二号连接板(43),所述二号连接板(43)设置有多个且以二号连接环(42)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加强圈(41)的外圆柱面与碳柱(1)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圈(41)的纵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所述加强圈(41)嵌设在碳柱(1)的外圆柱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5)穿设于一号连接板(23)和二号连接板(43),所述加强杆(5)与托架(2)的连接方式和加强杆(5)与盖架(3)的连接方式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杆(5)上相邻两个立面共同形成指向碳柱(1)中轴线的V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柱(1)的直径为1320mm。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大电极,包括碳柱(1)、托架(2)、盖架(3)和连接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柱(1)、托架(2)、盖架(3)和连接架(4)的横截面形状均为圆形,所述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从下往上依次设置,所述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均呈镂空设置,所述碳柱(1)填充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之间的空腔,且碳柱(1)的外圆柱面、托架(2)的外圆柱面、连接架(4)的外圆柱面和盖架(3)的外圆柱面在同一圆柱面上;所述托架(2)、连接架(4)和盖架(3)之间共同穿插固定连接有加强杆(5),所述加强杆(5)穿设于碳柱(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2)和盖架(3)呈下上对称设置;所述托架(2)包括托圈(21)和一号连接环(22),所述一号连接环(22)设置于托圈(21)的内侧,所述托圈(21)和一号连接环(22)之间共同固设有一号连接板(23),所述一号连接板(23)设置有多个且以一号连接环(22)为中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托架(2)的下端面、一号连接板(23)的下端面和一号连接环(22)的下端面齐平,所述一号连接板(23)与一号连接环(22)厚度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大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碳柱(1)插设在托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任平罗烨栋路正炯苗培强
申请(专利权)人:鄯善隆盛碳素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