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390705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2-20 22:22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包括导流槽、液氨、加热薄膜和呈封闭结构的金属腔体,所述金属腔体的内部围成一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内填充有所述液氨,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所述导流槽,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所述加热薄膜。加热薄膜通电后产生热量,使得金属腔体内部的中空容置腔内的液氨受热汽化,气化后的液氨经过导流槽在金属腔体的内壁上形成循环,通过固定的循环路径及时地将热量传递到整个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上,使得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和热量交换能力,能够快速实现航天器的恒温和加热,确保航天器内部器件在常规温度下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航天器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


技术介绍

1、航天器一般采用多层隔热组件减弱其与空间轨道外热流(包括太阳直照、地球反照以及行星红外辐射)以及深空冷背景的热交换。通过采用预埋热管或外贴高导热膜对航天器内部电子设备进行散热均温,保证内部电子设备的温度满足一定要求。

2、目前卫星结构采用轻质铝蜂窝结构板,其导热率较低,对热耗较大的设备无法进行有效的散热;铝蜂窝结构板之间的导热仅依靠螺钉产生微弱的导热路劲,板间导热均温能力几乎可忽略不计。采用预埋热管或者高导热石墨膜对结构板自身增强导热均温能力,板间采用贴装热管或高导热膜加强导热性能,需要占用一定的卫星空间,对卫星高继承以及自动化装配带来一定的设计约束。可见,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航天器导热能力较差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包括导流槽、液氨、加热薄膜和呈封闭结构的金属腔体,所述金属腔体的内部围成一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内填充有所述液氨,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上还设置有所述导流槽,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所述加热薄膜。

3、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焊点和电源线,所述加热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上层保护膜、金属箔片和下层保护膜,所述金属箔片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焊点,每个焊点上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电源线。>

4、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上层保护膜和下层保护膜能够对两者之间的金属箔片形成良好防护,有效延长金属箔片的使用寿命。

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上层保护膜和所述下层保护膜均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金属箔片为铜镍锰合金箔片。

6、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铜镍锰合金制成的金属箔片兼具一定的导电性和电阻,通电状态下能够立即产生热量,为航天器加热。

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加热薄膜的厚度为0.09mm至0.14mm。

8、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厚度为0.09mm至0.14mm的加热薄膜具有较小的体积,能够灵活应用在航天器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

9、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槽内的盲孔,所述盲孔沿所述导流槽均匀分布。

10、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盲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流槽的宽度。

11、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盲孔的直径小于导流槽的宽度,液氨加热汽化后在导流槽中流动,流经盲孔边缘时液氨表面张力在盲孔毛细泵力的作用下加快流动,使其在中空容置腔内形成循环。

12、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交错设置。

13、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交错设置的导流槽为循环提供多种流动渠道,有助于形成闭环的循环路径。

14、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金属腔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15、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还包括涂覆于所述金属腔体外壁上的散热涂层。

16、上述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金属腔体外壁上的散热涂层能够增强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的热量交换能力。

17、于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热涂层为导热硅脂。

18、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加热薄膜通电后产生热量,使得金属腔体内部的中空容置腔内的液氨受热汽化,汽化后的液氨经过导流槽在金属腔体的内壁上形成循环,通过固定的循环路径及时地将热量传递到整个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上,使得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具有较强的导热性能和热量交换能力,能够快速实现航天器的恒温和加热,确保航天器内部器件在常规温度下正常运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液氨、加热薄膜和呈封闭结构的金属腔体,所述金属腔体的内部围成一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内填充有所述液氨,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槽,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所述加热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点和电源线,所述加热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上层保护膜、金属箔片和下层保护膜,所述金属箔片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焊点,每个焊点上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电源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保护膜和所述下层保护膜均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金属箔片为铜镍锰合金箔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薄膜的厚度为0.09mm至0.14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导流槽内的盲孔,所述盲孔沿所述导流槽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导流槽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导流槽交错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腔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涂覆于所述金属腔体外壁上的散热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涂层为导热硅脂。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流槽、液氨、加热薄膜和呈封闭结构的金属腔体,所述金属腔体的内部围成一中空容置腔,所述中空容置腔内填充有所述液氨,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上设置有所述导流槽,所述金属腔体的内壁与外壁之间设有所述加热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焊点和电源线,所述加热薄膜包括层叠设置的上层保护膜、金属箔片和下层保护膜,所述金属箔片的两端均设有所述焊点,每个焊点上均连接有一个所述电源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保护膜和所述下层保护膜均为聚酰亚胺薄膜,所述金属箔片为铜镍锰合金箔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天器均温加热主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薄膜的厚度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日思尹茂贤王翠林杨子鹏龚金来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创新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