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8601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涉及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原材料的选择;步骤S2:煅烧;步骤S3:破碎、筛分和磨粉;步骤S4:混捏;步骤S5:成型;步骤S6:焙烧;步骤S7:一次浸渍;步骤S8:二次焙烧。本发明专利技术过将850方石墨化后锯切为425方块,通过浸渍,二次焙烧后加工为炉头护板,增加使用周期、减少更换次数,保护生产。保护生产。保护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制备
,特别是涉及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

技术介绍

[0002]石墨化炉,主要用于石墨粉料提纯等高温处理;它的使用温度高达两千八百摄氏度;生产效率高,节能省电;带有在线测温及控温系统,可实时监控炉内的温度,并进行自动的调节,使用温度高达两千八百度,温度均匀性好,设备运行故障率低;石墨化炉的主要用途:硬质合金材料高温烧结;电池负极材料高温处理;石墨粉高温处理;高导热膜的烧结;碳纤维碳化、石墨化处理;触头材料、精密陶瓷、高温元件高温烧结;粉末冶金材料、碳化钨等产品的高温烧结;产品在氩气保护气氛下完成产品的烧成;石墨化炉在生产工艺中需要用挡板围成一定的空间,以方便在装炉过程中按照装炉的工艺要求准确的进行炉体定位。
[0003]现有的石墨化炉头护板有很多种,但现有的石墨化炉头护板在使用时,由于长时间高温烘烤有时有会与其他物体发生碰撞,会导致挡板变形或断裂,所以现有的石墨化炉头护板使用4个循环就需要进行更换。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文件采用一浸二焙工艺可以使石墨化炉头护板使用至少6个循环,从而增加使用周期、减少更换次数,保护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通过将850方石墨化后锯切为425方块,通过浸渍,二次焙烧后加工为炉头护板,解决了现有的石墨化炉头护板使用周期短、更换频繁、影响生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为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原材料的选择,按重量比,择取沥青焦 25 份,石油焦 75 份、硬质沥青 35 份做为主要原材料;步骤S2:煅烧,将沥青焦和石油焦分别在1300

1350℃之间高温煅烧,充分溢出挥发份,并使之一些低挥发点的杂质元素挥发,增大收缩,石油焦真密度不小于2.10g/cm3,灰分控制不大于0.4%;沥青焦真密度不小于1.96g/cm3,灰分控制不大于0.5%;使用高温硬质沥青做为粘接剂,灰分控制不大于0.2%,结焦值不小于55%;在煅烧原料运输带安装磁力除铁器;步骤S3:破碎、筛分和磨粉,将煅后焦破碎,运输带安装磁力除铁器;破碎后进入筛分机筛分,产出1

0.5mm粒级石油焦,0.5

0mm粒级沥青焦;制取200目纯度70
±
3%石油焦粉;步骤S4:混捏,按照重量比,1

0.5mm石油焦20份,0.5

0mm沥青焦25份,200目石油焦55份,加入混捏锅干混60min以上,使之搅拌均匀,温度到120
±
5℃,加入已融化脱水除铁除的硬质沥青35份,湿混60min以上,温度到达150
±
5℃,得到糊料;步骤S5:成型,采用挤压成型方式,控制料室温度115
±
5℃,嘴型温度125
±
5℃,将
糊料均匀、匀速冷却至110

115℃之间加入料室,匀速挤压出生制品,水冷却;步骤S6:焙烧,制品均匀、垂直装入焙烧炉,采用260

320h曲线焙烧,最高温度1300

1350℃保温40

48h;步骤S7:一次浸渍,清理干净一焙品粘着的填充料,预热160

180℃,在真空度大于0.075MPa,压力0.9

1.2MPa下侵入喹啉含量小于1%,残炭率大于55%的特种沥青浸渍剂;步骤S8:二次焙烧,采用220

260h曲线,最高温度950

1000℃保温40

48h。
[0006]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中,原材料选择后需要将硬质沥青以外的原料加热到165

170℃干混40

50min,之后加入硬质沥青在170

180℃下湿混40

50min,保温冷却到120

130℃进行醒料。
[0007]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醒料后的物料进行预压,预压后抽真空处理;所述抽真空处理中将预压压力设为30

35Kg/cm2,真空度为0.09Mpa,抽真空时间为2

3min。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4中,糊料理化指标是:灰分≤0.2%、水分≤5%、挥发份60~65%、软化点80~90℃、甲苯不溶物23

25%、喹啉不溶物≤3%、β

树脂14~18%、结焦值50~55%、密度≥1.2~1.3g/cm3。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将物料送入挤压机,并采用挤压成型的方式进行处理,挤压速度为1m/120

180s。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5中,挤压后的物料体积密度为1.78g/cm3。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8中,第二次焙烧升温曲线分为:预热阶段也即软化阶段:0~250℃的温度条件下焙烧40小时;挥发份挥发排出阶段:250~650℃的温度条件下焙烧80小时;沥青烧结成焦阶段:650~900℃的温度条件下焙烧40小时;恒温保温阶段:900℃的温度条件下恒温40小时。
[0012]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将850方石墨化后锯切为425方块,通过浸渍,二次焙烧后加工为炉头护板,增加使用周期、减少更换次数,保护生产。
[0013]当然,实施本专利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流程图。
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
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0018]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为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原材料的选择,按重量比,择取沥青焦 25 份,石油焦 75 份、硬质沥青 35 份做为主要原材料;步骤S2:煅烧,将沥青焦和石油焦分别在1300

1350℃之间高温煅烧,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石墨化炉头护板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原材料的选择,按重量比,择取沥青焦 25 份,石油焦 75 份、硬质沥青 35 份做为主要原材料;步骤S2:煅烧,将沥青焦和石油焦分别在1300

1350℃之间高温煅烧,充分溢出挥发份,并使之一些低挥发点的杂质元素挥发,增大收缩,石油焦真密度不小于2.10g/cm3,灰分控制不大于0.4%;沥青焦真密度不小于1.96g/cm3,灰分控制不大于0.5%;使用高温硬质沥青做为粘接剂,灰分控制不大于0.2%,结焦值不小于55%;在煅烧原料运输带安装磁力除铁器;步骤S3:破碎、筛分和磨粉,将煅后焦破碎,运输带安装磁力除铁器;破碎后进入筛分机筛分,产出1

0.5mm粒级石油焦,0.5

0mm粒级沥青焦;制取200目纯度70
±
3%石油焦粉;步骤S4:混捏,按照重量比,1

0.5mm石油焦20份,0.5

0mm沥青焦25份,200目石油焦55份,加入混捏锅干混60min以上,使之搅拌均匀,温度到120
±
5℃,加入已融化脱水除铁除的硬质沥青35份,湿混60min以上,温度到达150
±
5℃,得到糊料;步骤S5:成型,采用挤压成型方式,控制料室温度115
±
5℃,嘴型温度125
±
5℃,将糊料均匀、匀速冷却至110

115℃之间加入料室,匀速挤压出生制品,水冷却;步骤S6:焙烧,制品均匀、垂直装入焙烧炉,采用260

320h曲线焙烧,最高温度1300

1350℃保温40

48h;步骤S7:一次浸渍,清理干净一焙品粘着的填充料,预热160

180℃,在真空度大于0.075MPa,压力0.9

1.2MPa下侵入喹啉含量小于1%,残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路正炯罗烨栋王彦刚祝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鄯善隆盛碳素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